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歡迎關注本頭條號
本文整理自“菘藍武士”

寶典中精練地總結了H3英雄學習技能的概率與其自身職業的關聯,游戲術語中這叫技能樹,體現的是每一類英雄習得技能的難易度,其背后隱藏著職業概況——比如說某些職業對某些技能有強烈的興趣(概率至少為5%),才會有因熟習而形成特長的人物出現。唯一的例外是火女巫埃德妮,她的火系魔法是她以元素使身份深入研習的。之前的《兵》《非》兩篇中已經從英雄的角度解釋了英雄個體與初始技能的因果關系,今天,作者要反過來,從枯燥的技能樹數字中逆推每個技能與英雄職業的關系。
先行說明一下:任何技能的獲得概率不超過10%;由于技能共28項,1÷28=3.6%,故而將英雄職業對技能的親和性分為四等:8-10%為“醉心”或“狂熱”,4-7%為“興趣強烈”或“學習有便利”,1-3%為“冷淡”或“聊勝于無”,0為“深惡痛絕”或“毫無感悟力”。事實是作者遍看數據表,發現這樣分類非常容易把故事講圓,或許當年的設計者也是這樣的思路吧?
一、士氣和運氣
H3主旋律是戰爭,戰爭的勝負由許多因素決定,然而諸多因素中,有兩項作用是無形且至關重要的,它們便是士氣和運氣,在H3中這對應了兩項技能。士氣和運氣在許多場合——游戲劇情及真實歷史中——發揮的作用往往會使軍力強弱反轉,戰爭勝負更易。
士氣(Morale)顧名思義,就是士兵的戰斗意志,包括激昂的斗志、不知疲倦的精神和敢于犧牲的勇氣。無數事例表明,同等實力下,士氣高的軍隊更容易取勝;反之,戰火所至之處,死得最快的往往是最怕死的人。H3的人族以孱弱之軀構筑強極一世的國度,擁有戰無不勝的軍隊,主要原因不在于大量豢養的獅鷲或者光復戰爭中期降臨的天使,而在于每個戰士(各位明白我說的不包括拿糞叉的那幫人)的良好士氣。

士氣不是本來就有的,它源自戰士的信念:或保衛家園的決心,或同仇敵愾的怒火,或刻骨銘心的仇恨。士氣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恐懼、困惑、懷疑、挫敗、羞辱都能打擊士氣,甚至與有敵意的勢力進行不情愿的協同作戰也會使士氣低靡。此時,如何鼓舞軍隊士氣便會拷問將領的領導能力,在H3中這叫領導術。

如何領導軍隊使其保持高昂的士氣,每個領導者都有自己的見解。中國古代的亞圣孟老師,一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指出了士氣的重要性,而后他提出激勵士氣的辦法是“施仁政”。依作者之見,亞圣若穿越到H3,習得領導術的概率——無限接近于0。(“仁政”跟士氣有球的關系啊!)
斗士英雄是H3領軍主要勞力,所以一般情況下,每個陣營中的斗士英雄都更親和于領導術。人族的騎士英雄更是領導術的集大成者,領導術不僅是騎士最為深化理解的技能,也是騎士的招牌,許多騎士出身的其它職業英雄也都掌握領導術。地下城的地下領主對領導術也十分醉心,僅次于騎士,原因在于恩洛斯大戰中的失敗者大量逃亡尼貢,藏亡納死的地下城陣營軍隊中的人類將領,多出于原本的騎士序列。
當然了,話不能說得太絕對。就拿“斗士英雄善領導術”來說,墓園陣營的所有英雄都對領導術深惡痛絕,他們的興趣只在于如何摧毀生靈的士氣,比如制造能讓人士氣低落的鬼龍。我們不能說死亡騎士和亡靈巫師都是心理變態,畢竟從實用角度對于心智不全的喪尸們來說,根本就無所謂士氣。墓園陣營的英雄如果學了領導術,反而大有技能無用感。
元素堡的元素人英雄的親和領導術程度與元素使英雄相差無幾,且都非常低,為什么呢?因為元素堡的主要戰力是元素士兵,同樣是心智不全的。以H3的劇情來看,學習什么技能都要在實用性上花費心思。
塔樓的煉金術士英雄對領導術的親和力很低,反而還不如術士,似乎違背了“戰系親領導”的規律。不過細想幾秒就能明白過來,煉金術士整天搗鼓的傀儡們正是塔樓的主要戰斗部;相反地,術士英雄卻是法師、神怪組成的統治階層的領導者,傀儡作戰是不需要士氣的,而法師、神怪在必要時卷入了戰斗,士氣將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巡邏兵、野蠻人、馴獸師對領導術的親和力不如騎士和地下領主,但也足夠可觀。而法系職業(這里不說術士)普遍疏離領導術,第二個例外則是戰斗法師——大家都知道據點陣營是一個何等全族尚武的勢力,應該也不會太奇怪。
最后不得不專門圈出地獄陣營,他們不比墓園、元素堡,士氣因素對他們來說也非常緊要,可是魔鬼英雄對領導術的掌握能力很弱,異教徒英雄還要更差一些。究其原因,地獄陣營充斥著狂妄、欺詐、恐嚇和猜疑,再不就是怯懦,他們自然難以觸及士氣的真諦。因此,身為俘虜的前騎士夏洛克斯會被高度重視,人類與惡魔的混血兒塞爾倫能贏得他的地位;同樣也因此,大部分時間歐弗總能吃大敗仗。

運氣是比士氣難于把握的另一項戰場重要因素。H3出于平衡,把幸運的效應設置得“有它錦上添花,沒有也不用擔心會雪上加霜”,所以在28選8的游戲操作中,幸運術屬于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一類;盡管如此,劇情意義的幸運,無人可抹殺其威能——誰要是不服作者這么說,自己帶支軍隊去挑釁一下山德魯,然后兵敗被俘,看看有沒有命能像馬洛迪亞活著逃出來。觀現實史,事例更多:箭射帶鉤,齊桓稱霸;刀刺宮柱,燕丹授首。此皆幸運之力,連篇累牘之故事,不勝枚舉。
一方面,“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在戰場上要是真的能積極自主地收集更多的幸運,自然是逆天的存在(劇情啊劇情)。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更合魔法英雄的口味。還要額外說一句,以后談及法系通例時,請自動忽略戰斗法師。
另一方面,壁壘陣營有幸運神祇的守護,擁有比其它陣營更多的幸運術親和力,隸屬戰系的巡邏兵英雄的“幸運度”非常可觀,超過了所有其它陣營的魔法英雄,而德魯伊更是空前絕后地親和幸運術,就差整個身子貼上去了。幸運術可視為埃里的國術。
從數據看,壁壘以外,幸運守護神對正義聯盟的魔法英雄也眷顧有加,此外,要塞陣營的女巫英雄(這幫女人對領導術幾乎是絕緣呢)也蒙其青眼相待(不然根本帶不動兵)。而其他英雄想獲得幸運術就很難了,也許這是3DO表達“善有善報”的一種幽默方法吧?
幸運術聊完了,但是幸運還有話說。我們不能忽略一個種族——投石矮人(Halfings)。在歐弗陷落于克里根后,失去家園的投石矮人一直在預謀報復。從戰斗力數值上看,他們除了“永遠幸運”之外和大妖精相差無幾,看起來絕無跟克里根叫板的資本。然而劇情中,就是這點相差無幾的能力,讓投石矮人們看到希望,在末日戰爭末期起兵響應格魯,他們的伏擊戰讓惡魔“傷亡慘重"(就憑那坑爹的殺傷力數據……),之所以能及此,除了與惡魔周旋到底的決心外,所恃者,“善有善報”也。

