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01
梳理了下,從2017年到現(xiàn)在,沒有全職上班的這五年多的生活。
收入上,平均年收入大概是之前上班時候的一半。什么途徑賺的都有,付費咨詢、接廣告、讀者打賞、稿費、還有一些朋友提供的兼職,沒有哪個是主要收入源,都不多,但也養(yǎng)活了我這么多年。
精神狀態(tài)上,那可真是自在舒服的了不得了。
“就一個閑云野鶴的感覺,沒有揪著自己,一定要去完成什么目標,但也沒荒廢光陰,摸索著做了很多事,都是不重結果只享受過程,并做出最大努力的,所以內(nèi)心是松弛的,但又不覺得自己散漫。”
今天朋友問我一個問題:如果你現(xiàn)在有足夠多的錢了,現(xiàn)在在做的事情,你還會去做嗎?
我想了一下,我會啊,我好像全部都會!除了接不想接的廣告和文案,這是我現(xiàn)在的生活里,僅有的為了賺錢做出的犧牲了。

02
特意在網(wǎng)上看了許多別人的自由職業(yè)生活。
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在說一句話“自由職業(yè)意味著不用上班,但也意味著隨時隨地都在工作。”
但我卻是恰恰相反,我覺得自己自由之后,便沒有一刻是在上班的,每時每刻都在玩兒,與人家的自由職業(yè)比起來,我過得可能更像是“退休”生活。
首先是,別人的自由職業(yè),依然很努力的工作,不管是做的什么吧,會花很多時間在上面,努力“攬生意”,努力規(guī)律產(chǎn)出內(nèi)容,努力構思、策劃、運營,努力思考和執(zhí)行怎么樣能賺更多的錢。
人家只是不再給老板打工了,但是依然用一顆“事業(yè)心”在做事情。很多的自由職業(yè)者,從體力付出上來說,比上班時還要辛苦的多,也有很多人,雖然不上班,但依然要花大量時間在并不喜歡的事情上,而且人家的職業(yè)技能也在蹭蹭蹭漲。
但我是完全躺平的心態(tài),隨心所欲式“擺爛”,沒有什么大的目標規(guī)劃,也沒在事業(yè)上做任何努力,就是想一出是一出,想學瑜伽了,拼老命學個瑜伽,想讀研了,就一把年紀了去考個研,可你要是問我為什么做這些事,就是一句話“我喜歡啊”,學了它干嘛呢?不干嘛,就是想學。
好像是老年人在打發(fā)最后的時光,已經(jīng)不指望什么功成名就了,只是把所有感興趣的都拿來做一做,娛樂人生。

03
其次是,對于賺錢這件事。別人的自由職業(yè),依然把賺錢作為一個目標,甚至是很主要的目標,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為這個目標服務。
但我是把賺錢當做了最外圍,最不重要的東西,它完全沒有在我的目標里,賺到的那些錢,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情的同時帶來的“副產(chǎn)品”。
當然,也不能說,我完全沒考慮賺錢,只是我自己很清楚,即便不去規(guī)劃,只要認真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有這些“副產(chǎn)品”,而且我物欲又不大,賺點就夠花,所以才敢真的不規(guī)劃。
等于說,在賺錢這件事上,我?guī)缀鯖]有任何主動行動,更像是“守株待兔”,守在樹樁子旁等著兔子自己撞過來。
這也導致我對于賺錢這件事,完全沒有掌控性,我可以規(guī)劃每天幾點起床,讀多少書,一天學習幾個小時,一周跳幾次舞,但我沒法給自己規(guī)劃這個月賺多少錢。

那些賺到了錢的朋友會經(jīng)常給我提過來人的建議,比如做內(nèi)容要垂直啊,規(guī)律的更新啊,優(yōu)化標題,要用上哪些哪些技巧啊等等等。
寫了這么多年的文章,道理當然都懂,但重點是我自己不想要。
為了賺錢,強行讓自己規(guī)律性的產(chǎn)出符合讀者閱讀品味的東西,這本身就背離了我寫文章的初心了,所以我無法享受那樣的產(chǎn)出過程,也不能在這樣的行為中獲得愉悅感,會有壓力,且被消耗。
很多自己本來喜歡的東西,一旦加上外力的約束,加上一個必須達成的目標,它好像就又變成工作了。我不上班,為的是自由,這個自由不只是時間上的自由,更是心的自由,我想要的是“做喜歡的事情,然后賺了錢”,而不是“把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以此賺錢”,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最近在學哲學的時候,了解了更多斯多葛主義的思想,再一次發(fā)現(xiàn),自我探索了多年才領悟的東西,原來幾千年前先哲們早就說過了。
“為自己的行為附加任何外部的期望,幾乎都會導致失望的結局,把快樂置于我們作為人的內(nèi)在價值上,而不是外部力量,因為這些力量隨時都可能辜負你”。

