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我與媽媽的二十年回憶(在哈爾濱的日子第七章)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母親對于自己當年第一天去哈爾濱啤酒廠上班所經(jīng)歷的事情仍記憶猶新,她在回憶時寫的文字也比前幾章要多一些,記述得也比較清楚,還挺生動的。下面就是母親寫的原文:
今天是我上班的第一天(1960年4月6日,這個日子我記得很清楚)。上午8點,我仍去人事股。進到辦公室,還沒容等我開口,就見一位30多歲的大姐忙站起來問我:“你是昨天報到的吧?”我說:“是的”。她又說:“你就在我們這里上班吧。歡迎你!”隨后,她就給我介紹辦公室里的其他人員。

1960年夏,母親(16歲)攝于哈爾濱
有一位叫徐文章的同志,人們都叫他徐老師;還有一位叫李全孝的同志,還有一位是李股長(這位李股長的名字我已記不清了)。剛才這位大姐姓唐,叫唐桂蘭,是人事股的股長。我就隨著唐大姐的介紹,逐一地向其他幾位打招呼。之后,唐大姐說:“你先熟悉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吧。”

當時的哈爾濱啤酒廠人事教育股股長唐桂蘭(此照片是唐股長在1960年12月10日贈給母親的,母親珍藏至今)
臨近中午的時候,有一位小姐姐突然來找我,叫我到他們那里去,我就跟著她去了。
隨后,她把我?guī)У搅斯k公室。我看見在辦公桌旁坐著一位身材高大的男人。那個小姐姐向我介紹說:“這是咱們的工會主席,郭主席。”她又告訴我,她叫陶淑清,是哈爾濱人,她家離工廠很近。她還親切地對我說:“你就叫我小陶吧!我叫你小蘇子!”(我母親姓蘇)

這一座連體建筑是啤酒廠原工會和動力車間辦公室,左側(cè)的小辦公室就是工會,母親當年的辦公桌就靠著窗子。
母親接著又寫道:這位郭主席是山東人,他正直、爽快、對人很好。郭主席隨后告訴我,以后我就在工會工作了。
——最初看到母親寫到這里,我有點疑惑:人事股的那位唐股長不是讓我母親在人事股工作嗎?怎么又被拉到工會辦公室工作了?我就問母親這是怎么一回事。母親說,當時她也不知道。后來她猜測,很可能是工會缺人,得知人事股新來了一個女孩子,就把她要過去了。
母親接著寫道:
過了一會兒,郭主席從外面拿來一張報紙,上面有一段材料,讓我先看看,然后廣播一下。擴音機就在工會辦公室里。
我一聽可嚇壞了,遲疑了一下說:“我說不好普通話,一口老呔兒味啊(舊時,人們稱冀東一帶的昌黎、灤南、灤縣、樂亭、唐海人為老呔兒,我們這五個縣的人性格相近、習俗相同、語音幾乎是一樣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們樂亭人說話的語音,我們說話就如同半吟半唱,尾音長而婉轉(zhuǎn),人們稱我們的口音為老呔話。外地人往往一聽我們說話,就會被逗得哈哈大笑,覺得我們說話的發(fā)音很有意思。)”
母親接著寫道:
我又對工會主席說:“再說了,這個廣播用的機子我也不會用啊。”
郭主席說:“我把擴音機給你打開。我們就是要聽聽你的聲音。”
既然郭主席都這么說了,我也不能再推辭了,我就說:“那、那好吧。你把機子給我弄好,我就照您的吩咐念吧。”
這時一旁的小陶也安慰我說:“別緊張,念吧!我去食堂給咱倆打飯。”
隨后,郭主席也走了,因為到了午飯的時間。
此時,辦公室里只剩我一個人了。沒辦法,我只能是硬著頭皮念了。我盡量讓自己的口音標準一點,但還是鄉(xiāng)音難改。最后不管怎么說,我還是把那段材料堅持念完了。

廠里的廣播員(照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不一會兒,小陶用飯盆把飯打回來了。她一進門,就笑得喘不上氣來,說:“你可把我逗死了!全廠都是你的聲音!食堂吃飯的人們樂得都吃不了飯了!都說,這聲音一聽就是個小女孩,她的口音太有意思了!——還挺好聽的!就讓她天天給我們廣播吧!”