二、肉搏技藝
戰爭中被使用的武器有很多,以H3而論,除弓箭等遠程打擊手段外,就是槍、劍、刀、錘、斧、鞭、棒、鐮、連枷、流星槌等,更多的是生物自身的尖牙利爪。(蝦米,作者忘了鷹身女巫的匕首?)盡管武器不盡相同,但有一些共通之處,對敵人的殺傷效果取決于進攻時的爆發力,以及對爆發力的合理掌控,這類技藝在H3中稱為進攻術。
肉搏戰中,攻擊敵人的同時也面臨著敵人的反擊,因此在遭受攻擊時,以格擋、閃避等技巧來減少自身受到的傷害同樣重要,而這類技巧則被稱為防御術,正好與進攻術相對。不過,不僅在肉搏中起作用,當遭受遠程打擊時,防御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保護作用。而對于法術傷害,防御術完全無用。
攻、防技巧深受所有斗士英雄青睞是不言自明的。這些英雄的魔法能力偏弱,而格斗是他們實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使是煉金術士,也對攻、防兩技能有足夠的重視。
而魔法英雄對這兩個技能的態度大相徑庭:
戰斗法師、異教徒最傾向于攻擊、防御之術,尤其是戰斗法師,本就屬于“魔武雙修”,所屬的據點陣營又以野蠻性、攻擊性為榮耀,故此戰斗法師對進攻術達到了狂熱狀態(程度僅亞于對后勤學),乃至出現了一位特長進攻術的干德魯郡主。有人問作者為什么異教徒也重視攻防?他們的魔法能力跟60分萬歲有多少差別?由不得他們不重這塊啊。
一般法系職業對這些技藝便不太感冒了。至于純粹法師們——術士、妖術師和元素使們迷信魔法力量,對格斗術近乎厭惡(因此,一位喜歡揮舞寶劍的騷年成為魔法學校中忤逆的典型,你們懂的)。同為純粹法師的女巫則更多地受到沼澤勢力重視防守、兼顧進攻的戰爭觀影響,對進攻術說不上厭惡,而對防御術十分重視。
進攻、防御的技藝在實際作戰時會受制于戰士的體格力量(不是四維的P)、武器、防具等因素,所以不會有無限強化的空間。盡管如此,這些技巧受到斗士英雄歡迎的狀況,不會因此而扭轉。
因為戰斗的直接目的是消滅敵人,而過多注重防守并不利于實現這一目標,且防御并非萬能,“久守必失”,所以大部分斗士英雄更多地注重進攻術(防御就交給鎧甲護具吧),認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尤其是據點全陣營所有英雄、地下城的洞穴人斗士和元素堡的火元素人、精神元素人將領。因此,這些英雄坐擁“進攻術普及狀況餅狀圖”的最大份額。其中野蠻人和元素人更是以進攻術為職業第一要術。

然而,真正能把進攻術變成特長的,只有兩位:一是在克魯羅德和埃拉西亞流浪的人類野蠻人肯洛·哈格(他的武器是大斧,不用劍);二是服役于克魯羅德軍隊的食人魔戰斗法師干德魯郡主。他們都歸于以強硬攻擊為榮的據點陣營。
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武藝高強、使用重型武器(戰斧/狼牙棒)和擁有一顆瘋狂的心:肯洛·哈格舉止粗魯、性格暴躁、戰斗勇敢,早在恩洛斯大陸便有“野蠻人”之綽號,文雅地說是大開大合開山將,粗俗地講就是不知死為何物的瘋子;至于干德魯,那就是一心想要死在戰場上的小白,只是武藝太好,氣勢太高,終于沒死成。
可見,重視進攻是一回事,一味進攻又是另一回事,在尋常人眼里,無懼生死和無腦送死,相差也只有一線。元素人盡管暴戾兇悍,但不精于技巧且“徒手”作戰,也成不了進攻特長者。
巡邏兵、煉金術士和馴獸師在攻防取向上屬于少數派,此三類斗士英雄對防御術的偏好多于進攻術,這與其各自陣營的狀況有莫大關系。先說壁壘,精靈射手是主要軍事力量,對進攻術需求不大,飛馬、獨角獸作為反魔法部隊,肉搏的場合不多,矮人和枯木衛士較多地扮演守護者角色(也別太指望他們能進攻),綠龍、半人馬神馬的就不屬于常規軍了。再說塔樓,煉金術士基本還是以傀儡(尤其是人偶)作為主要部隊的,傀儡這東西,結實第一,殺傷敵人弱一點沒事,不是還可以靠法術嗎?煉金術士再戰系也是魔武雙修啊。至于H3中防御性最高的要塞,其理念本身就是攻守兼備、先守后攻,這也源于其實際情況,沼澤的怪獸們都出奇的皮糙肉厚。
上述三類英雄都對防御術極為重視,并且各自出現了一位以防御術為特長的名將。但我們要明確一點,在這三大陣營中,防御術絕非被奉為圭臬之術,各自的防御特長者在本陣營中的價值也不會很高。孟斐拉箭術造詣一般般,所以轉而專注于防御術(其他巡邏兵對防御術也就用用就是了);孟斐拉本人并不被埃里軍方重視和拉攏。泰澤素有“鐵壁”之譽,不過馴獸師的價值取向是以阿爾金那種技能搭配為最優;泰澤將軍倒是被丟在邊境地帶,頻繁被敵人圍攻才圍成“鐵壁”的——他不能不鐵壁,不敢不鐵壁,不鐵壁就保不住小命了。還有“三大鋼板”中,妮拉并不是人類,她是神怪,話說沒人覺得一個神怪特長防御術顯得很突兀嗎(他們種族可是以魔法起家,評價實力也是靠魔法說話的喲)?好吧,不賣關子了,神怪妮拉其實是他們族中的異類,從小在跟小伙伴玩耍時就特別能扛揍(這可不是作者杜撰,英雄介紹說的),是個被揍出來的行家。
三、法術精研
H3世界里,行走大陸的英雄,再不濟也多多少少懂點魔法,能掌握一些諸如魔法神箭、護體石膚之類的簡單法術,而更高深的法術則需要足夠的智慧(Wisdom)才能洞悉其奧秘(譯電員表示洞悉神馬的最有愛了,米娜桑多多破譯)。而同一種法術,不同英雄施展起來效果各不相同,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他們的魔法力量(Power)有差異,在短時間內不同英雄連續施法的能力也有不同,這與其體內的法力(Mana)儲量有關,一般情況下,掌握知識的多少與法力儲量是成正比的。

以上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在此重復是為了強調一點,絕大多數魔法英雄掌握智慧術是有原因的。魔法英雄對魔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狂熱,以及有足夠的智慧來精研各種法術。但智慧并非法系職業的唯一追求。

魔法的奧秘不一定只留存在典籍里,也可能在施法者之間口口相傳,而且真人演示也往往比單純的文字描述更有啟發力。通過交流來教授他們魔法以及向他們學習魔法的能力,叫做學術(Scholar),這是神怪、火精靈族群引以為傲的本能,也是魔法英雄們追求的第二個重要技能。另外還有一些戰士也學習了學術。這個技能當然是受制于智慧術的,試想,一個不知數學為何物的人,即使歐拉再世也無法指點他;同樣地,一個半知不解的講解者是無法把知識傳授給他人的。

如果拋開學術交流和劇情中難以企及的大型魔法行會的典籍,想要學習新的魔法,還有一種方法:觀察他人施法,暗中偷學。這個方法要求學習者有敏銳的眼神和靈動的思維,因此這樣的能力被稱為鷹眼術(Eagle Eye)。鷹眼術是法系職業追求的第三個技能。傳統的八大勢力中各有一位以鷹眼術著稱的強者,除了艾許資質略不足,其余七“鷹”也正是鷹眼術特長者,地位超然。與學術同理,鷹眼術也受制于智慧術。
掌握了魔法是一回事,使用魔法又是另一回事,在力量固定的情況下,若想提高魔法的效果,就要精修元素法術,或依靠寶物的能量。此外,有一個專門的技能名為魔力,專門提高殺傷法術的威力,其機理在于提高力量的使用效率,從而增加爆發力。
法術其實也是一種能量交換,而法師的身體就是轉換場所,所以魔力技能事實上會增加法師的負擔,這一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斷絲重連、電阻減少的白熾燈泡(不會有人問我什么是白熾燈吧?這些年貌似都沒怎么見過這東西了)。而另一方面,過度專注殺傷法術的應用,怎么看都有暴戾邪惡的嫌疑。因而正義三族和從三族中征召法系職業者的元素堡陣營,都不存在特長魔力的名將,而大名鼎鼎的五大“魔力特”,也全都不是什么正常人。

