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有這么一家企業,它成就了喬布斯,成就了蘋果,對深圳乃至為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都貢獻良多。
30年間,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工作崗位。
這家企業的老板,底層出身,成長為世界級企業家,以雷厲風行的軍事化管理享譽商界。
這家企業叫富士康,這個人叫郭臺銘。

1
我們時常聽到,很多首富都說自己是白手起家,但當你了解到他們父母輩的經歷就知道這句話是打折扣的,但郭臺銘卻是貨真價實的“白手起家”。
1950年,郭臺銘生于臺灣板橋,祖籍山西晉城,縱觀他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教科書般的屌絲逆襲故事。
小時候因為家里貧窮,一家6口人都住在一座廟里,唯一的收入來源是父親做警察的微薄俸祿。
童年時 ,郭臺銘和弟弟妹妹因是外鄉人,常被同齡人欺負,可無論對方有多少人,被打得多慘,他都會紅著眼睛,抄起拖鞋和對方死磕到底。
他的父親行伍出身,還當了警察,從小對郭臺銘兄妹4人進行軍事化教育。
這種幼年的經歷,對郭臺銘的影響巨大。剛毅、果敢、不服輸、說一不二等等標簽從那時候起就被貼在了他身上。
少年時代,半工半讀的狀態下,郭臺銘從海事專科學校畢業,畢業后也成了一名軍人。退伍后,他在臺灣一家很大的航運公司工作。
當時的航運被認為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但郭臺銘卻更想做實業。
1974年,靠著母親借來的10萬新臺幣,郭臺銘和朋友合伙成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做塑料產品。“鴻海”是郭臺銘想的名字,鴻為天,海為地,意思是自己做的是天地之間的大生意。
跟很多首次創業的人一樣,錢很快虧完了,合伙人也退出了,留下的是負債累累的小公司。
此時,郭臺銘的第一個孩子也出生了,老郭家窮得連奶粉錢都沒了,只能喝著米湯,餓得哇哇大哭。看見老公整天唉聲嘆氣,家里又窮成這副模樣,妻子林淑如從娘家借了70萬支援郭臺銘。

郭臺銘和林淑如的結婚照
1976年,26歲的郭臺銘揣著溫熱的“老婆本”接了一筆黑白電視機旋鈕的大訂單。
可等他接下訂單才發現自己沒有生產旋鈕模具的技術,只能到處求人,最后費了好大勁才完成了生產任務。
這次的經歷,讓郭臺銘敏銳意識到塑料加工屬于產業鏈的底層,模具加工才是整個制造業的核心,所以他打算從這方面下手。
此時的鴻海公司賬面已經有了數百萬的資產,當時在許多朋友的建議下,郭臺銘眼前有兩個不錯的“賺錢機會”。
一是臺灣經濟騰飛,乘房地產火熱,去炒地皮;另一方面制造業興起,帶動了各種原材料漲價,還可以靠囤積原料賺錢。
但郭臺銘卻選擇放棄這兩個看似能賺錢的大好機會,選擇把錢拿去購買最先進的日本模具機器,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因為他覺得炒地皮和囤積原料都是投機倒把的行為,只有搞實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走的更遠。
不僅如此,郭臺銘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情,就是把公司搬到了偏遠的臺北土城,這里是臺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監獄。郭臺銘隨時做好還不上錢蹲號子的準備。此時他心想的是,假如自己真的進去了,手下也可以就近匯報工作,客戶也可以就近談合作。

靠著這種瘋狂,鴻海轉危為安;靠著在絕境中積累的模具技術,郭臺銘一步步強大起來,有了足夠得實力去外擴。
2
1980年,鴻海生意真正紅紅火火起來,可30歲的郭臺銘心里卻有些不痛快。
這個時候的臺灣,好多工廠彼此打價格戰,爭斗不休,因還不上貸款,工廠倒閉,法人被關的新聞屢見不鮮。
因此,郭臺銘作出了一個決定:不再和臺灣本地工廠玩,去找美國人做生意。
因為要進軍國際,品牌得起個外文名,郭臺銘就起了個“FOXCONN(富士康)”的名字。
FOX意思是狐貍,寓意企業要像狐貍一般靈活機敏,CONN是連接器的英文Connector的縮寫,企業性質一目了然。這名字可謂實至名歸,在開發連接器生產設備時,不少工藝都不懂的郭臺銘宣稱 :“成功就四個途徑:抄、研究、創造、發明” 。

