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8)
我個人認為學習《易經》重要感悟,有人學習它為了占卜,有人學習它為了明智通理,而明智通理就是我們的生活,偶爾玩一玩用一下占卜也沒有什么不妥,但不能將其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否則的話就適得其反了,過去有句老話講:老不學《易經》,少不看《水滸》!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少年血氣方剛,而《水滸》講的都是忠、義,還有的就是打打殺殺的,而老年人,雖然人已經到的暮年,如果再學《易經》,更加的容易消極悲觀,更加的受命與運的拘束,當然,上面說的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也應該辨證的地看待這件事。

我們就聊一聊《易經》當中的辨證法,辨證法的名詞來自于西方的哲學理論,而真正的、最早的辨證法論述應該是咱們的《易經》,其中的“易”就有簡易、不易、變易的解釋,同時在文王演繹的六十四卦當中,也有辨證法的觀點,比如說否極泰來,就是典型的辨證法。

我們講否極泰來,那么《否》pi在前,而《泰》在后,其實在《易經》當中反而是先有《泰》卦而后才是《否》卦,《易經》當中的卦序是有一定的邏輯關系的,前面的上經30卦講的是自然的規律,下經34卦則是人類發展與生活的規律,開篇是《乾》,乾為天,而后有地,地就是《坤》卦,然后就是《屯》卦,代表萬物生長的艱難,這樣一直往下演繹,演繹到第十卦便是《履》卦,而《履》卦是比喻是小心行走,指走在老虎的后面,而老虎不咬你反而是吉祥,小心行走就發展為“三羊開泰”,各方面就達到了最高點,有最高點接下來就是往下回落,你能升多高,你就會落多低,接下來當然就是《否》了。如果用一個函數圖代表,《泰》就是最高點, 而且《否》是最低點。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交而成物通也;上下交而工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上面的文言文比較難懂,因為《泰》是個復卦,也就是有兩個純卦結合而成,上面就是《坤》,而下面是《乾》,他們分別代表陰與陽,陽在上,而陰氣在上,本身陽氣是上升的,而陰氣是下降的,這樣兩者就相互結合在一起了。
如果還不理解,就理解為乾在皇帝,而坤是大臣;如果還不理解,乾是董事長,而坤就是總經理;再不理解,乾是丈夫,坤就是老婆,兩個人的心相互在一起,或者干脆理解為志同道合,你說當然好了,而實際當中,《泰》之后就是《否》了,也就是物極必反,所以處在《泰》的位置上還不一定是好事,從辨證法的觀點上看,一定要注意。

老子在《道德經》中有一句話,“金玉滿堂,莫能守之”,所以大家都喜歡使用“金玉滿堂”這個詞,而不知道后面還有“莫能守之”呀!當然了,《泰》這個詞雖好,但接下來就是《否》了,從這個觀點來看,《泰》未必是好事,我看到有些名詞的名字都用“泰”得多,但能守住的卻不多,有一個品牌的名字反而起得好,一定是經高人指點過的,那就是“正泰”,這個名字可以解釋為“正在泰”,或者是“正處在泰的角色”!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而小來,則天地不交而成物不通也,下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我們知道了《泰》的意思,那么《否》就容易理解了,因為兩者意思剛好相反,上面是乾卦,下面是坤卦,比喻閉塞黑暗,天地不交,乾剛向外走,陰柔往里來,小人甚多,不利于君卜。
這里面說到閉塞黑暗,小人甚多,比喻在時運不好的情況下,你所處在的環境小人比較多,當然不利于君子發展了,其中講到不利于君卜,為什么《易經》當中,多出現“卜”字呢?其實《易經》就是一本占卜的書,我們不能忌諱這件事,當年文王在獄中演繹六十四卦,就是想通過演繹它給自己占卦用的,當人處在危險的境地時,最想的就是擺脫這種困境,而《易經》能夠流傳到今天,就是由于他有這個功能,就像字典一樣,大家遇到什么事了,翻一翻看一看,心里的疙瘩就解決了,我當年初次接觸時,也是一樣,剛去南方打工時,揣著800塊錢,錢快花光了還沒有找到工作,內心還是非常復雜的,偶然接觸到了《易經》,知道了如何排卦,這樣弄三個硬幣就開始玩了,然后一發不可收拾,一轉眼也接近二十年了。