在此之外,法師們還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連續施法的能力。受知識水平制約,法師都有固定的可用魔法值量,想延長連續施法作戰的時長,方法無非兩種,一為開源,二為節流。節流涉及四系元素,以后再講;開源即為智力,通過對智力的開發,施法者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從而獲得額外的魔法值。當然也可以從另一層面把“智力”視為“節流”,即通過開發智力,提高“施法能”(Spell)的利用率,從而相對地擴充了魔法值數量(只是這樣理解的話,面對怪物、陰魂、法師、飛馬時,解釋起來會很尷尬)。智力的效能(100%)在比例上遠超魔力(15%),這也很容易理解,耐力總比爆發力有更多的提升空間。
傳統八大勢力中,除據點外,每個陣營都有鉆研智力的名將(據點的家伙太愚笨了點),其中塔樓陣營還有兩位之多。不過,擁有智力特長的人物卻很少,只有三位,而且其中兩位還分布在德魯伊和異教徒職業——這兩種職業并非純粹法師,而第三位“智力特”安潔爾是女巫,雖屬純粹法師,但女巫的“魔法化”水平是弱于其它三種純粹法師(術士、妖術師和元素使)的,對智力的依賴程度也只能說中等。或許H3是在暗示我們,理論上可以達到無限開發的智力,在實踐中想要達成過深的開發,阻力之大已非單純靠苦心孤詣的研習能克服了。這樣能力的擁有者寥寥無幾,每一位都可以說是造物主的寵兒,天縱奇才。

最后一種法術精研技能是神秘術,相比前述五種技能,它的存在感要弱得多。神秘術的作用是提高修習者魔法值的恢復速度,它受制于知識水平和智力。實際上神秘術常常被與鷹眼術相提并論,算是一種比較“有性格”的技能。不過,從劇情意義講來,智力的開發并非易事,魔井神馬的也不是滿大街都有;擁有神秘術這種能加快魔法能量補充的技能,關鍵時刻或許是可以保命的。從這一點來說,神秘術有它的市場。(當然,劇情中應該不至于是太陽出來mana突然暴漲的恢復模式吧?)
神秘術雖然與鷹眼術齊名,不過神秘術門檻非常低,這一點與鷹眼術截然相反。神秘術是日常作息中會大量損耗魔法值的人群的必修技能。比如人族僧侶在戰斗中要發射大量的圣光彈,而他們的體質注定了其總魔法值不會太多,因此人族名將、僧侶首領,因海姆審判長就掌握了神秘術。塔樓陣營的四位人類煉金術士也都仰仗神秘術來補充煉金的mana消費。還有墓園陣營的吸血鬼山特,特長聚靈奇術的那只,前生很可能是個僧兵(勇士嘛,Warrior,誰規定僧侶就不能是勇士了?),也學過神秘術。不過呢,神秘術雖然上手很快,機理卻很復雜,因此特長神秘術的名將就比特長鷹眼術的少。在大陸上到處瞎逛……作者是說,歷險……的神怪海倫、靠魔法能力富貴起來的洞穴人杰格、因為神秘術而在本族中地位超然的惡魔艾西斯,以及幼時一場高燒,腦子沒燒壞倒燒出異能的狼人羅斯可,請注意:這里面一個人類都沒有。
斗士英雄們對這些魔法技能普遍缺乏興趣,當然也說不上深惡痛絕。這年頭大家都得懂點外語,偶爾蹦幾個單詞出來也是很洋氣的,H3的斗士們也好歹得讀一讀《法概》(笑)。但也就是讀一讀罷了,除了煉金術士和死亡騎士,其它的戰系職業都對法術精研沒有過多的熱情。而煉金術士也只對智慧術、智力和神秘術有興趣,死亡騎士還要好一點。除了神怪和火精靈,絕大多數斗士英雄對學術表現出不約而同的冷淡。
法系英雄們對法術精研的六個技能當然是又喜又愛了,興趣都很強烈,只是程度與側重點不同。其中最純正的魔法師——元素使們醉心全部六種技能,他們對六種技能都一視同仁。另外兩種純粹法師術士和妖術師也同樣醉心六技,但各有側重點:術士側重于智慧術及智力,妖術師則側重于智慧術及魔力。第四類可以稱為“純粹法師”的英雄——女巫們與前三者不太相同,她們對智力和學術的需求略缺,原因是要塞防御強,許多事務傾向于以武力解決,魔法值用得不那么多;而要塞主場的魔法行會很沒貨(跟壁壘、地獄、墓園甚至是人族比較下),交流來交流去也沒什么新穎東西;倒是鷹眼術非常受女巫的追捧,甚至可以說鷹眼術是女巫的象征:學會鷹眼術,在跟東邊的人類、東北邊的精靈作戰時就有機會學到高級的法術呢。

其余五種法系職業并不是單純的魔法師,所以對智力、魔力、鷹眼術和神秘術的興趣談不上狂熱,只能說一般強,尤其是半戰半法的戰斗法師——等一下,每逢總結必有例外,異教徒在烈火魔柱、硫云風暴的加持下,施展起法術,威力不會比妖術師遜色多少,但尷尬的是他們面臨mana匱乏的窘境(沒辦法啊,艾登只有一個),H3世界的魔井又不像隨機地圖中那么常見,于是異教徒們都極度渴望神秘術。如果說鷹眼術喻指女巫,那神秘術就代表異教徒了。
智慧術對于所有法系職業——包括亡靈巫師——都可以說是立身之本,所以,德魯伊、異教徒、亡靈巫師學習和強化智慧術的熱情甚至高于元素使,畢竟元素使的精力太分散了嘛。不過牧師和戰斗法師對智慧術的態度比元素使還冷淡一點,沒辦法,他們的魔法行會沒有5級。
至于學術,五種“非純法”中除德魯伊熱衷此道,其余四種魔法英雄的態度都只是“馬馬虎虎”啦。如果要從劇情角度分析,首先戰斗法師和女巫不倚仗學術的原因是一樣的(大家懂的);然后異教徒性喜欺詐、巫師孤僻獨居,他們是沒有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的。牧師們倒是經常搞交流,不過他們主要交流的是“光明之神的恩澤”和“傳說中能起死回生的神術(急救術)”。所以僅僅德魯伊會大力發展學術,既傳播法術,也傳播德魯伊教義,珍尼也就是在交流活動中決心入伙埃里的。
四、行軍
除非是戰略要地的衛戍部隊,否則沒有哪支軍隊是死守著一處地方的。即使死守,也不是在陣前現集結。因此行軍是所有軍隊都要面對的事務。為了行軍過程的安全便捷,將軍們需要熟悉一些技巧。
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們需要給養,需要武器,這些東西在部隊中往往交由輜重兵來運輸。戰斗部的腳程無疑是高于輜重部的,在行軍中,戰斗部萬萬不能和輜重部拉開太長的距離,因此,輜重行動的速度便是“決速步”,制約著全軍的速度。

游戲中深受喜愛的后勤學,在劇情層面就是管理輜重隊伍的管理學方法。輜重行進速度提升起來,牽頭戰斗部也可以加快奔速了。可以說,后勤學是長途奔襲的保障學問。
因為后勤學的管理對象往往是本陣營最低階級的小卒們,所以略顯低賤,由此,各職業英雄因自身情況不同,對后勤學的親和性也有天差地別。
術士、妖術師、女巫和元素使作為純粹法師,精力多放在魔法上面,讓他們帶兵勉勉強強吧(將領本職工作嘛),但是要讓他們去和挑夫、車夫做深入交流,還是有些強人所難,所以他們對后勤學態度很冷淡。
正義三族的傳統戰爭理念注重正面交鋒,對后勤問題,將領們的態度往往是“這種小事派個副官就可以了”;因此,騎士、巡邏兵、牧師、德魯伊和煉金術士即使對后勤學的重視比術士多很多,你也別指望他們會深好此術(是術不是道)。唯一的例外是精靈巡邏兵凱琳,她可以說是巡邏兵中的一個異類:最初她是一名偵察兵,學習過箭術,不過在戰爭中她逐漸發掘出自身奔跑速度的優勢,成為巡邏兵英雄后,她秉持“兵貴神速”的理念,深入研究了半人馬的輜重事務,最終成為“H3第一后勤大家”(神馬,為什么她第一?瞎子和哥布林有人馬腳快嗎)。她的行軍速度鮮有人能及。
邪惡三族除妖術師外的英雄,對后勤學的興趣總的來說比正義三族要強烈一些,倒不是說這些英雄有多熱衷于找搬運工喝酒聊天,實在是“形勢比人強”。邪惡勢力居住的地域大多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本土作戰中“就地補給”也是空談,如果是入侵他國就更需要重視后勤了。這是邪惡勢力英雄不得不多花精力在后勤事務上的硬因素。魔鬼英雄們甚至將后勤學視為職業生涯的第一要務(總侵略他國),不過克里根物種的資質挺愚鈍的,第一個掌握后勤的魔鬼英雄居然是特長弩車的斐瑞(丟臉啊)。地下領主雖不至于“無后勤不帶兵”,但也視后勤學為“與領導術并列第二的要務”。耿納是一名地下領主英雄(當然在劇情中,他并不是領主身份),代表著邪惡勢力后勤學的最高水準。這個愚鈍的牛頭人最初也是一名偵察兵,有著風一樣的速度,后來又給領主充任貼身保鏢,耳濡目染學會了牛頭人為將的必修課——地下城の國術——戰術,才成為英雄的。他以直覺和后勤學見長,駐扎在崎嶇的尼貢邊境。他的輜重隊伍是由洞穴人構成的,但行軍速度并不比凱琳差多少。

