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工資很高的人情商低嗎(工作性價比高就是)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8)
來源:中工網據勞動報消息,最近,一個關于衡量工作性價比的公式在網上引發熱議,根據這份公式,不少網友直呼“拒絕性價比低于0.8的工作”那么職場人對這份工作性價比公式,是怎么看待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工資很高的人情商低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工資很高的人情商低嗎
來源:中工網
據勞動報消息,最近,一個關于衡量工作性價比的公式在網上引發熱議,根據這份公式,不少網友直呼“拒絕性價比低于0.8的工作”。那么職場人對這份工作性價比公式,是怎么看待的?
觀點一 工作性價比無法用數據衡量
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張宇佳,前幾天關注到了這個關于衡量工作性價比的公式。他算了下自己的工作性價比,又對比了很多別人的案例,得出結論:工作性價比這回事,不可能有一個絕對標準。
根據這個公式,他的分值是1.0。這個結果,按照公式發明人的標準,雖不至于最慘,但也屬于較低水平。對于這個結果,他表示有些意外。因為他個人對這份工作雖談不上非常滿意,但在傳統意義中體制內工作已經算是性價比超高的標桿。隨后他又研究了公式,發現得分低的根本原因是:日薪、學歷的權重占比很高,也就是說學歷越高,日薪越高,工作性價比越高。
對于這一結論,張宇佳并不認可,他直言,并不是說這一計算定律完全不對,而是這反映出這個公式忽視了很多其他問題,比如個人的成長、團隊是否優秀、同事領導關系、工作的上升空間等等。總而言之,工作性價比關乎許多維度,單一公式無法涵蓋,真正的性價比無法用數據衡量。
觀點二 “錢多事少離家近”并非最高境界
幸福的工作是什么?一般職場人常常戲稱:錢多事少離家近。就連這一工作性價比公式,也似乎在通過數據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影響工作幸福感的幾大因素,是薪水、工作強度和通勤時間。
“錢多事少離家近”真的是衡量工作性價比的標準嗎?
網友們對此并不認可。首先,對于大部分職場人來說,這三個條件本身就基本無法同時滿足。之所以這樣的標準能夠引起網友熱議,正是因為這樣的工作本身就是極端小概率事件,它并不適用于大部分工作。
另一方面,“錢多事少離家近”就真的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嗎?在知乎這一話題底下,就有兩派網友發表了對立的觀點,一部分網友表示,找工作就該選擇“錢多事少離家近”,把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就好;另一部分網友則表示,應該選擇“詩和遠方”,趁著年輕,去追一追夢想,多嘗試嘗試不同的領域,多體驗體驗。
客觀上來說,這兩者其實并沒有高下之分,都是屬于個人對生活的選擇。
觀點三 工作幸福感豈能用公式量化
盡管“好工作”的定義千人千面,但確實存在一些“世俗意義”上的好工作要點,比如大多數父母眼中的好工作是“穩定、體面,公務員、老師等體制內的最好不過了”,很多同學則覺得“和所學專業相符、能夠創造個人價值、團隊令人舒服愉悅”是最好不過的,等等……
但問題是在暫時達不到這些標準的情況下,是該像部分網友那樣直白表示“拒絕性價比低于0.8的工作”,還是可以換個思路來考慮工作性價比問題?
職業規劃師張燦指出,在討論工作性價比時,除了這些社會公認的標準之外,職場人們是不是還可以從其他方面獲得滿足?去挖掘一下那些自己在享受,而其他很多人卻可能并沒有的條件。
比如,好的崗位不是錢多事少離家近,而是讓你的工作擁有更多的可能性;再比如,可以擁有一份充滿彈性的工作時間。彈性工作制讓追求物質條件好一點的人有更多時間留給第二職業,讓樂得窮快活的人有更多時間留給生活;還比如,有一群相處起來不累,溝通十分順暢,能產生1 1>2效應的同事。
觀點四 關注自身的獲得更重要
“如果你開始主動關心當前所做的工作是否性價比高,那么說明你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持一定懷疑態度。”在這場工作性價比的討論中,也有網友從這一角度提出了問題。持這一觀點的職場人認為,從這個角度講,相比較對工作性價比展開激烈討論,不如花時間搞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是最為重要的。
這些網友認為,如果將工作僅看成是出售自己的時間、換取生活所需的一種途徑,那么是可以這么機械化地計算性價比,然后選擇性價比高的工作。
但問題是,大部分人還是希望通過工作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獲得不斷突破自我的個人成長。這意味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職業價值觀,怎么衡量一份工作的性價比,其實還是個很個人化的問題。與其關注工作性價比,不如關注自己想從工作中獲得什么,并且投入去爭取。(勞動報記者陳寧)
觀點
90后:每一份工作都有堅持的價值
細看這份工作性價比公式,指標給出的結論是:如果你工作性價比大于2,就是神仙工作;介于1.5~2之間,就是工作還不錯;而低于0.8,慘到建議直接辭職。從網友紛紛曬出的分數,可以看到,國企體制內“工作性價比”相對更高,然而徘徊在0.8的網友也不在少數。
然而,在這些帖子中,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職業故事,其中不難發現,高分的人也會有因工作心情爆炸的時候,低分的人也存在成就感滿滿的時刻。那么,工作的幸福感,真的能夠用一份公式量化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試想一下,如果將醫護工作者、消防員、人民教師等職業按照這一公式計算得分,想必數據不會理想,那么是否意味著這些工作就是性價比低的工作?恐怕沒人會這么認為。因為這些工作存在的價值早已高于這些量化的數字。敢于冒著生命去守護一方人,這些工作背后的價值是一份工作性比價公式無法衡量的。
另一方面,工作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職業本身的價值,筆者想很多人眼中具備性價比的工作都不是絕對的“錢多事少離家近”,而是在滿足基本或較好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再疊加以上兩到三個福利就已值得。
比如,這是一份能夠與時俱進的工作;比如,這份工作能夠結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比如,這份工作能夠兼顧家庭和事業。實際上,仔細想想,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閃光點。而或許就是這個能讓你產生留戀的點,構成了你的價值體系中最具性價比的部分。
最后,筆者想說,每一份工作都有自身獨特的意義和價值,關鍵在于身在其中的你是否能夠認識到它。(勞動報記者陳寧)
70后:沒有性價比,只有取舍
在“性價比”這個詞誕生以前,我們用得最多的、具有相近意思的是“價廉物美”。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不難發現,所謂“價廉物美”的東西越來越少。
因為任何“物美”,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優質的原材料,這些因素在現代社會都是極其珍貴的,并且由此決定了這樣的產品不可能價廉。
那么在談論工作時,更加不可能有真正的高性價比。工作的本質是用人單位“購買”你的腦力、體力勞動,沒有一家單位愿意用高的付出,換取相對低的勞動回報。即便有,也不可能持久。
沒有真正“高性價比”的工作,只有每個人選擇工作中的取舍。有的人愿意為高薪,付出長時間的通勤時間和高強度工作;而有的人卻不愿意。但付出總是有回報的,而不付出、少付出,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勞動報記者徐巍)
責任編輯:劉英杰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152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