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陌生企業如何拜訪(500強員工如何開展商務拜訪)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疫情當下,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了很大影響。
被停工的企業,以及被隔離的人群,無不期待早日恢復生產;而那些尚能正常開展業務的企業,則抓緊時間四處奔走、積極尋求商機開展業務。
企業之間的商務拜訪形式多樣:從客戶交流,到生意回顧會議,再到各種重要合作與簽約發布儀式……作為職場的商務人員,一定要對以上各種類型了如指掌。
常言道:談判永遠不是靠口才,而是靠準備——要想有一個完美的商務拜訪,必須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贏在執行、贏在細節。
常見的商務拜訪,往往分為以下幾類:
一、參觀交流
同行或異業間開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學習之旅”,主要是登門學習優秀經驗和成果,常見于各種高新技術和獨角獸企業、以及大型國企和500強企業。
二、業務溝通
包括業務交流和生意回顧會議,有明確的主題和待解決問題,規模大小不等,頻次相對較高,是最常見的類型。
三、商務談判
雙方或多方就未定的事宜進行專項討論,最終目的是要達成共識、拿出方案、匹配資源、落地推動。
四、儀式性拜訪
往往具體業務人員把條款和細節談好了,雙方大Boss最后露面一錘定音:它是一種確定性的、成果性的、有里程碑意義的。
此外、這類拜訪,往往還伴隨著簽約合作、啟動儀式、媒體采訪等對外環節,對場面、流程和儀式感要求更高。
作為職場人,企業之間的生意回顧會議,便屬于典型的業務溝通。我們以此為例,假定自己是會議發起人和業務對接人,按照時間順序,看看應該如何準備。
第一部分:會議前
一、明確目的
常見的生意回顧會議,一般圍繞以下幾種目的:
1、總結上階段并部署下階段;
2、解決某些問題;
3、達成某些共識并獲得支持;
4、明確彼此關系和態度。
明確目的之后,就可以相應地確定會議形式、落實資源,進入具體準備環節。
二、確定基本信息
首先要落實6個基本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行程、主題和議程。
基本要素需要逐一進行確認。關于行程,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商務公干的衣食住行幾個方面,具體可參見《商務出差:要想優雅淡定、就看衣食住行》。
三、議程設計
生意回顧會議的議題相對固定,一般而言包括三個部分:前期復盤(數據通報、亮點與機會點)、當期重點(目標與舉措)、待處理問題(待解決問題與所需支持)。
此外,會議往往還伴隨有其他環節,比如:產品參觀與展示、員工關懷與激勵、簽約啟動儀式等——設計流程時,內容安排是一個重點,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則是另一個重點。
四、材料準備
如果你是會議發起者,那就要開始準備材料:包括會議資料和會前生意簡報。
PPT是商務交流中最常見的會議資料呈現形式,它體現的不僅僅是數字、文字和圖片,更是體現了你的邏輯水平與思考層面,是職場人應該熟悉駕馭的最基礎工具。
如何做PPT就不展開講了,這里僅提示一個商務細節:除了選擇與會議主題、基調相符的模板之外,提前在母版設置里加入參會雙方的Logo,也是細節的體現,會拉近會談時彼此的舉例。
在會議開始前48小時,建議資料要準備完成,并報上級領導審閱——如需調整,還有足夠時間。
五、生意簡報
除了開會期間使用的會議資料,我們再著重介紹下生意簡報。
生意簡報一般A4紙大小,不超過一頁紙,正反面打印。
它的作用,是為了方便己方高級別參會人員,尤其是不夠了解具體業務細節的大Boss,能夠在通往會議室的途中,在2分鐘內了解會議重要參考信息和決策建議。

生意簡報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在微信發送PDF電子版的同時,也要提前打印好——最好親自交到Boss手上,并在會談結束后及時收回,做到“閱后即焚”。
六、事先檢查
會議材料要反復檢查,除了數據、內容要反復核對,細節也不能馬虎:對外輸出的內容,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認真檢查——這不僅體現了公司的形象,更體現了個人的教養。