但也不是所有邪惡陣營英雄都對后勤學癡迷的。妖術師且不說了,墓園的死亡騎士、亡靈巫師對后勤學的依賴程度分別和人族的騎士、牧師差不多,原因在于亡靈軍隊對補給的需求不像生命體那么多(他們不吃飯),而且每一位墓園英雄都要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在招魂術和魔法的修煉上。異教徒則更是對后勤學問題冷眼相加——作為“非純法”,也就他們對后勤學態度冷淡了,想來,他們是覺得魔鬼英雄可以把后勤問題都承擔了,他們異教徒英雄還是多用點心思修煉神秘術或者欺詐生靈為好。
中立三族有兩種純粹法師,幾乎不正眼看后勤問題的;但是事情總得有人做,所以相對應的,本族斗士英雄馴獸師、元素人都極有后勤學渴望。元素堡方面好點,魔法元素莫奈爾因為對負責運輸的氣元素知根知底(蝴蝶不能負重),率先掌握了后勤學。沼澤居民就比較慘,尚無人掌握后勤學,于是……盡管在光復戰爭前中期,泰塔利亞兵雄勢盛,在爭奪西埃拉西亞沼澤地帶時把克魯羅德打得屁滾尿流的,但是向東擴張的步伐終究邁不出更多,直到最后被凱瑟琳女王的大軍反撲。
一般而言,行軍布陣沖陷據守之類的事,都是斗士英雄的活,沒魔法英雄太多戲份。但在據點陣營,這一條規律就是用來被摔打的。在后勤學問題上,戰斗法師就蓋過野蠻人一頭。戈壁地形雖說不上富饒,但比之熔巖、沼澤或地下世界還是好上不少,經常能遇到綠洲、還童泉之類的好去處可供食宿,頭腦簡單的野蠻人也就缺乏了些許危機感,對后勤學就不那么狂熱了。而戰斗法師比野蠻人的眼界要遠上那么一丟丟——也只有一丟丟,至少沒能遠到戈壁之外;那些肌肉腦子實在太過麻痹大意了,沒辦法,戰斗法師們不得不把后勤學當成頭等大事來抓——是的,比進攻術還重要的頭等大事。食人魔德薩正是此道佼佼者。
德薩的后勤學高度與凱琳、耿納比肩,三子之余,大陸無可望其項背者。不過呢,德薩可不是偵察兵出身,也沒有什么可以在戰斗中發掘的才能,他只不過是幼時家園被人類強盜屠戮的六個幸存兒童之一,一個滿心仇恨的報復者;后來他成為了一位戰斗法師,而戰斗法師的要務后勤問題同時更是他有朝一日能踏破人類世界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他的特長源于仇恨的執念。
后勤學在陸地行軍中意義重大,但到了海上旅途就毫無用武之地。為何呢?看官回想下開啟海上旅行的步驟吧:首先要有一艘船,如果不是用召船術召來或者在岸邊撿到,那么就要在船塢花費1000金幣和多達10單位的木材來建造。請注意:5單位的木材可以蓋一層魔法行會,那么H3的船只哪怕在地圖中再mini,那空間想來也是極大的。然后上船,整支部隊本日行動力清零,其實這是在等后勤部跟進并登船啦。到了船上,把物資碼好,挑夫們就可以輕松一點了,因為海上航行不需要他們的腳勞作了。只不過,必要時,他們得轉為槳手或舵手。

行船的技術,尤其是行這種大兵船的技術,稱為航海術。一支水軍每日航程的極限,只取決于水文、風向和率軍將領的航海術。
在游戲中,航海術很不討喜,但在劇情中卻是高層重視的有前景的技能,蓋因海洋中的資源遠比陸地豐富,且尚未被太多的勢力染指。H3中人族、墓園、要塞三大勢力的臨水城鎮都配有船塢,因此三族英雄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尤其是斗士英雄,都有極大的習得航海術的傾向(僅略次于職業技),魔法英雄稍有不足,但也算可觀。元素堡當然也有船塢:他們從“外星”來,建造的城鎮很大一部分是模仿人族城堡的布局,不過元素有一半是疏水的,所以元素堡陣營的英雄們對航海術的親和度就要打個折扣。
上述的四大陣營英雄數量龐大,但是掌握航海術、特長航海術的,卻僅僅是騎士斯爾維亞和女巫傅爾:前者是海盜出身,后者長期為商船提供“造風”服務,二者都是經常參與遠洋航行的。可見,航海術要達成,僅靠近海練習的小打小鬧是不夠的。
其它陣營的英雄則不易習得航海術。魔鬼、地下領主和妖術師對于航海術的親和度只達到勉強可以說熱衷的程度,與元素使差不多。壁壘、塔樓陣營英雄,及異教徒和野蠻人更不濟,僅在理論上有學會航海術的可能(沒辦法啊,有海無船,何以練習?望洋興嘆而已)。最極端的還是戰斗法師,他們的視野終究局限在了茫茫戈壁中,野蠻人還有部分人員會到大陸各地去游歷,而絕大多數戰斗法師終其一生都不曾踏出過戈壁,更別說見過海了。再加上他們要處理的事務也非常多,航海術對于他們來說,是絕無興趣去了解的一件事。

腳程問題之后,是情報問題。這里并不是指對面沖過來的敵軍有多少,野外的生物態度如何等等,而是本軍周圍若干范圍之外,有什么目標、資源和意外出現的寶物,對這一類問題的提早探究,需要仰仗偵察術。其實不管什么戰略或策略游戲,偵查都是極為重要的,只是《英雄無敵》系列游戲“格子”的限制,單純為偵察術使用一個格子讓人略略蛋疼。游戲中總可以拉副英雄探霧(死了不心疼的),又有紅木了望塔、火神柱存在,可以抵償沒有偵察術的短缺。
劇情之中沒有誰是天然的“送死小英雄”(即使是專門探路的小英雄,如何長程傳遞情報也是問題),紅木了望塔和火神柱也不常有,如何及早獲悉路況、敵情,殲弱避強,這是個問題。偵察術便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生的,它的內容說白了就是有章法地訓練和派遣斥候,在相同的人手情況下有效擴大搜索范圍。當然,這里只是說“擴大”,并不是沒有偵察術的英雄就不偵查了,只不過他們對訓練、使用斥候的方法不是太懂,可能會使斥候的遠程偵查范圍交疊,造成效率低下——也就是說有無偵察術只是偵查的力度不同。
名將之中,掌握有偵察術的往往是前線領兵英雄,尤其是某些“飛兵特”,比如飛馬部隊統領艾麗斯、石像鬼大師匹克杰姆、鷹女羅勒雷、大雕之友希娃以及飛龍世家布魯菲德。他們的偵查優勢來自空中,當然,偵查也未必靠飛兵來完成,地獄獵犬可以用嗅覺偵查,歌革可以“火力偵查”,某位差點被自己召來的隕石砸成牛肉干的高手,大難之余習慣性“瞻前顧后”,也有他獨特的偵查妙法。

