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新一屆領導班子調研城市建設
上栗地處江西西部、萍鄉北部,與湖南省瀏陽市、醴陵市接壤,與江西省宜春市相連,是享譽世界的花炮祖師地、佛教禪宗楊岐宗的發源地。全縣總面積710平方公里,轄6鎮4鄉,現有人口52萬人。自2015年榮獲省級文明城市榮譽以來,上栗縣堅持把深化文明創建,作為建設宜居美縣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化栗城新顏、文明新風、成才筑基、城鄉聯創四大工程,在建設宜居美縣的道路上邁出全新步伐。
深化栗城新顏工程 城市品位顯著提升
2016年縣鄉換屆后,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一二四五六三”的總體發展思路。明確了建設經濟強縣、文化名縣、宜居美縣的奮斗目標。在工作中,縣委、縣政府全力實施栗城新顏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品位。
領導掛帥,高位推進。及時對縣文明委、縣創建活動總指揮部組成人員進行了調整,由縣委書記擔任文明委主任,縣長任文明委第一副主任、縣創建總指揮,縣委副書記擔任常務副總指揮,確保了經費不減、力度不變。縣委、縣政府先后組織縣四套班子赴湖南瀏陽、醴陵等地區進行學習考察,并在10月份召開了全縣宣傳思想暨文明創建工作會議,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再強調。
主攻項目,力促大變。堅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擺在突出位置,組織權威機構對城市規劃進行了修編。完成大地紅廣場兩側、G319國道城區段、朝陽中路等11個道路改造,以及平安南路、濱河南路等9個亮化項目。項目投資之大、推進速度之快,均創歷史新高。
創新機制,強化管理。積極推動城市管理機制創新,科學確立了城市管理執法部門、公安交警、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的職責,實行了城區環衛作業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大了城區和主干道旁亂搭亂建、道路拋灑揚塵、車輛超載、在建項目工地管理力度,強力推進小街小巷的清掃保潔和整治力度,確保了公共衛生、公共秩序的明顯好轉。
深化文明新風工程 社會風氣顯著轉變
立足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提煉了以“向上向善、自立自強、開明開放、求新求變”為主要內容的“上栗精神”,并全力深化文明新風工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如空氣般無處不在。
深化“文化引領”,夯實思想根基。先后成立了楹聯、詩詞、書畫、音舞、攝影、武術等12個藝術家協會,多次舉辦“龍騰獅躍鬧元宵”“儺神出行”等民俗文化匯演活動,并制作了《禪韻楊岐,絢麗上栗》等三個專題片,有效激發了干部群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全面完善了縣圖書館基礎設施,創新設立了“農家書屋”、“康復書屋”、“勵志書屋”、“農民工書屋”、“休閑書屋”等特色書屋,并廣泛開展了“讀一本好書,分享一份快樂”活動、“閱讀伴我成長”等系列讀書活動,掀起了“全民閱讀”的新高潮。連續舉辦了6屆“大地紅之夏”廣場公益性系列文化活動,并開展了第五屆羽毛球比賽、第十三屆“公仆杯”籃球賽、第十屆夏季足球聯賽、首屆廣場舞比賽等活動,掀起了全民健身熱潮。
突出“典型引領”,激發內生動力。始終堅持重心下移、層層推選,先后有30余人入選(入圍)“中國好人榜”“江西好人榜”,另有80余人當選為“最美萍鄉人”,或被評為縣級以上道德模范。其中,劉錫全當選為“全國模范教師”、全省最美鄉村教師,李維正當選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在出臺了身邊好人及道德模范禮遇褒揚制度的基礎上,構建了縣鄉村三級好人好事發布平臺,累計發布好人好事近2000次。認真落實省市關于推進“道德講堂”建設的有關要求,確保了“道德講堂”活動的正常化、規范化,形成了“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濃厚氛圍。此外,我們還結合“最美鄉村教師”劉錫全、敬業奉獻交警易建萍等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編排了《桃花依舊笑春風》、《交警贊歌》等系列文化節目,并在“大地紅之夏”“送戲下鄉”等群眾文藝活動中巡演,取得了良好效果。
注重“機制引領”,筑就精神高地。堅持把公益廣告宣傳,作為引導全民崇德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各新農村建設點設立“文化墻”,在城區各大型戶外廣告位、各居民小區、主要商業街道和建筑工地圍擋,以及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村(社區)辦公場所庭院、樓道設置了一大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為主要內容的“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遵德守禮提示牌,確保了公益廣告的全覆蓋。