雖說美國的潛在大客戶很多,但想要獲得訂單也不是那么容易。
郭臺銘跑遍大半個美國談客戶,常常饑寒交迫、苦苦等待、拼命爭取,又是一個新的創業故事。
為了拿下當時的計算機巨頭康柏,他在康柏總部旁邊建立一座工廠,只要康柏公司提供設計,當天就趕制出模型;
為了拿下索尼,他在約定時間的一半就完成了訂單。
而且富士康堅持只做代工,不和客戶搶生意。
就這樣,郭臺銘的公司在美國得以立足。
無論如何艱難,在創業這條道路上,郭臺銘始終沒有放棄過。
臺灣讓郭臺銘有了根基,美國讓郭臺銘變得強大,而真正讓郭臺銘走向輝煌的是祖國大陸。
3
1987年9月,蔣經國開放了大陸探親。
帶著父母對于家鄉的思念,郭臺銘第一次來到了祖國大陸,回到了山西晉城老家。
郭臺銘是第二代臺灣人,卻有著強烈的故土情懷,他自稱是山西人,鐘愛山西汾酒,無比信奉出自山西的關公,關公和媽祖是他的兩大精神寄托。

他還把自己當做晉商的傳人,務實、低調、肯吃苦、精明又絕不失厚道。
既然是務實的晉商傳人,到大陸就不可能只是去老家旅游,此時的郭臺銘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找機會建廠。
當時全球低端產業正在從發達國家和地區向欠發展中國家轉移,很多臺商都選擇去東南亞建廠,但郭臺銘則更傾向于大陸。
此時的大陸不僅在土地政策上給予臺商極大優惠,在稅收、招工等環節也給予了充分照顧和扶持。
1988年,郭臺銘第一次跨過臺灣海峽站在深圳的土地上時,距離他父親當年匆匆赴臺整整過去了40年。
在當時的深圳,像郭臺銘這樣的臺商是非常受歡迎的。1988年在后來被稱為“臺商元年”,臺商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大幕由此拉開。
1988年的深圳和郭臺銘是互相需要的。

1988年初來深圳的郭臺銘(左二)
“時間就是金錢”成為深圳精神。
這是一座對資本和工業無比饑渴的城市,而深圳的廉價土地和勞動力,也成為臺商們的新機遇--同一工種,臺灣工人的薪資當時是內地5倍左右,于是,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涌向了深圳,以生產塑膠制品、電子元件、運動鞋、服裝等為主。
郭臺銘到了深圳后,看上了寶安西鄉一處廠房,當時這座廠房地處窮鄉僻壤,很多員工滿懷期待而來,滿含熱淚而走。
每個人都問自己:這么爛的地方,比農村還農村,為什么要來?
但是郭臺銘卻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相信未來一定會發展的很好,他要做到全球第一。創辦了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
海洋廠,以及整個鴻海集團,都如郭臺銘所說,飛速發展。
1991年,鴻海集團在臺灣上市(TWS:2317)。
1992年,富士康在深圳黃田的工廠揭幕。

1992年黃田工廠揭幕儀式
到龍華選址時,郭臺銘拿出偶像成吉思漢當年開疆擴土的氣魄。他站在荒地的高處,對著比人還高的野草叢拍板“看得見的土地我都要了”。
等到1996年6月6日,富士康龍華園區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只花了4個月建起來的園區成為“深圳速度”象征之一。郭臺銘后來回憶其中過程:
“我們龍華園區的每一顆砂石、除雜草,每一塊磚、每一根鋼筋、每一個地下溝管線,甚至于排水溝的溝蓋都是我們自己做的。當時正好碰上知識青年返鄉就業,很多知青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
這座巨型園區后來建起了100多棟廠房,擁有30萬員工,成為郭臺銘商業帝國在內地的根基。在這個封閉王國里,消防隊、醫院、游泳池、餐館、銀行、網吧……現代城市應有的設備一應俱全。每天,大巴和高爾夫球車穿梭不歇,把流水線上的年輕人們運往一個個目的地。
入夜后,園區馬路上經常會跑著一輛特別的高爾夫球車,駕駛員是郭臺銘。這位每天工作16個小時的超級勞模喜歡隨時停車,去抽查生產線,甚至動手幫工人維修設備。
毫無疑問,他是帝國里最有話語權的“王”。
在整個1995年轉行進入PC領域后,以及成為蘋果代工廠前的這十年間,富士康的年銷售額從25億飆升至4000億,平均每年的增長率為50%。
1996-2007,在此間的10年里,富士康見證了諾基亞的如日中天,見證了摩托羅拉V系列手機的封神之路,見證了戴爾、惠普的輝煌與落寞。如果說PC產業的發展,讓富士康迎來了第一輪爆發的話,那么富士康的第二次爆發,則全部要歸功于蘋果。
2007年,喬布斯主動找上門,希望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代工廠富士康能夠為蘋果代工,當時有媒體報道,富士康將負責蘋果首款手機的制造,產量達1200萬。