一般而言——又是可惡的“一般而言”——斗士英雄對偵察術相對熱衷,而魔法英雄(除了艾麗斯和牛肉干同學)則很冷淡。例外的情況是據點陣營,或許戈壁灘上大小實力派過于頻繁的互相攻伐,導致此陣營全員看重偵查工作,尤其是腦子直楞、常有遇伏之虞的野蠻人英雄更是對偵察術的期望蓋過了后勤學。
除了偵查、預警,尋路術也是行軍的重要技能。這里的路是陸路,水上只有水文和風向,單調得多。眾所周知,鵝卵石路最好走,礫石路也不錯,泥路馬馬虎虎,總比沒修葺的路好。可是,現成的道路不是到處都有的,即使有也不可能直通戰區,英雄就得面對一個問題:在合適的地點選擇合適的路線,或者在合適的時候離開迂回的大路,另尋直線的小路,這便涉及尋路術。在草地、泥地、魔法平原或被詛咒的大地等地形,視野廣闊,路很容易找;而戈壁、沼澤、雪地、熔巖、地下世界或沙漠之中,沒有專業的向導(比如游牧民)又沒有尋路術傍身,部隊會寸步難行。此時,請忽略本族兵無視主場地形懲罰的平衡性規則,劇情里沒有這條,尤其是本族部隊全部是飛禽走獸時。
做了英雄,總是會有帶兵的日子;帶了兵,總是會有需要開路的時候。因此,所有英雄都有需要用上尋路術的時候,誰也跑不掉,區別只在于學會尋路術的機會。
首先有個規律:熟能生巧,帶兵久的英雄容易學會尋路術。沼澤區的路最難找,要塞陣營以外的勢力,鮮有敢于輕身直入的。馴獸師們天天跟些個飛蟲走物打交道,帶著它們穿梭在連大車都無法行動的濕地上,自然極有習得“水上漂”的氛圍。相較之下,“男主外、女主內”,女巫們常常鎮守在被恐怖浮雕和血塔包圍的牢固要塞中,閑暇時就潛心研究法術(尤其是鷹眼術),所以難有掌握尋路術的。其實不光是女巫,術士、妖術師和元素使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尋路白癡”。
其次,惡劣的地形可能倒逼出英雄的尋路術,不過與惡劣程度倒未必成正比。戈壁區的野蠻人獲取尋路術的能力與馴獸師對等,戰斗法師也有還算說得過去的尋路術親和性;相比之下,雪地其實比戈壁難以行走,但煉金術士的尋路術親和性卻跟戰斗法師近似,其中既有“魔武雙修”花費較多精力的原因,也因為塔樓的士兵以傀儡為主,對道路的平整度不敏感。說到魔武雙修,墓園陣營的主場地形是泥地,在正常情況下,尋路幾乎沒有啥技術含量,因此死亡騎士學習尋路術的可能性還不如亡靈巫師呢。
最后,職業的特殊狀況也會影響英雄習得尋路術的可能性。牧師雖然不像純粹法師一樣醉心法術,但他們軍事之外的事務也不少,包括醫生、大臣、政治家和神職人員,學到尋路術的可能性跟純粹法師也沒區別。巫師之間有時會互訪,泥地倒不難走,不過墓園陣營的勢力區域經常有黑暗天幕,挺討厭的,因此巫師學會尋路術的可能性反常地高。壁壘在游戲中主場是草地,是不是覺得“草地,小意思啦”?別忘了壁壘陣營深居于密林之中,兵法云“逢林莫入”,記住這句話吧,記住它各位看官就不會奇怪為什么巡邏兵、德魯伊都有大概率學習尋路術了(其中巡邏兵更高)。地下雖然平坦,但是蜿蜒迤邐,地下領主自然得抓一抓尋路術,不能像妖術師那樣甩手了事。元素堡倒是坐落在平整的埃拉西亞草原,元素人干嘛那么喜歡學尋路術呢?因為他們是客軍,不學點尋路估計都不敢出兵。除此之外,騎士、魔鬼、異教徒(地獄生物在劇情中也不太受熔巖的威脅)和戰斗法師、煉金術士、死亡騎士這三股“魔武雙修”者學習這個技能的機會也是差不多的。
五、戰陣和器械
兩軍對壘不同于兩個高手過招,不僅僅是攻擊、防御間或偶爾還發個暗器。陣型在很大程度上會左右勝負的天平,譬如人類騎士是血肉之軀,卻往往能戰勝許多強大的邪惡生物,靠的便是他們的統領塔里斯指揮的陣型作戰;同樣地,一支惡狼騎士小隊遭遇沼澤生物的伏擊,身為隊長的塔洛希爾依仗什么率隊突圍?他會告訴你:陣型。

H3中,在遭遇戰斗之際迅速形成合適的戰斗陣型以期更迅速地投入作戰的能力叫做戰術,前述的塔里斯和塔洛希爾便是戰術的代表。牛頭人、水元素和土元素也是使用戰術的典型。戰術包括但不限于布陣術,它也體現為英雄對戰場動態敏銳的感知,在作戰不利時有戰術眼光的英雄會第一時間覺察出不妙,從而及時抽身而去。特洛薩、特洛克、博拉格公爵、伊格納蒂斯、塞爾倫元帥和查瑪等英雄都是具備這種才能的人物。
按照“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規則,大部分法系職業與戰術沒什么福緣;戰術這東西,它就該被戰系職業壟斷。地下領主自然是最親和戰術的,畢竟是他們的國術&看家本領;野蠻人和元素人也極度狂熱,但最愛還是留給了進攻術;騎士雖不狂熱,但也非常重視,掌握戰術的可能性超越三種“狂熱族”之外的所有英雄。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戰系職業都對戰術有足夠的親和度,但是煉金術士的“誠意”還是略顯不足,無法同“老對手”死亡騎士比肩;而半戰半法的魔法英雄戰斗法師甚至比煉金術士更有成為戰術家的潛質。不過我們也不能苛責煉金術士,說到底人家的戰斗主力是各式人偶——人偶嘛,“御攻御魔御掀桌”,但是拿它們來演陣法,這個……
還有,克里根人血液中幾乎沒有“戰術因子”,但這不妨礙他們從被吸納入軍隊的人類將領們(恩奸)那里學習到,因此,魔鬼的戰術親和性倒是高于巡邏兵、死亡騎士等戰術素養普通的斗士英雄;甚至連身為魔法英雄的異教徒也有接近煉金術士的水準。
打仗也會借助到外物,比如弩車、急救帳篷和彈藥車,攻城時還要用上投石車。以戰術著稱的特洛薩同時也是一位弩車特長人士,不過同其余五位弩車行家比,他的弩車威力最弱,原因在于他學會了使用弩車,卻沒有學會提高弩車戰斗力的技能——炮術。