04
如果想做自由職業(yè),可能需要考慮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一是,收入。
收入從何而來是一方面,還有是你希望自己的收入在什么水平,是覺得越多越好,還是滿足基本生存就好,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決定了,一個人的自由狀態(tài),是“每時每刻都在工作”,還是“每時每刻都在玩”。
二是,怎么安頓那些不再被安排的自由的時間。
可能很多人會說,養(yǎng)貓養(yǎng)狗,讀書,畫畫,跳舞,唱歌,種菜,做飯等等都可以啊,但事實沒有那么簡單的,很多事情都是,沒時間做的時候,巴心巴肝想去做,給你無限的時間了,反而什么都懶得做了,最后過得生活就是,做什么都無聊,不做更無聊。
我在豆瓣Fire組里看到一些人,實現(xiàn)了窮fire,也就是兜里有一定的積蓄,不大手大腳花錢,就可以過上不上班的退休生活了,但是他們會來問“如何安頓這百無聊賴的一生”,也有的人反而更找不到意義感,問是不是該回去上班。
其實不是因為那些事情沒意思,而是內(nèi)在的生存規(guī)則沒有轉變,沒有辦法純粹的享受無所事事的時光,也不能放下對結果和目的的尋求,只享受做的過程,內(nèi)心缺少了創(chuàng)造的價值感,不知道要如何賦予時間意義。
這時候可能就涉及到熱愛與自律的問題了,人們都說做自由職業(yè)要有超強的自律,但我覺得,想真的自由,需要超多的熱愛。

三是,拿什么撐起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也是我覺得最核心的。
人們一想到自由職業(yè),主要考慮到的多是怎么生存,收入從何而來的問題,這當然很關鍵,但是我想,一個人既然都想自由了,那他的目的肯定不再只是解決缺失性的溫飽需要,肯定還有精神層面的成長需要。
梁永安在一期視頻里講:
“我們今天說的自由職業(yè),實際上是尋求自由創(chuàng)造,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很強的自信心。”
“做自由職業(yè)者,最缺的不是資金、技術,最缺的是自由精神,就是不畏懼,能夠大膽地,有充沛勇氣地,去打開新生活的這么一種激情。”

我一直覺得,上班,有一個單位,一個外力給你規(guī)定好何時上班,何時下班,給你一個確定的交際圈子,一個社會身份,那就像是一棵大樹,把與你有關的一切串起來了,你的生活很大部分是被確定下來的,可能不喜歡它,可能也有焦慮和厭倦,但是那種確定性卻也給人安全感。
而自由職業(yè),是把這棵樹從里面給撤掉了,原本被這棵樹串起來的那些東西,一下子碎了一地,確定性沒有了,每一天的時間,社會身份,人際關系,追求等等,可能都要重新洗牌,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個“茫茫的未知世界”,恐慌、焦慮、不確定感,幾乎每天都要面對。
所以,還是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像“上班”一樣的那么一棵大樹,把與自己有關的東西串起來,讓它們有所依附,而不能沒有身份感,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哪,這人生的目標是什么。

對我自己而言,自我探索,感受自己內(nèi)在的生長,就是那一棵大樹,學的所有東西,做的所有事情,都在為這一件事服務,它成為了撐起人生意義的主干。
而如果沒有這個能夠承載意義的主干,自由越多,也意味著迷茫和空虛越多。
所以“任何人想去做自由職業(yè)者,都要先問問自己,自己的內(nèi)心是不是個自由職業(yè)者的內(nèi)心,自由職業(yè)的幸福,是它的創(chuàng)造,自己的力量都外化出來,創(chuàng)造出東西,自由職業(yè)最大的價值在于,把自己變成了新生命。”#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591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