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一、關系變化,態度和行為也會發生變化
《富豪谷底求翻身》這個紀錄片里,有這樣一幕:
葛倫和麥特第二次和酒廠老板談合作的時候,老板同意了。麥特之后問老板一個問題,說:你有什么特別想法嗎(委托開發燒烤店的自有品牌啤酒)?
老板很積極地說:有!有一種啤酒叫金黃愛爾,我們用它打底,再加一點小變化,結合燒烤,當地民眾接受度很廣。
從競爭關系或者雇傭關系轉變為合作伙伴關系時,人們對事情的態度和行為發生的改變。
我聯想到了董竹君在《我的一個世紀》分享的一件事:
她剛開始開廠時,工頭欺負她是外行,挑撥她和工人的關系,以便從中兩頭牟利。
她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她采取的方法就是:工頭也是老板,彼此合作。
就這樣,工頭由從中作梗轉變為了認真負責,工人們也知道她和一般老板經理不一樣,所以努力和她合作一起做事。
三、為什么關系的轉變能激發人們的主動性
《動機心理學》指出,人類的核心動機包括自主需求、能力需求、歸屬需求。
更強的自主感與更高的幸福感密切相關,因為更強的自主感會讓我們覺得,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控制感,控制感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求。
自主需求會增加我們大腦對失敗的敏感性,從而促使更高的目標績效。
所以,當人們的身邊從雇傭關系轉變為合伙關系時,人們對事情的態度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就是因為他對這件事的控制權發生了變化。
二、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場景
1、在職場中的應用:很多公司采取的員工激勵機制的本質就是激發員工的自主需求,發股票期權、把核心員工變成合伙人。
案例:
1)華為的“員工持股計劃”:使員工成為企業的合伙人, 讓員工把公司的發展愿景當成個人發展的目標,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
2)長城汽車提出了“合伙人”制度: 通過“全員持股 調度轉崗 兼容并包”的戰略思路來打造人才梯度, 通過股權激勵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2、個人生活中的遷移應用:心態調整,把“我不得不做”變成“我想做”,體驗會瞬間變好。
我之前因為想減肥,在跑步機上跑的時候,就是“拖著步伐跑”,有種我“不得不跑”的感覺,我也不想跑,但是因為要減肥,不跑不行。
有一次我突然想到,我是自己要跑,我是自己主動選擇來的,動作積極很多了,跑起來身心“放飛”的感覺。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161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