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平涼市創建文明城市宣傳(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9)
文明花開幸福城
——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成效顯著

平涼中心城區綠地廣場。

崆峒區南山生態公園。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2021年10月,平涼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吹響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嘹亮號角。全市上下聞令而動,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邁開了追求城市外在美與內在美有機融合的矯健步伐,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斷邁向高質量、譜寫新篇章。
亮麗整潔的街道、安全暢通的交通、文明有禮的市民、隨處可見的“志愿紅”……如今,平涼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高位推動 干群齊心抓創城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事關全市人民的切身利益,事關平涼的城市形象,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同心協力、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平涼市委、市政府對創城工作始終高度重視,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一把手”工程,以上率下,強力推動。
——成立領導小組,組建辦公室和8個專責工作組,構建市以及各縣(區、市)、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形成了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定期深入一線督導巡察、現場辦公,其他負責同志帶頭包抓,一線現場指導、一線研究推進,合力高效推動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
——按照“2021年部署啟動、2022年整體推進,2023年鞏固提升”的總體目標,制定印發《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施方案(2021—2023年)》《平涼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規定,精準指導各專責組分別制定“九大任務”子方案;
——印發《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責任分解表》《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責任分解表》,將各項指標任務分解到8個專責工作組和相關牽頭單位,確保要求具體化、目標精細化、推進責任化;
——從政策、人力、財力各方面對創建工作給予強有力的支持,組建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專班,堅持日常檢查、媒體曝光、市民監督,線上線下多種手段推動常態化檢查督導,形成真督實導、一抓到底、常態長效的督導體制。
去年以來,平涼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多次與全市黨員干部、志愿者一起,深入公園、背街小巷、道路沿線,撿拾垃圾、清除雜草、清理雜物、整理花壇,以實際行動打造干凈、整潔的市容環境,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
如今的平涼,從機關到社區,從干部到群眾,從城市到鄉村,人人參與創城,個個奮勇爭先,凝聚了全民創城的磅礴力量,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奏響了動人和諧的文明樂章。

平涼市區政務服務中心“萍萍幫辦”志愿者正在幫助群眾填寫辦事資料。

干部職工在中心城區東湖公園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姚志強
共建共享 城鄉面貌換新顏
走進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鎮各個村社,路暢水清環境美,樹綠花紅家園潔,讓人賞心悅目。
“以前,柴草堆在門口,環境臟亂差,現在每家每戶房前屋后種花種菜,整齊又漂亮。”說起村里的變化,崆峒鎮太統村黨支部書記馮玉成贊不絕口。
文明城市創建,決不讓鄉村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平涼市把包抓共建和網格化管理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動的有力抓手,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匯聚市區鎮村社五級抓創建的強大合力,有力推動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便民市場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走進崆峒區新建成的三天門綜合便民市場,地面干凈整潔,攤位整齊劃一,貨品琳瑯滿目,前來采購的人群熙熙攘攘,叫賣聲、議價聲此起彼伏,煙火氣十足。
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去年以來,崆峒區對中心城區開發建設征地拆遷遺留的邊角地及周邊居民違規圈占的公共土地進行全面摸排,對清理出的土地規劃建設便民市場。
2022年,崆峒區在中心城區總投資4300萬元,實施10處便民市場建設改造工程,新建三天門、新河灣、十里鋪、北后街、雙擁路便民市場5處,改造提升果園路、民馨家園、世紀花園C區、新民南路、西興便民市場5處。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平涼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筑牢民生“里子”,又撐起城市“面子”,讓群眾成為創城工作的參與者、監督者、受益者。
——扎實推動城市體檢,綜合整治城市亂象,累計拆除城市違法建筑和臨時設施38.1萬平方米,拆除整治廣告牌和門頭牌匾1905處,化解已售城鎮住宅歷史遺留“登記難”問題4.85萬套,施劃機動車停車泊位2.2萬個,落實“五線五箱”入地進房、多箱合一、噴涂美化等措施,全市累計整治住宅小區624個,整理線纜118.9萬米;
——大力開展交通暢通、基礎攻堅行動,建成自然村通硬化路、危橋改造、安全生命防護等工程552公里,圍繞新建“連通路”、改造“卡脖子路”、維修“坑洼路”,持續完善城市路網布局;
——謀劃實施城鎮功能配套、公園綠地等項目546項,開建城鎮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4793戶、保障性租賃住房420套,實施老舊住宅樓加裝電梯40部,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推動供水、供氣、供熱“擴面提質”;
——對中心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綠化帶、行道樹、公園綠地等區域開展衛生保潔、苗木補植補栽、市容環境整治,在全省率先出臺全域垃圾閉環處理實施方案,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到97.98%,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積極實施縣城提質擴容和小城鎮建設示范工程,135個省市級鄉村建設示范村有序推進,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五年行動,實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942項,大幅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