這里要強調一點,炮術不僅僅是弩車(弩炮)的作戰技術,它包含所有大型箭矢的彈道技巧,所以在守城戰中,炮術也會對防御塔的作戰有幫助(而在游戲中,炮術在《光復》不能控制箭塔,《陰影》、《末日》才行,故可以認為元素堡是新設定的劇情對應者)。只是“弩車特”威名赫赫,傳遍大陸,除了依格尼薩和帕里斯等天外來客,幾乎所有英雄會把炮術和弩車聯系到一起(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熱愛學習的元素人們也會把炮術和弩車聯系到一起的)。
不是所有陣營的鐵匠鋪都能打造弩車,或者設有專門的弩車工場。那么,是否有弩車制造能力的陣營之斗士英雄更容易學習到炮術呢?答案是否定的。弩車造價昂貴,沒幾個閑錢的人還真沒法購買,倒是可以寄望于從別的渠道獲得(比如截獲,呃,我是說繳獲);因而,學習炮術的能動性取決于對弩車的態度。魔法英雄方面,除了半吊子戰斗法師和知識匱乏的異教徒,其他人都不太會去接觸炮術。
正義三族的騎士、巡邏兵和煉金術士相比較,我們會發現巡邏兵居然比騎士更傾向于習得炮術。這是因為巡邏兵往往有高超的箭術傍身,若獲得弩車,習得炮術,會是極犀利的存在。煉金術士毫無懸念地墊底,實際上仍是因為人偶的特性,煉金術士對炮術有起碼的熱情已是難能可貴,這一回合,他們和法術能力有限、在機械學方面找出路的異教徒、戰斗法師打了個平手。
邪惡三族的魔鬼和死亡騎士其實并不會過分依仗弩車(但斐瑞是帶著弩車加入的,還是很受歡迎),也受制于自家鐵匠鋪的實際狀況,在炮術獲取方面,不會比騎士更有利,三方都半斤八兩。地下領主面臨的狀況迥然不同:他們不能像魔鬼那樣輕視炮灰的生命,也不能像死亡騎士像補充工具一樣補充士卒;同時陣營內戰爭頻繁,花一筆錢購買能大面積屠殺敵軍小卒的弩車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妖術師就不用了,他們使用高殺傷法術),因而地下領主醉心炮術也就不奇怪了。
中立三族的野蠻人、馴獸師和元素人統統醉心炮術,這其實是很囧的掌故。生番斗士們見識淺,沒機會領略高殺傷法術的大場面,只能退而求其次,看中弩車的“大殺器”品質。說起來野蠻人還好,學會炮術倒也能把弩車的威力充分發揮出來,這馴獸師一沒弩車貨源,二沒足夠的攻擊力……炮術狂熱只能歸咎于盲目崇拜了(格伍夫繳獲一部弩車就能坐實頭號弩車專家的名頭,還特招國王待見)。元素人追求炮術這事就更囧——他們落戶埃拉西亞,與人族締結同盟來著,然后就自發地學習人族:人族造弩車,學!人族建船塢,還學!最后,人族都不怎么重視的炮術倒成了依格尼薩、帕里斯引領的高招狂潮,這些猛男猛女也不想想,以元素的強悍軀體和霸道殺傷力,弩車要來有多大用?
游戲中的弩車以及箭塔都是彈藥無限的,但劇情中它們和所有遠程兵種一樣,有彈藥量這一參數。換言之,它們都受控于(但不限于)箭術。在《非》篇中已提到,廣義的箭術并不僅指使用弓箭(或弩箭)的技能,而是泛指一切遠程射擊提高精準度以獲得更佳殺傷效果的技藝。例如弩車就能同時被炮術和箭術一起強化。不過請注意,箭術與有無彈藥車其實一點直接關系都沒有,好吧,我在說廢話……

精靈族代表箭術的最高水平,但箭術并不為其所壟斷。其它種族的弓箭手或其它暗器部隊的統領也有箭術高手。人類歐靈和半精靈格魯的箭術造詣甚至在精靈族第一射手杰諾娃之上。
箭術毫無疑問屬于斗士英雄的領域,魔法英雄難以窺探其中玄妙,故而連帶著名義上是戰士,其實是法師的摩多、艾杰特,還有凱爾特,以及本來就屬于法系的因海姆、塞德洛斯等,無一掌握箭術。而有些魔法英雄學習箭術的機會多一些,我們也不必太奇怪:戰斗法師魔武雙修,有點箭術悟性正常(當然他們更多的是在扔斧子);異教徒因為吸收人類騎士出身的英雄也略有箭術的土壤;還有德魯伊,在箭術大行其道的壁壘陣營供職,擁有魔法英雄之中最強的箭術理解能力,是順理成章的。
斗士英雄對箭術的傾向往往體現了其陣營對射手的重視程度。人族出了一個“H3第一神箭”,又擁有直接隸屬于國王的“叢林勇士”組織,但總體上弓箭手在騎士老爺們的眼里并不入流;塔樓雖有大妖精、泰坦巨人等重要射手隊伍,但傀儡(尤其是人偶)仍然是雷打不動的主要戰力,因此,騎士和煉金術士的箭術親和力低得令人發指。還有,死亡騎士的部隊連正宗的射手都沒有,毫無懸念地,他們也跟風墊底。不過墊得有多底?量化地說,就是跟德魯伊差不多(德魯伊真心也不差嘛)。
地獄陣營的火球君們和地下城陣營的美杜莎射手論本族戰術價值比人族的弓箭手高一些。所以,魔鬼和地下領主學習箭術的機會稍微超過騎士、煉金術士和死亡騎士,啊,還有德魯伊。
但是魔鬼和地下領主學習箭術的大環境還是不如兩大生番的馴獸師和野蠻人。對后者而言,旗下的蜥蜴弓手或者半獸人——盡管在絕對實力方面遠遜于人族和精靈的射手——在魔法環境極差的本陣營還是算得上不容忽視的攻擊力量。所以,出于敝帚自珍的心態,馴獸師、野蠻人對箭術的渴求幾近狂熱。
真正對箭術狂熱的是巡邏兵(尤其是精靈籍、人類籍)和元素人。巡邏兵自不必多講,畢竟是招牌。而元素人狂嗜箭術,就如他們狂嗜炮術一樣令人費解。作者以為,這是他們從人族盟友(特別是格魯的幻影戰隊)那里再次生搬過來的一個“神奇之技”。當然,元素人也不是垃圾桶,不是什么都收的,領導術對他們幾乎沒用,他們就沒多少興趣;而箭術好歹對五分之二的元素有幫助,哪怕沒過半,也是不小的比例了。


戰斗便有傷亡,因此能治療戰爭創傷的物品——急救帳篷應運而生。在戰爭器械中它造價最低,同時也最脆。除了神秘的“路邊兵工廠”外,壁壘和要塞陣營也能自行于鐵匠鋪中生產出來它;墓園陣營的領土是從壁壘的國土攫取的,因此同樣得到了急救帳篷的制作工藝。不幸的是,沒有急救術,急救帳篷就是一具沒有太大用處的器械,醫療效果微弱,治療對象不可預知。
說到最受惠于急救術的勢力(不是陣營),無非是擁有高防護、高生命力的強大生物的勢力。其中擁有綠、金、赤、黑四種巨龍的英雄尤其需要這個技能(不說圣龍是因為它們很少加入軍隊),原因在于即使是“療傷第一人”尤蘭德醫生也不能用他賴以成名足以自傲的療傷法術治愈這些巨龍的傷口。而急救術和急救帳篷卻可以治愈身被致命創傷但還未死——命懸一線、生死須臾的龍們。
擁有帳篷的陣營不一定有掌握或者說特長急救術的英雄,壁壘本無急救人才,魔法師珍尼橫空出世,被德魯伊組織迅猛招攬;沒有帳篷的陣營也不一定絕無急救人才,地下城出了個威迪斯,被地下領主兇殘地追殺,逃去要塞當女巫了。說到底,急救術介于法術與煉金學之間,尋常人等是玩不轉的。
墓園陣營擁有急救帳篷,但所有墓園英雄都對急救術天然排斥。在這些英雄的觀念里,那些腐臭不堪、心智不全的亡靈士兵都是工具和耗材,即使鬼龍也不過是比較稀有的工具而已,又何勞他們特地去學習急救呢?
斗士英雄之中,死亡騎士是根本沒有興趣,其他的英雄對急救術就是有心無力了。比如煉金術士,他們因為才能對口,仿制急救帳篷不在話下,但不足以善加使用帳篷。在學習急救術方面,斗士英雄們較為突出的是有帳篷可供把玩的巡邏兵和馴獸師,但巡邏兵比其它各戰系職業也強不到哪里去,卻是馴獸師對急救術的高親和性在一干Mr. Muscle中立錐而出。可是同帳篷,為何不同急救呢?作者猜度是巡邏兵需要掌握的職業相關技能太多了:領導術、箭術、抵抗力,相應地就沒有多少空閑研習急救術了。而馴獸師只需要防御術就能一招鮮吃遍天,空閑時間和精力多多地有,其它技能都各自有多多的機會去品味了。
急救術是魔法英雄的自留地,除巫師外的所有魔法英雄,包括悍不畏死的據點之戰斗法師和不知死為何物的元素堡之元素使都對急救術有最起碼的親和度。牧師英雄更是把急救術當成主業研習,小兵出身的瑞恩就憑急救術特長一躍成為牧師成員。女巫也醉心急救術,僅次于鷹眼術,所以自帶火系法術的外來人類可以在沼澤安家。除此之外,正義三族的德魯伊和術士都同樣有大熱心態去面對急救術,可惜珍尼只有一個,已經去了有帳篷的壁壘。至于邪惡三族的妖術師和異教徒——邪惡的嘛——就頗一般了,還不如馴獸師的水準。