說到的否極泰來,其實就是物極必反,在這里我們扯一扯咱們的文字,倉頡造字讓我們的社會開始文明起來,我們便有了社會變革、歷史發展的記載,而咱們的文字也是非常有意思,我們學國學,其實我們的文字當中含有許多的道理在里面。我們在這里就列舉幾個物極必反的例子吧!
兩點水不是水:冰、凍、冷、涼、冬、寒、凝、凇等都與水有關。“冫”的名稱叫做“兩點水”,它并非是水,而是冰。“冫”在甲骨文中寫作“仌”《說文解字》中有這樣一句:“仌,凍也。象水凝之形”。把“冰”字寫作“冫”和“仌”,表示“凍”之含義。兩點水就是過猶不及的概念。

四點水也不是水,而是火:四點水的偏旁“灬”就是火的異體字,其實就是“火”字底,熊、焦、熱、煮、蒸、熟、烹等字構成元素。本身三點水為水,而四點水就是太過了,反而不是水了,比如“焦”字,因為太熱了,反而焦了;“煮、蒸、熟、烹”下面有四點水的字,卻都需要用火來燒。這些倒是挺有意思的!
我們再看看“熊”字,去掉下面的四點水,它是“能”,代表厲害,有能力,能人的解釋,而說某個人熊得很,反而顯示這個人不行,我們稱股市雄起時為牛市,而股市不景氣時稱為熊市。我們反觀咱們老祖宗創造的字非常的有意思,當然了,我們解放后一大批專家們又改過一批簡化字,反而簡化的文字丟失的原來的意境了,我們講傳承,我還是建議不要輕易的改變,如果改的太多了就失去了文化靈魂。

我在想“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時,會聯想到這種現象,就是人在寒冷的冬季,被凍死者反而會脫掉自己的衣服,甚至會露出微笑,這是什么原因呢?我從網上查找一下,下面是專業人士的答案。
隨著體溫下降,大腦會出現興奮狀態,出現喘息、呼吸和心率加快,躁動不安等現象。當體溫進一步下降時,控制皮膚和血管的肌肉會疲勞處于麻痹狀態,大腦皮層進入抑制期,體溫調節中樞出現異常,皮膚血管會因此突然快速擴張,體內較為深層、溫度較高血液會快速流向表皮下的血管。由于體內溫度較高的血量減少,溫度在快速下降,而體表溫度則因為熱血突然進來而處于較高溫度狀態,皮膚神經此時就有熱的感覺,并向體溫調節中樞發出熱的信號,于是人此時就會有熱的反應感受。于是,就出現了人凍死前“反常脫衣”的現象。

另外,人被凍死前由于神經出現錯亂,身體出現了熱的幻覺,所以那時身體是感覺不到寒冷狀態的,恰恰反而會覺得身體很暖和,于是被凍死的人經常是比較安詳的死去,面部也就不會露出痛苦的表情,甚至還會露出微笑。
上面的專業術語我是不大會理解的,按咱們的土話講,那就是物極必反了,所以建議在冬天不要過度的飲酒,否則的話,在冰天雪地里容易出現危險。

我們當說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生下來,然后活下去。在小時候,我們常說人生是漫長的,當人到中年時,卻感到人生太短暫了,一轉眼就過去了,而人生的起起落落也都要經歷的,有些人先苦后甜,有些人先甜后苦,我們常說,能笑到最后才是最好的。
我個人認為,不管哪種情況,我們一定要泰然處之,坦然地去面對。當人生處在低谷時,要想到自己的出頭之日快來到了,當處在一帆風順時,也要居安思危。大家都要以平和的心態來生活。我們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特別是人到中年,都希望平平安安,平平淡淡,特別是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壓力挺大,生活真的不易。當處在不好的年景時,不要亂投資,安安聲聲,相信以后一定會好起來的,因為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如果覺得文章有點價值,別忘記了點個贊,加個關注,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如果你有些想說的話,不妨在評論區留下只言片語,共同探討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217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