此外,設備也需要提前到場調試,避免會議開始后各種突發情況:包括麥克風的聲音,投影儀的尺寸和顏色。如果是遠程會議,更要反復調試,尤其是畫面、音效、網速以及靜音。
七、事先推演
做好以上工作準備后,接著就要開始推演彩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推沙盤。
推沙盤的習慣,每個職場人員要養成。
俗話說:沙盤上打不贏的戰爭,在現實中絕對不可能取勝。要想正式會議的時候不出漏子,我們就要事先反復演練,查漏補缺,及時調整。

第二部分:會議中
完成前期準備,我們進入會議環節。
一、議程安排
生意回顧會議,基本可以按照常見議程進行:暖場環節、正式議題、重點討論、總結結束。
其中,重點討論部分,需要雙方就核心事項、主要問題和面臨挑戰進行重點磋商,以建設性的心態求同存異,最終達成共識。
涉及到資源配置,則需老板進行拍板。對于一些資源需求較大,不便于當場拍板的,可以采用“虛擬老板”策略,延時反饋。

會議的最后,是總結環節:要不要做、做哪些、誰來做、怎么做、到什么時間出什么結果——把這幾個問題確定了,這個會議就算是有初步有成效。
二、角色分工
會議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以下角色,需要在會前安排妥當。
1、主持人
首先糾正一個觀點:主持人未必要普通話標準、字正腔圓。
直接業務對接人應該擔任主持人——這個角色要求熟悉業務,熟悉雙方,其主要作用是引導議程、聚焦問題、控制時間。
2、會議紀要
讓級別最低的去做會議紀要是一種常見的誤區——人選上,要選擇邏輯思維能力強,文筆好的人員擔當。
拉卡拉的孫陶然老師曾經有一個觀點:開會的目的是輸出會議紀要——由此可見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3、現場會務
一名好的現場會務人員,往往能讓參會雙方忽略其存在——這個道理類似于足球比賽中的裁判。
對現場會務人員而言,端茶倒水只是最起碼的要求。除此之外,還需要擔當此任者洞察全局、眼疾手快、耳聽八方、隨時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隨時做好環節間的銜接過渡。
三、注意事項
一般而言,都會事先明確會議的起止時間——涉及到會后有商務宴請時,主持人要避免拖堂,以免下班高峰期出行擁堵。
此外,會議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是難免的,要學會應對。如果你不是有經驗的人,那就要找到一個有經驗的人,拜托對方隨時留意并及時處理。
最后,還要注意營造氛圍。不管什么樣的會議,雙方都要注意“正向建設”,并且最終要力爭形成結論。
第三部分:會議后
一般而言,會議籌備期間,就要和領導商量是否需要安排用餐。如要用餐,則需統一安排調度。
會務人員在會議開始前,要根據選定的餐廳,做好就餐人員統計和分車、分桌安排、并及時下發地址導航信息和就餐指引。
相關人員,可以分為大部隊和先頭部隊,先頭部隊要在會議結束第一時間(或提前)離場奔赴用餐地點,做好點菜、停車位安排并熟悉房間。大部隊則要在行進中隨時和先頭部隊同步路況及異常。
會后,如果不涉及用餐,就禮貌道別、各回各家,進入會后跟進階段。
會后做什么?就個人經驗而言,首先整理人員信息。
對于會議期間新掃碼添加的人員,及時做好分類和備注,以便日后準確喚醒。
其次,及時致謝。
建議,在拜訪結束1-2小時后,要給對方的領導和對接人員、工作人員及時致謝,感謝他們的寶貴時間并予以的各項支持——這是一種基本的商務禮節。
然后,及時輸出會議紀要。
企業里不成文的規定是:會議紀要從撰寫、審核到發出不要超過48小時。

會議紀要主要包括四方面:基本信息、主要議題、共識與承諾、行動計劃。
此外,在發出前,要經過雙方共同審核,避免形成一言堂,到時扯皮不買賬。
如果在會上,沒有明確下次開會的時間,回去以后,還要進一步預約下次會面的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以上,便是作為會議發起者,從頭至尾的生意回顧會議的完整流程。
最后,我們期待疫情盡快結束,企業盡早復工,商業再次繁榮!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826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