攻城戰中,進攻一方會臨時組裝一臺巨型投石車,戰后即拆毀。除了少量木料和就地收集的大石塊,投石車的造價可以忽略不計。H3的投石車射速慢、準頭差、破壞力弱,還不能移動!唯一的優點是夠皮實,抗擊打能力堪比圣龍。

攻城戰攻方即使有數倍兵力優勢,克城時己方戰損也可能遠超守方。原因無非是城池大門緊閉,防御工事又給予攻方巨大的殺傷后果。因此,投石車的戰績決定了本方傷亡的慘烈度。操控投石車的專門技巧稱為彈道術,這是比箭術、炮術更難琢磨的東西,除了大學問家塞德洛斯、資深戰地醫生尤蘭德以及與“投石黨”曾經或一直是朋友的奧力馬和約克,H3尚無第五位掌握彈道術的英雄。
不過足以寬慰人心的是彈道術并不必需戰士的勇武或法師的深邃,只要肯下本錢勤學苦練——額好吧,幾乎沒什么本錢——人人都有機會掌握彈道術,說白了就是經驗與熟練度的問題。其中騎士、野蠻人、女巫和元素人是最被看好的。這跟職業幾乎都沒有可供總結的關系,所以具體細節作者解釋不了。但還是有那么一個小小的通用規律可供參考:職業技多的英雄習得非職業技的機會是會縮水的,善攻者彈道學知識富于善防者、魔法越強者物理技巧的悟性越弱,還有,元素人喜歡模仿人族。
再由器械回到戰陣: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前面談的五個技能都在具體的戰斗中體現,但如果是人族戰略大師阿德拉,在開戰前一定會先施展外交手段,與對面先展開對話——××,你投不投降?/不降呢!/噢,那我走了,下個月再來——話題拽回來,先展開對話,施加壓力,對面如果是沒有效忠對象的散兵游勇,實力又不夠強大,很可能扛不住壓力選擇投靠過來,于是阿德拉不戰而屈人之兵。什么,那些烏合之眾怎么不作鳥獸散?逃跑是會被追殺的,而且被追殺比正面抗擊死得更快,看那個騎在馬上的家伙貌似很誠懇,投降她沒準咱還有保命的可能。當然,有主公的部隊是不會投降的,沒主公但有主見的強人也可能拒絕招安……那也無妨,外交也不只是招降,在戰況不利時選擇求和談判,也可以通過外交手腕使對方降低戰爭賠款的數目。此外,在某些場所遇到“門神”擋路,還可用外交攻勢勸說對方“通融通融”,比如智者圖書館(游戲中具體的外交效果數據就不在這里展開了)。

相比阿德拉完全依仗高超的政治手腕,另外兩位外交家的外交術摻雜了自身因素:羅伊德具有“游俠之心”,而塞瑞的魔法研究副產物中有麻痹敵人、消除戒心的輕度幻術。不過那又怎樣呢?外交是政治,但主要還是看結果的,如果能達到目的,即使是炮艦外交又有何妨?
現狀則是,除了大陸享譽已久的外交家外,無數英雄都不排斥成為一位兼職的外交官。只是,外交是政治才能,缺乏頭腦和眼光的英雄一般難以成事。(說你呢肯洛·哈格!)絕大多數英雄成為外交官的可能性都不太大,斗士英雄往往不會比魔法英雄更有潛質——地獄陣營除外,異教徒善欺詐,名聲實在太臭,即使有蘇秦、張儀的口才也難以取信于人,還不如魔鬼的“炮艦外交”策略來得有效呢。冠絕群雄的外交強手還是當屬牧師英雄,因為他們在牧師職責之外同時還是政治家,自然比同族的武夫、或者法系的同行有令人嘆為觀止的額外優勢。
六、個人特殊才能
還有一些技能屬于可對一支軍隊或一方諸侯有裨益的個人能力,這些能力不會直接地在對敵作戰時體現價值。這些技能中首先會被介紹的是理財術。

錢不是農莊里的牛,不會有大錢生小錢的鬼神之事,青蚨的傳說更是扯淡。理財術實際上就是投資的才能。不同于那些rich and bitch的“ 350金幣特”,掌握理財術的著名英雄都沒有教民的饋贈、遍地的廢礦或者巨龍的財寶,他們“理出來”的錢,是靠府庫里的錢用于投資再收得紅利的數額。
理財術同樣和戰法之分沒有太大聯系,在大陸上有六名杰出代表:騎士羅德·哈特、摩甘·肯達爾將軍、教會投資人庫斯伯特、龍后摩莉爾以及兩位土元素首腦埃德蒙和索爾那。其中場面最大的當屬哈特與肯達爾,這兩位騎士都是特長理財術的名家,代表整個人類國度出手理財的(本錢特大)。
理財術當然也絕不是什么大熱技能,雖然會理財的人走到哪都受歡迎,但是將領的主業說到底還是打仗,理財的事情交給專人去做就可以了。英雄們習得理財術的影響因素包括眼光、頭腦、忙碌程度和對money的渴求程度。
例如:兩大生番的腦子咱就別指望他理好財,因為有的人連自己有多少錢都數不好,超過20就需要掰別人的手指頭,超過30就要掰別人的腳趾頭。壁壘英雄對理財也不太感冒,人家有金庫,錢多得跟米一樣;地獄英雄對理財術同樣不感冒,因為錢……太少了,理個蛋蛋啊,還不如去搶。元素人、元素使的那14位也不太需要理財,因為有土元素集團專門負責“土生金”,足夠了。
又例如:塔樓和地下城比較缺錢,其英雄也因此比較傾向學會理財。那么陣營內哪部分人更容易得道呢:天天做化學實驗的煉金術士怎么能勝過術士?妖術師又怎么會不如天天有仗打、幾乎活不到衰老的地下領主呢?
不過說到缺錢,最缺錢的無疑是人族(不然羅德·哈特的地位也不會那么高):人族的士兵招募訓練的費用出奇的貴!牧師們又要當法師又要當醫生又要當政治家,業務太忙,所以進取理財術的歷史重任就落在騎士們頭上了。騎士英雄獲得理財術的機會冠絕H3,牧師卻連起碼的親和度都不足,對于理財術,同一陣營不同職業差異如此明顯,是僅此一家的。
另一個極端是墓園陣營,他們幾乎不怎么需要錢,故而亡靈巫師——和牧師差不多——都不太親和理財術。死亡騎士最夸張,與理財術徹底無緣;作者一家的解釋是:死亡騎士的招魂業務水平,相比巫師差太多了,所以精力都多多花費在提高招魂能力上了,哪里還有工夫去跟金幣較勁?結果,以理財術聞名的羅德·哈特轉化為死亡騎士后也遺失了理財的特長,變成了一個領著舊部(黑騎士)沖殺的武夫——不過也因此練出了墓園第三強悍的招魂能力,這是后話了。
說完理財術,輪到招魂術了。墓園群雄正是仰仗這個技能,才敢跳“不差錢”。說實話,墓園的建設耗資也不少,至少不比生番們少,所以巫師對理財術的興趣比生番還濃一點。說不差錢,原因在于墓園勢力往往在沒有錢的情況下也能發展壯大,只要有殺戮,外加招魂術。