同時,堅持把深化志愿服務活動,作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體現市民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在上栗鎮濱河社區設立了志愿服務中心,并通過政策引領持續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全力完善志愿服務機制,唱響人人公益主旋律。近年來,我們發展壯大了上栗縣志愿者聯合會、上栗文化志愿者協會、巾幗志愿者協會、大學生村官志愿者協會等6個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形成了以上栗縣志愿者聯合總會為龍頭,“群眾貼心人”與志愿者無縫對接的志愿服務網絡。全縣廣大志愿者與空巢老人相伴,與留守兒童相依,先后開展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3000余次,帶動了全縣10多萬余人次參與公益活動。

校本特色之腰鼓
深化成才筑基工程 未成工作顯著提高
少年兒童是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主力軍、生力軍。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我們通過不斷深化成才筑基工程,全力呵護未成年人茁壯健康成長。
推進德育教育,立德樹人正品行。充分發揮學校的德育教育主陣地作用,把德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學校把《思想品德》作為教學主修課,做到同檢查、同評比、同考核。堅持每月一個主題,通過組織經典誦讀、主旨演講、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或邀請“五老”人員開展專題講座等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以“唱響中國夢”、“歌頌真善美”等為主題,先后在各校、各年級開展了“我的中國夢”、“美德少年評選”等主題活動的學習、宣講、征文活動。我們還舉行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校思想道德建設現場會”。
深化雙進活動,拓寬德育教學渠道。立足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把書法、美術、漁鼓、牛帶茶燈等27項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傳承項目,在全縣廣泛開展了兩輪“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國學經典進課堂”活動,縱深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目前,全縣90余所參與“雙進”創建的中小學校,全部達標授牌,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國學經典進課堂,凝聚與人為善、明禮誠信的正能量,還開辟了“第二課堂”,播撒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筑牢“防火墻”,陽光雨露助成長。持續加大了“凈網、凈屏、凈刊”工作力度。全年共開展聯合執法行動30余次,打擊“黑網吧”1個,處罰違規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的網吧業主2人次,先后舉辦法制報告會480余場,較好地預防了青少年犯罪。在全縣設立了4個“留守兒童服務中心”和2個“杜鵑花小屋”,廣大教職工和黨員干部爭當“愛心家長”,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積極完善助學體系,依托上栗仁泰教育基金會、長平教育獎勵促進會、“春雷計劃”等助學基金和上栗縣志愿者聯合會等公益組織,每年幫扶、獎勵特困學生2000余人,確保了貧困學生入學無憂。
深化聯創共建工程 城鄉環境顯著改善
讓每一位市民關心創建、支持創建、參與創建,是深化文明創建的必然選擇。在工作中,我們通過不斷深化聯創共建工程,唱響全民創建的主旋律。
改革文明單位評選,激發創建熱情。立足發揮文明單位干職工參與文明創建的積極性,對縣級以上文明單位評選活動作出重大改革,明確規定“凡評為縣級以上文明單位的,堅決落實《萍鄉市文明單位創建管理規定》,兌現獎勵工資;未獲得(或保留)縣級文明單位稱號的,既不能推薦為市級以上文明單位,更不能參與全縣組織開展的各類評先評優活動。”并把道德講堂建設、志愿服務開展情況、“身邊好人”推薦發布、“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文明餐桌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資料提交等中心工作作為考評內容。
深化結對幫扶活動,營造共建氛圍。扎實開展了文明共建活動,安排70余個縣級文明單位、42個市級文明單位、12個省級文明單位,與有關村、社區結為幫扶對子,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幫扶共建活動,幫助61個一般自然村完成改路近90公里(含入戶路),改水100%,改廁2380余戶,拆除舊爛屋1200平方米,整治亂搭亂建32處,新建文體活動場所40余處,安裝路燈800余盞,在全縣形成了濃厚的聯創共建氛圍。
實施百日攻堅行動,持續改善城鄉面貌。在農村,我們持續推進農村清潔工程,新建垃圾中轉站2個,配備大小垃圾桶3.2萬只,新增垃圾清運車78輛、清運小板車400余輛,清理存量垃圾9000余噸、污泥7500立方米,疏通下水溝渠130余條,打造了一批村容整潔、生態秀美的示范村。在城區,我們結合城鄉環境百日攻堅整治活動,對縣城主次干道進行了劃分,縣四套班子成員帶領路段責任單位定期開展整治活動,并邀請單位干職工、社區干部、普通市民督導城鄉環境衛生,確保了文明創建工作的常態化和城鄉面貌的持續改善。(栗宣)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124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