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領導者最重要的三個特點(領導者的四層境界)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作者 | 劉明明 · 安徽萬佛塔建材集團總經理
文章來源:抱樸講堂訓練營課后打卡
編者語:
文中作者把“太上,不知有之”,用成“太上,下知有之”。
這樣理解,在現實的生活、企業管理的運用中,確實會更貼切,更容易理解。
但是小編還是建議用:“太上,不知有之”。
“不知有之”比“下知有之”在境界上高出很多。雖然可能離現實更加遙遠,但是老子就是站在“道”、站在最高原理的角度去寫的,“不知有之”更符合那個“道”,那個無為。
親愛的讀者,您是更贊同作者的意思還是編者的意思?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現實中,有時候更要根據所處的環境,所擁有的形勢,所掌握的資源去恰當運用。
一個組織,一個企業運轉到最好的狀態時,無論是領導者還是企業員工,大家都能自覺的遵守法律,執行制度,愛崗敬業,生活充實。
這樣,老子所描述的太上,下知有之的世界才能實現。
這種世界,是每一個有理念的領導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每一個有擔當的領導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譯文:
最好的企業,員工只會感覺到領導者的存在;
次一等的,人民親近他且稱贊他;
再次一等的,人民畏懼他;
最后一等的,人民輕侮他。
領導者的誠信不足,員工自然不相信他。
最好的領導者悠然而不輕易發號施令。
等事情辦成功了,員工都認為:“我們是自己如此的。”

1.太上,下知有之
老子所處的時代,已經開始禮壞樂崩,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人民飽受戰亂。
有權勢者,已經不再像之前的人那樣富爾好禮,如堯舜禹時代和周早期那樣,人們過著小國寡民,禮尚往來的生活,有權勢者也沒有那么暴虐昏亂。
所以,老子感慨當今的亂世,繼而懷念先前的時代,那個沒有橫暴權力,人民自由自在生活的時代。
老子太上有之的思想對國家如何運轉有很深的影響力。
漢初,文景二帝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無為”政策,一直到漢武帝劉徹繼位,漢景帝的老媽,竇太后還堅持黃老的無為而治,反對這個大孫子獨尊儒術的政策。

我們看,從劉邦到文景二帝,再到竇太后,這個時期的無為而治,確實讓漢朝慢慢富強起來,為之后漢武帝劉徹的大漢王朝打下了基礎。
現代國家運轉的更為復雜,也有這么做的。
例如北歐的發達小國,瑞典、瑞士、挪威,人民生活安樂平和,福利待遇高,上百年幾乎沒有發生過戰爭,老百姓可能真的只是感覺到只有政府的存在而已。
其實,太無為而治,過度的自由主義是有害的,西方所謂的小政府,大社會,也只是假象。
作為弱化政府的過度管理口號可以使用,但是一個負責的社會,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爭斗,有時候不是小政府能做得到的。
回到老子太上有之的思想,最好的領導者,大家只是感受他的存在就可以了。

這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如果只理解為董事長或者管理者不管不問,我想沒有人的見識這么淺薄。
同時,如果一個企業的董事長事事過問,事無巨細,大小事務都要董事長親自來決斷,甚至親自去做。
這樣的企業很難發展壯大,這完全背離現代企業管理,也和老子太上有之的思想相去甚遠。
領導者問的越少,越表示目標、流程、獎罰、激勵等制度越健全,運轉流暢。
表明執行到位,每一個環節按部就班的工作,各負其責,這才是一個企業基本的運轉狀態。
2.其次,親而譽之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多次發表的文章,親和型、分享型領導帶出的團隊更有活力和熱情,業績也更突出優秀。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個到處講人權的社會,每個人被尊重,彰顯個性的需求越來越明顯。
親和型、分享型領導會和下屬更高效的溝通,也更容易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并且帶領團隊一起成長。

這種領導更容易被真正的追隨。但是有一個分寸也需要把握,韓非子說:“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無論作為領導者還是一般管理者,和下屬相處,既要做到親和,更要保持適當距離,下屬的分寸感也很重要。
3.其次,畏之
我們都不想做一個讓人害怕的領導,但是我們會想做一個有威嚴的領導。
人有惰性的一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滑頭的一面,如何管理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強制性的管理,甚至重壓、重罰,雖難以接受,但有時候不可不用。
作為任何一家企業,嚴格管理,嚴肅執行,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原則。

韓非子說:“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盡之以法,質之以備。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謂威淫。社稷將危,國家偏威。”
從企業管理上,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高明的管理者管理員工時,要完全依照制度辦事,要做好影響制度執行的方方面面。
如果有嚴重違反制度的,一點不能留情面,不允許寬泛的執行或者大而化之,如果這樣做,制度就會沒有人再遵守,管理的威勢都將失去。
企業就會陷入危險,大家的利益就會被侵害。
4.其下,侮之
最末等的領導者,一定會濫用權力,不單濫用權力還會以權術謀取利益,愚弄人民,用詭詐的手段欺騙人民。
或者對法令和制度不作為,不執行,這樣的領導者最終必然會被人民輕侮。
5.追求的境界
老子所給出的這四種境界,如果我們以領導者的角度去理解,前三種,也許并沒有嚴格的高下之分。
現實中,有時候更要根據所處的環境,所擁有的形勢,所掌握的資源去恰當運用。
一個組織,一個企業運轉到最好的狀態時,無論是領導者還是企業員工,大家都能自覺的遵守法律,執行制度,愛崗敬業,生活充實。
這樣,老子所描述的太上,下知有之的世界才能實現。
這種世界,是每一個有理念的領導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每一個有擔當的領導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老子的智慧是做大事的智慧,是所有高階領導階層必修的智慧,更是一切有理想的人應該學習的領導者的智慧。
深入道德經,也將使您能夠清楚了解自己在職場上的處境,以及應該的處事原則及做事方法。
若能習得這些思想,老子就能幫助任何一位領導者,關照身心,改變環境,走向成功。
10月22日-23日,特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杜保瑞老師,為我們帶來一場兩天兩夜的《道德經》線下課程。

留言區留言,了解詳情
#頭條創作挑戰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405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