在此之后,鄭州、太原等富士康廠區成為蘋果手機生產的主力軍。據統計,曾經僅鄭州富士康工廠,就承擔了全球50%的蘋果手機生產任務。2011年,靠著為蘋果手機代工,富士康躍居《財富》500強第60位。
兩家公司攜手走在高速公路上。
富士康的成功自然離不開郭臺銘孜孜以求的精細化管理,可其中也似乎少了那么些人情味,大麻煩隨即而來。
4
2010年剛開年,深圳富士康出現了第一宗工人跳樓事件。郭臺銘起初并不在意,數百萬的員工出現那么一兩起想不開的自殺事件,實屬正常。
萬萬沒想到,隨后短短九個月,接連發生了14起富士康工人跳樓事件。
當年的“十四連跳”迅速塑造起富士康血汗工廠的形象后,他一度被臺灣學者批為“臺灣之恥”。殘酷的軍事化管理、超長工作時間,都成為被外界詬病之處。
郭臺銘也不是沒想辦法,第五起自殺事件發生后,他就主動宣布全員漲薪,接著邀請媒體實地探訪,還請來幾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姐”在廠區四處轉悠,充當心理輔導員。
實際上,員工連續跳樓與富士康嚴酷的管理制度分不開。

跳樓事件期間現身的郭臺銘遭記者圍堵
富士康的員工入職前都要軍訓,園區內的工作和生活必須按照富士康《員工手冊》嚴格執行。
按照《手冊》規定,工作時,無論坐著、站著,所有人都必須聽著哨聲統一行動,即使只是站著,也必須像軍人一樣站軍姿。
流水線上的工人哪怕是簡單的焊接工作,也有整套掃視、拿貨、焊接及完結等程序要求,頭部只需跟著作業左右晃動,絕不能四處亂看。整套動作一天下來重復數千次,人不傻才怪。
除此之外,富士康工人不僅食宿全免,所有生活上的事情統統外包,洗衣、保潔都有專門公司承辦。倒不是富士康多心疼工人,而是這樣可以省下無法控制的金錢和時間成本,讓工人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好好的大活人變成“機器人”,結果可想而知。
后來,富士康上調基本工資、開通服務熱線、限制加班時間,以平息眾怒。期間,喬布斯還把美國防治自殺的醫生請到富士康工作了6周。
風波平息后人們發現,富士康在各地的工廠招工處,依然擠滿了排隊的年輕人--它是流水線工人們的向往之所。