志愿者引導孩子們提升讀書的興趣。姚志強

2021年12月5日,在第36個“國際志愿者日”來臨之際,平涼市中心城區舉行“創城有我、志愿同行”志愿服務集中示范活動。 姚志強
崇德向善 文明之風潤心田
文明人創文明城,文明城養文明人。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既要看“顏值”,更要看“氣質”。
在涇川縣城關鎮甘家溝村,一幅幅生動形象、富有鄉村氣息的精美藝術手繪墻,吸引周邊居民不時駐足觀看、拍照。
“以前這些墻體破舊不堪,還有各種廣告。今年鎮里統一進行墻面美化,巧妙融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村規民約、鄉村振興等內容。”村民薛麥煥說。
手繪一道墻,教育一方人。這些形象生動的文化墻在扮靚鄉村“顏值”、提升鄉村“氣質”的同時,讓村民隨時隨地感受文明熏陶,深受群眾的好評。
每逢清明、春節,平涼市都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綠色文明祭祀新風尚。
為方便群眾就近緬懷故人,平涼各縣(市、區)在主要街道設置祭祀點、擺放祭祀爐,有效覆蓋全市各個居民小區。每個祭祀點均安排民政、公安、交通、社區等工作人員值守,引導群眾自覺排隊有序祭祀,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了積極力量。
“小朋友,現在是紅燈,先等一等哦!”
“您好,感謝支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
在平涼城區各個角落,總能看到繁忙的“紅馬甲”,他們勸導行人文明出行,引導大家有序排隊,清掃背街小巷衛生……那一抹抹“志愿紅”,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
姚趙祥是平涼藍天救援隊隊長,今年獲得了“平涼市最美志愿者”稱號。他不僅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應急救援活動,還積極無償獻血。新冠疫情暴發后,他更是主動請纓參與防疫消殺工作。
“創建文明城市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惠及千家萬戶的好事。”姚趙祥說,希望通過志愿活動,帶動更多市民參與創城,為建設美麗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涼市7縣(市、區)建成1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45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市登記志愿者人數達13.09萬人,在中國青年志愿服務網注冊人數達26.02萬人。年度累計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2萬多場次,參與志愿者11.03萬人次,服務群眾45.8萬人次。
為積極弘揚崇德向善的道德風尚,平涼市大力宣傳、選樹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力和榜樣示范帶動作用的先進典型,累計推出15期“平涼好人榜”、189位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
在榜樣的帶動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平涼大地生根、開花。
斑馬線前,機動車主動減速讓行;騎行途中,市民自覺佩戴安全頭盔;餐桌上,公筷公勺、光盤行動成為新“食”尚……
文明融入日常,點滴折射光亮。平涼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崇德向善、樂于助人,已成為浸潤群眾心田的正能量。
眾手澆灌文明花,同心筑好幸福城。一個風景宜人、人民幸福的文明平涼,正翩然而至。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8347.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