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職場歧視年齡大的(消除職場年齡歧視)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胡衛于近日在《做客央廣網》欄目中表示,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單位將35歲作為招聘紅線,40歲及以上骨干被一刀切、邊緣化的情況也時有出現。他建議,修訂相關勞動法規,要求用工企業不得將年齡作為招聘、晉升或辭退的紅線,并在各類企業中保證一定的40歲及以上人員比例。
35歲到45歲,正是一個人年富力壯之時。此時,經過多年職場的摸爬滾打,他們有經驗有體力,正是干事創業的大好時期,將這個年齡段的他們排擠在求職門檻外,既不科學也不公平,而且造成了人才浪費。更何況,這個年齡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求職無門,不僅影響自身發展,還會影響家庭穩定,繼而影響社會穩定。
企業用人本該任人唯賢,而不能任人唯年輕。要打破“35歲門檻”,離不開多管齊下、合力共為。政府部門要唯才是舉,加強引導和規劃,如全國政協委員胡衛所提出的,可探索“倦鳥歸巢”人才回流計劃,鼓勵人才返鄉建設等;法律法規要對年齡歧視說不,進一步完善立法,推動整個社會觀念更新;用人市場應回歸理性,要根據崗位需要來招聘人才,而不是光看性別、年齡之類的外在標簽。與此同時,處在35歲的人群,也應加強自身學習,以實力贏得用人單位的認可。
只要肯干實干能干,40歲也依舊是“當打之年”。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合力打破35歲的“玻璃門”,選人不拘一格,用人各盡其能,更好激活人才資源,讓就業環境更公平、更友好,讓中年人也能擁抱就業的春天。(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胡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458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