究其原因,富士康在所有加工企業中,薪資水平還算較高的,而且任何時候都不拖欠工資。
在競爭殘酷的商業環境中,“驍勇善戰”的富士康也逐漸成為各地政府眼中能直接帶動GDP的“香饃饃”。
5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郭臺銘和富士康的意義很明了:政績。
這些年,富士康成為全國各地政府爭搶的財神爺。每到一個城市,富士康就能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在富士康的雇員中,接近90%都是普工,也就是一線組裝工人。這些人學歷較低,相比較于高學歷人員,他們找工作相較要難一些,如果能幫這些人解決就業問題,任何一個地方政府都求之不得。
以鄭州富士康為例。
2010年之后,富士康逐漸把蘋果手機的組裝業務從深圳轉移到鄭州。
富士康在鄭州擁有大約40萬員工,加上依附富士康生存企業帶來的就業崗位,可以讓河南流出人口減少80萬。
除了就業,富士康還有一個秒天秒地的能耐,掙外匯。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中國海關
過去10年,富士康的出口額占全國總出口額的比例,平均達到5.76%!
如果把富士康的出口額和城市比,就更令人發指了。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中國海關
2018年,富士康的出口額可以相當于大深圳的68%。
深圳是過去26年國內出口額排名第一的城市,富士康功不可沒。
再看看鄭州。
作為河南省的省會,鄭州市出口額386億美元,其中鄭州富士康出口318.3億美元,占比82.5%。
富士康讓鄭州成為中部省會中出口額最高的企業,讓鄭州機場成為吞吐量全球增長最快的機場。
此外,富士康在山西的兩個廠,出口額占到整個山西省出口額的半壁江山。
四川也是如此,富士康進入后,四川全省貨物進出口總值從不到1000億提升到3000億,成都富士康一家企業進出口金額就占到全省的19.2%。
昆山、煙臺、重慶、貴陽等省市也通過引進富士康,不僅從進出口貿易得到了好處,城市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也得到相應改善。不可否認,富士康的到來給各地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更帶來了一系列的上下游產業鏈,當地的高新技術和電子產業迅速得到提升,直接改變了整座城乃至全省的經濟生產體系。
因此,郭臺銘無論去大陸哪里考察,當地一把手基本上都會親自接見這位“財神爺”。
在中國,沒有一個市長能抵擋富士康的誘惑。
6
俗話說:“ 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賢惠的女人在默默支持。”
他的發妻林淑如,就是當初為郭臺銘解決公司資金問題,讓他重振旗鼓的人。
富家女林淑如的爸爸,是身價600億的香港巨富。林爸得知女兒要下嫁給窮小子,親自撂下狠話:“ 若女兒執意要嫁給他,就和她斷絕父女關系。”
林淑如不顧和爸爸多年父女情,一心只想嫁給郭臺銘。她放棄錦衣玉食的富家女生活,陪著郭臺銘白手起家。

郭臺銘和第一任妻子林淑如
在郭臺銘創業初期,林淑如為了不讓他分心,一人操持家庭全部事務。郭臺銘把錢全部投于公司上,他曾最長時間3個月都沒給林淑如生活費。
在郭臺銘公司遭遇資金危機,一度無法經營下去時,曾一度非常倔強的林淑如放下了面子,親自回娘家和父親開口借了70萬,全心支持郭臺銘創業。
倘若沒有林淑如,也不會有今天的郭臺銘,好的婚姻是用來互相成就的。
事業成功后的郭臺銘,也并不像其它有錢公子哥選擇花天酒地。結婚30余年從未發生任何緋聞,對待妻子的愛始終專一忠貞。
郭臺銘曾花費數億,為愛妻買城堡,因為林淑如值得。
本以為苦盡甘來的二人能夠相伴終老,無奈天有不測風云。2002年,林淑如卻被確診為乳腺癌。得知妻子患病之后,郭臺銘不惜財力物力,他找遍最好的醫生給妻子治病,甚至迷信起來,花6千萬給妻子轉運。
2005年3月11日,55歲的郭臺銘被福布斯評選為臺灣首富,妻子林淑如在他成為首富的第二天,不幸離開人世。
在愛妻去世時,郭臺銘熱淚盈眶說:“ 上天對我不公 。”
可俗話說“男人的嘴,騙人的鬼”,太太走后的郭臺銘仿佛放飛了自我,與眾多女明星不斷傳出緋聞。
作為臺灣地區富豪,他先是牽手港姐劉嘉玲,兩人手牽手一起出席活動。

后來又被拍到跟“香港第一美女”關之琳約會,不過郭臺銘自己不以為意,強調“可以選擇對象可不僅一個哦”。
最受關注的緋聞對象,是臺灣超級明星林志玲姐姐。
當年林志玲的爸爸和哥哥,由于經商不當,欠下巨債。后來通過媽媽的介紹認識郭臺銘,她試圖靠傍富豪,為家里償還債務。
林志玲在得知郭臺銘喜歡跳舞,特意為他學探戈。在郭臺銘的公司晚會上,林志玲和郭臺銘跳 “ 愛的探戈 ” ,倆人的熱舞營造出曖昧的氛圍。

林志玲和郭臺銘熱舞
跳完舞后,林志玲拿著扇子挑逗郭臺銘問:“ 感情,事業哪個重要?”郭臺銘答道:“ 我對拿扇子的人非常感興趣” ,看客們也在一旁起哄。
當眾人都以為兩人會修成正果時,一位比郭臺銘小24歲的舞蹈老師曾馨瑩,卻走進了郭臺銘的心里。
有趣的是,這位曾老師正是當年指導郭臺銘和林志玲跳熱舞的舞蹈老師,林志玲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姻緣會以如此方式被砸個稀巴爛。