招魂術亦稱亡靈巫術,與普通的魔法系統(智慧術)、煉金術并立于法術大系統(劇情中)。很多時候,招魂術和煉金術被放在桌面上比較:煉金術是把本來沒有生命的物體活化,而招魂術則是把生命體(盡管游戲中對方的喪尸、傀儡、元素也算數)的尸體重新“復活"為亡靈生物。有些煉金師(如維德尼娜)就是越界研究,最終墮落的。
招魂術通常收獲的是骷髏兵,因此海量的骷髏兵經常成為墓園勢力的利器,尼古拉國王就憑借2500個骷髏兵的本錢攪得人族半壁江山幾乎落入囊中。如果有特定的強力寶物(大家知道的)在身,也可以獲得行尸、幽靈或尸巫。有人問為什么不是吸血鬼?我再說一次,亡靈是亡靈,吸血鬼是吸血鬼,盡管陣營相同,但不是一類物種。
招魂術作為墓園陣營的國術和招牌技能,所有墓園英雄都已掌握(沒有招魂術的墓園英雄只存在于非劇情的自制地圖),且所有墓園英雄都極度傾向于提高招魂術的等級。其實死亡騎士和亡靈巫師是差不多的職業,只是招魂能力和職責不同而已(甚至游戲中的兩個死亡騎士,摩多和艾莎,在劇情中是巫師)。不僅如此,墓園英雄的招魂術還可以被本方勢力的招魂塔強化,可謂墓園群雄吃飯的本錢,如果他們還需要吃飯的話。
其它陣營的任何英雄是絕對不沾招魂術的,此處忽略一切喜歡幫人下象棋的小屋主人,還有邊走路邊看書的近視眼。不說招魂術是一門孤立艱澀的奧術,也不說正邪勢力對它的感觀,就說這生靈是有心智有士氣的,誰也不喜歡隊伍中有幾個鬼(喪尸)在那礙眼,就算是為了安撫部下、鼓舞士氣,招魂術也是不能沾的。補充一句,鬼王斗篷的功能之一是給予穿戴者招魂能力,不過以劇情邏輯看,本族英雄必帶本族兵,所以沒有招魂術的英雄是不會穿這玩意的。

如果向術士、妖術師、女巫或元素使提問:各位最排斥什么技能啊?他們首先會作為正常的生命體給出回答:招魂術神馬的最討厭了。那除了招魂術呢?這些純粹法師們皺著眉頭說:我們魔法師不喜歡抵抗力。
抵抗力與其說是一門特技,不如說是一種體質,擁有這種體質的個人,能干擾針對自己或身邊人員的不利型施法。這種體質可以是天生的,如矮人一族,也可以是“煉出來”的。當然了,這種體質也可能干擾自身對魔法的感性,因此,除了半吊子戰斗法師(尤其食人魔種群),魔法英雄普遍排斥抵抗力,其中術士、妖術師、女巫和元素使這四種英雄是絕對意義的排斥,而是否絕對排斥抵抗力也成為純粹法師和別的類型法師的分水嶺。
如果拋開對施法能力的影響不談,抵抗力還是一個十分逆天的存在。因為它的存在,艾杰特得以接受邪眼的研究工作(旁人早被邪眼的“秋波”照死了),伊格納蒂斯活著加入了克里根軍隊(沒被希瑞爾一炮壓死),克洛林和塞瑞格屢屢從戰爭中生還(據點的魔法戰就是你一個小箭、我一個小箭來回劈),布朗降服了石化凝視的巨蜥(塔洛斯一世陛下解除了如何制造超寬輪子檻車的煩惱)。當然,也不是所有抵抗力英雄都有一個美妙的故事。一心想成為尸巫的斯強克因為先天的抵抗力體質,轉化儀式華麗麗地失敗了,他也變成一個人不人、尸不尸的詭異存在。當真是成也抵抗、敗也抵抗啊。
斗士英雄施法能力普遍遜于本陣營魔法英雄,賴以傍身的,以武技為主。于是對于他們來說,能防住敵對施法者暗算的抵抗力技能,是一種很有用的東西。因此,即使比之于戰斗法師,斗士英雄獲得抵抗力的機會還要更大一點。哦,BUT,天外來客元素人除外,元素們對法術各有深接觸、各有免疫性,可謂“深度交流”,故而元素人獲得抵抗力的幾率是低于戰斗法師和異教徒的,只和牧師持平。
騎士、煉金術士、死亡騎士和馴獸師習得抵抗力的概率不俗,不過魔鬼、地下領主與野蠻人更勝一籌。這七類英雄在抵抗力方面的差異說起來也并不太大,但是為何后三者略勝前四者呢?如果一定要解釋,那作者只能給出一個令看官笑掉大牙的理由:魔鬼、地下領主和野蠻人生活的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缺水!于是他們生活條件惡劣,還不愛衛生,容易孳生疾病,挺過了疾病的才有機會成為英雄,他們自身都比較有抗性,這是H3版物競天擇……好吧,這一段大家當笑話翻過去吧。
巡邏兵才是真正的抗魔之王——矮人戰士們都具有抵抗力體質;其它種族也有機會向矮人學習,又同在森林守護神的恩眷之下,只要放下身段,接受矮人式錘煉(住在沒有太多水的石窟里,扮演“山頂洞人”),還是有機會獲得抵抗力的。哪怕達不到索格靈的高度,追趕其他矮人英雄還是不在話下的。什么,不洗澡難受?別嫌了,這技能可是關鍵時刻能保住閣下及所率壁壘士卒若干條小命的……領導術、箭術和抵抗力是巡邏兵的三門必修課(劇情里),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抵抗力,畢竟巡邏兵的工作以守護為主。抵抗力因此力壓領導術、箭術,成為巡邏兵的招牌技能。
十八種英雄職業都有各自的“職業招牌技”,在此作者再給看官們梳理一下:騎士是領導術、德魯伊是幸運術、野蠻人和元素人是進攻術、馴獸師是防御術、地下領主是戰術、死亡騎士和亡靈巫師是招魂術、魔鬼與戰斗法師是后勤學、巡邏兵是抵抗力、牧師是急救術;術士(智慧術 智力)、妖術師(智慧術 魔力)、異教徒(神秘術)、女巫(鷹眼術)、元素使(六藝)則是“法術精研六藝”中各占一種或同時占有多種。還有就是,煉金術士的學習能力。
元素使以六藝為招牌,但沒有名將已經拿下智慧術之外的任何一藝;煉金術士情況類似,學習能力是他們的招牌技能,但他們沒人出來給學習能力帶鹽,哦,我是說代言。煉金術士的基本屬性是學術(神怪)或神秘術(人類),不過他們提升這兩項技能水平的資質十分有限——同理,火精靈籍的魔鬼英雄也很難提升學術水平。好在對于煉金術士來說,神秘術只是工具技能,不需要太精通(跟English一樣,夠用就行);學術則純粹只是神怪—火精靈一族的業余愛好。對于他們來說,更快地積累研究經驗才是重中之重,才能更有利于他們的煉金事務。而經驗來源于實踐(實戰),偏偏煉金術試驗頗為燒錢,用同樣的試驗成本,如何收獲更多的經驗,便是每個煉金術士都非常關注的事情。幸運的是,這個問題早就有答案了,且不僅是適用于煉金試驗的,也適用于其它領域。這個答案就是“理論指導實踐”,而善于用理論指導實踐的才能,就被稱為學習能力。

游戲中因為八個格子的緣故,學習能力并不受廣大玩家的歡迎,連帶著煉金術士英雄一門都因學習、神秘、學術三項“罪名”穩坐冷板凳。然而,在劇情中這也是一項能改變人命運的技能:希斯、達克斯多、馬利斯出神入化的“石膚技巧”(劇情中的經典保命法術,可能救過事主多次了)源于學習能力;偷硫磺的卡利德不會在逃避巨龍追殺時“加速”失靈,依靠學習能力;常常要發射尸氣彈/冰箭的摩多/凱爾特仰仗學習能力笑傲本族;羅尼斯也憑借學習能力,成為祈禱方家。煉金術士暫時都未掌握學習能力,但憑著對學習能力的狂熱,他們領悟此技能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活到老,學到老,各族英雄對學習這件事有各自不同的態度,但總歸不排斥,對學習能力有起碼的親和力;但也僅僅是不排斥,英雄們軍務政務醫務法務送溫暖服務(← × 送溫暖劃掉)各種霧(務)繁忙,不太擠得出專門學習的時間,“呂蒙讀書”這種事根本不在H3價值取向中。所以,除了整天泡在實驗室里的煉金術士,也只有元素人對學習能力有富余的取向力。這種取向力是旁人的兩倍(旁人4%,元素人8%,煉金術士10%,這排數據太整齊,忍不住貼出來)。作為外星來客,元素人們也迫切需要學習關于這個陌生、奇特,但并不崎嶇的大陸的一切知識。這種迫切是狂熱的,僅次于對進攻術的需求。
除了元素專精,二十四個技能到此都寫完了。而元素技能神馬的太過復雜簡直又是一個體系,在此就不繼續了。本篇到此終結。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169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