在職工食堂打飯(照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小陶還說,食堂里有兩位做飯的老師傅,都是河北人,一個是保定的,一個就是我們樂亭人。他們對小陶說:你明天把她帶過來吃飯,我們要見見這個小老鄉(xiāng),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親人啊!一聽她的聲音我們就感到親切,我們很想見見她。

職工食堂里的師傅們(照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小陶又對我說:“你真是福大呀,食堂半年都沒吃煎餅了,今天竟然有煎餅!還第一次吃西葫蘆炒粉條!”我也覺得很新鮮,那時我們老家還沒有西葫蘆這種蔬菜。

西葫蘆炒粉條
我第一天上班就是在工會辦公室吃的飯,都是小陶姐給我買的。因為我剛到哈爾濱,還沒有辦臨時戶口,所以廠里暫時不能發(fā)給我飯票。當時我心想:等我的飯票發(fā)到手,我就給小陶姐打飯。
這一天我很高興,而且在工會還有一個小姐姐,這太好了!她喜歡我,我更喜歡她。小陶人好,話不多,對我就像大姐姐一樣。——我好開心啊!

1961年7月1日,母親(17歲)攝于哈爾濱
——以上就是我們母親所寫的原文,我也是邊打字邊笑。似乎看到了一個懵懵懂懂的女孩子,既高興又好奇地走進啤酒廠,東看一眼西瞄一下,既好奇又小心。而隨后她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對她很熱情、很友好,而且還都很關(guān)愛她。她的緊張感就一下子消除了,覺得踏實、親切、滿足,還暗自為自己感到慶幸。

第一天進廠上班(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而接下來,那位工會郭主席讓她在擴音機上念報紙,她又為難又無奈,但還是硬著頭皮讀完了,估計腦門子上也冒汗了。
而小陶姐打飯回來,一進門就笑得直不起腰來,告訴她,全廠的人聽了她的聲音都樂得吃不下飯了。——母親當時肯定是有點不好意思了,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可吃到了煎餅和西葫蘆炒粉條,她又覺得很幸福,很滿足。
上班第一天就遇到了同一個辦公室的年齡相仿小陶姐姐,而且這個小姐姐還很關(guān)心她,她也很喜歡這個小姐姐,她當然很高興了。所以,母親在本章的最后一句話就是:好開心啊!
此時,我似乎看到了16歲的母親高興地要跳起來,或高興地哼唱著歌兒要在原地轉(zhuǎn)幾個圈兒。——現(xiàn)在,在我這個50歲的兒子的眼里,文中的母親就是一個孩子,一個對即將展開的新生活充滿無限遐想的女孩子。

1961年6月25日,母親(后排左二)與啤酒廠的姐妹們攝于哈爾濱兆麟公園
當年母親到了哈爾濱,所碰到的人、遇到的事,總是讓她感到驚喜而溫暖。能夠進入哈爾濱啤酒廠工作就讓她夠高興的了,而且令她沒想到的是,上班第一天就被留在了人事股工作,不久又被廠里的工會要過去了——這樣就不用下車間干活了。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母親身高大約1.65米,看她在哈爾濱時的照片,我感覺母親年輕時還挺好看的。雖然母親也就是初中一年級的文化水平,但她的字卻寫得挺漂亮的。估計母親報到的時候,人事股的同志對她很滿意,加之母親年齡又小,也挺招人喜歡的,所以就想把她留在人事股。

1960年夏,母親(16歲)攝于哈爾濱
但是,她很快就被工會要走了。后來母親還被廠里派到哈爾濱輕工業(yè)產(chǎn)品展覽會上,作為啤酒廠的解說員向參觀的人們介紹哈爾濱啤酒。之后,她又回到了人事股。看來,母親當時年紀雖小,但應該是挺中用的。

坐在辦公桌前的姑娘(照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至于她上班第一天廣播的事情,我看了她寫的這段情節(jié)也感到挺逗樂的,但也有點奇怪,我就問母親:“當時為什么讓你廣播啊?當時廠里沒有播音員嗎?”
母親說,她后來才知道,廠里廣播的事情都是由工會負責的,也不是天天都定時廣播,就是隔三差五地廣播一次。當時的廣播員生孩子,在家休產(chǎn)假了,所以有時候就讓那個小陶姐廣播。可能工會的郭主席也想讓母親試一試,看她行不行。結(jié)果,母親把全廠人逗得都吃不下飯了,后來也就沒讓她再廣播。
但是通過這次廣播,卻讓廠里的很多人知道了母親這個“小老呔兒”,尤其是食堂的兩個河北老鄉(xiāng),他們以后對母親格外照顧。
——母親從進廠的第一天就很開心,很高興。

1961年6月25日,母親(右)與好友張淑媛(河北人)攝于哈爾濱兆麟公園

我與母親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011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