郭臺銘和第二任妻子曾馨瑩
當媒體問起郭臺銘為何看上曾馨瑩時,他一臉真誠地說:“我從她身上聞不到錢的味道。”并且稱自己以往和女明星們的小打小鬧只是“逢場作戲”。
不知道林志玲和劉嘉玲等女明星聽了作何感想。
郭臺銘和女明星交往可以說是逢場作戲,但對自己一手打造的富士康帝國,那肯定是真愛了。
從中國到美洲,再到歐洲、南美洲和非洲,富士康的工廠遍布大半個地球村,郭臺銘一手打造的千億帝國堪稱華人中的商業奇跡。
很多人肯定會大談郭臺銘的格局和眼界,可事實上如果沒有大陸經濟騰飛的臺階,享受著無數優惠政策和幾十年的人口紅利,郭臺銘未必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7
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土地等成本逐漸上升,人口紅利也開始逐漸消退,很多跨國公司把制造產業開始向東南亞轉移,富士康也不例外。
富士康一直想在國外建立更多工廠,將目光瞄向了東南亞的印度,以及越南等地。和很多企業一樣,富士康準備像當初在大陸一樣,繼續享受著這些國家的人口紅利,但好像這一次富士康并沒有如愿以償。
原因很簡單,不是所有國家都有大陸這樣的高素質工人和完善的工廠配套體系。
首先,在人工方面,雖然東南亞這邊的勞動力價格低廉,但他們的工人與中國工人相比,勤奮程度一個天一個地,尤其是印度工人的懶惰散漫,讓富士康印度工廠的生產效率大打折扣。另外,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印度工人管理難度也是非常大。
由于人口素質低下,很多在印度生產出來的產品往往還需要經過中國大陸代工廠的進一步加工,這樣算下來用工成本根本沒有降低多少,反而產品的質量還下降了。而且因為這些國家整體經濟水平不高,基礎設施落后,頻繁的出現斷水斷電,這對于一家工廠來說,可以說是有很大影響。

第二,這疫情爆發之后,只有大陸的富士康工廠影響最小產量平穩,而富士康在印度、越南的工廠卻是窘況不斷。
一場疫情之下,富士康在越南北部的三大工業園區被暫時關閉,在印度的工廠也遭到了重創。據外媒報道,因受兩三波疫情的沖擊,富士康在印度南部工廠已經有上千位工人確診。
據悉,富士康于印度的iPhone12產能至少縮減50%。嚴重影響到富士康的出貨。為此,富士康在中國大陸的工廠不得不開出更高的新人入職獎勵,以此來擴大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富士康在印度、越南的產能受挫,其他制造工廠也陷入生產困境,將面臨嚴重的損失。日前有外媒報道稱,受印度與越南新冠感染病例增多的影響,制造業或將重回中國。
從某種角度來說,海外企業在享受所謂“印度制造低成本紅利”的同時,也要承受當地其他方面如公共設施(管理水平)的隱憂。
目前看來,中國制造業產業鏈經過最近幾十年的打磨,當下仍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東南亞短期內難以撼動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所以有人說,“中國高素質、肯吃苦的產業工人隊伍,始終是吸引外資來華投資的重要法寶”。勤勞、聰明的中國工人,從來都是富士康、蘋果產業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尤其是這兩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在海外需求較強而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再次擔起了彌補其它國家產能不足的角色。
富士康想離開中國,并不容易。

結尾
首富之路都是努力拼搏的辛酸淚,但更重要的是:郭臺銘能夠判斷潮水的方向,順勢而為。
電視機火做電視,電腦火生產電腦。意識到大陸遍地是機會,他就義無反顧的在大陸建廠。
郭臺銘曾說要做世界第一,如今在他的帶領下,富士康成為了制造之王。
不過如今隨大陸人口紅利褪去,富士康賴以生存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急速萎縮,開拓東南亞的布局也是不順利,身邊又多出像比亞迪和立訊精密這樣悶聲不響的競爭者,這無疑是最大的挑戰。
隨著郭臺銘的退休,未來的富士康,何去何從仍需觀望。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662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