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除了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外,也使不少人生活受到威脅,就好比人工智能的異軍突起,在其高效完成任務的同時,一些職業也因人工智能的發展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未來十年最緊缺的五大職業?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未來十年最緊缺的五大職業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除了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外,也使不少人生活受到威脅,就好比人工智能的異軍突起,在其高效完成任務的同時,一些職業也因人工智能的發展而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對于備戰高考的同學們來說,就業并不是馬上要面臨的事情,但卻與同學們填志愿息息相關。
今天,向學霸進軍就為同學們盤點一些未來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和前景較好的職業,以及其相關專業。萬事沒有絕對,僅供參考~
01.
這些職業為什么會被取代
人工智能雖然給人的映像是高效快速,但這取決于具體工作內容。盡管人工智能可以在基于數據優化的少數工作中遠勝人類,但它無法自然地與人類互動,存在缺乏創造性能力的弊端,使得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從事結果能夠輕易被量化的工作,也就是說他們做不到有創意地跨領域思考或其他一些需要復雜策略的工作。
下面就用兩張圖來進行分析什么樣的工作是人工智能擅長的,什么是人工智能難以辦到的工作。
體力勞動
認知勞動
02.
為什么結構化低技能的
工作容易被取代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結構化就意味著這份工作的內容已經被模式化了。就好比洗碗工來說,洗碗就是一個十分模式化的工作,只要跟著步驟做可以把碗洗好。
如今洗碗機的洗碗效率就已經比人工洗碗要高,如果洗碗機再加入人工智能技術的話,則可以從餐具殘留的油漬、殘渣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得到最優洗碗方案,這一點人工洗碗是難以快速完成的。
在效率和質量都無法與人工智能匹敵的情況下,隨著這項技術的成本降低,結構化低技能的職業勢必要被淘汰。
03.
為什么優化型的
工作容易被取代呢?
同樣的,我們要對認知勞動中的優化型進行了解,如果認知勞動的重點是將數據中可量化的變量最大化,就歸類為“優化型”的職業,比如個人信用評估員,他們只需將客戶最近的商業行為羅列出來,根據信用評估表一一對應,最終得出信用評分就可以了,所以看出他們所做的工作得出的結果都是可以量化的。而人工智能就是一個善于數據分析將結果量化的一個“行家”。
而創意型則是更需要在工作中加入自己的創意和個人情感來完成的,這樣的工作得出的結果難以被量化或者得出的量化結果十分不穩定,拿藝術家來舉例子,梵高的畫作在他當時的社會并沒有得到很多的認可。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后印象派藝術越來越了解和認可,梵高的畫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和欣賞,但即使是現在梵高已經如此知名的情況下,大家對梵高作品的評價仍然是褒貶不一。所以可以看出創意類的工作是難以被評分和評級這樣的量化規則所界定的。
04.
社交性強的
工作為什么不容易被取代?
雖然人工智能在數據處理和批量處理上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分析人類情感方面卻是人工智能的一大短板,所以在與人類溝通的時候,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完成在內容庫中選擇合適的內容回應人類的交流,而無法根據人類的情感創造出交流內容。
所以我們在填志愿選擇專業以及未來就業的時候,根據自身情況,更多考慮這些方面的工作和專業:
1. 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發明創造。比如科學家、工程師,這些是人類不可被電腦替代的。
2.創意、設計領域,比如建筑設計師。同樣的道理,人類的創造性電腦不可替代。
3. 需要情感互動交流的工作。比如心理輔導師,這種需要高度互動的工作,是最不可能被電腦替代的工種之一。
4.情況復雜多樣,需要隨時綜合判斷的崗位。比如體育賽事、大型活動組織管理。
05.
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1.傳統流水線工人
有媒體報道,正在大力推廣機器人取代工人的富士康動作迅猛,其江蘇昆山工廠就因為6萬機器人的投入使用,員工人數從11萬減少到5萬。
三全集團的湯圓流水線一天可以生成400噸。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調查表明,未來10年,47%的低級雇員有很高的可能性被機器取代。對于傳統流水線工人來說,尤其是低技術工作,將首先面臨智能機器人的替換。
2.專職司機、代駕
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早已經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穿梭,而福特將無人駕駛汽車作為研發重點、豐田、奧迪等也在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
國內企業也非常踴躍,不久前百度李彥宏剛剛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出了一回風頭。深圳福田保稅區還實現了無人公交車試運行。一旦無人駕駛汽車實現了商用并普及開來,那專職司機就會面臨失業。
今后除非出現緊急狀況,人們今后在坐車的時候只需要躺在座椅上就可以了。
3.收銀員
阿里無人超市投入市場使用,讓人們真切體會到科技進步對于人類職業的威脅。未來隨著此類智能自動收費的推廣,消費者可以自助繳費,相信更多超市、商場、停車場、小區、高速公路收費站都用不著收銀員了。
并且智能自動收費系統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還大大提高是辦事效率。
4.保安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安防設備更加具有智慧,安保機器人也已經出現,它可以自動巡邏,靈活機智地處理巡邏途中的情況,還具備流暢的語音交互功能,自動報警、防盜系統、自動充電系統,24小時不間斷工作。未來的保安人員,必將面臨著失業的沖擊。
5.客服
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85%的客戶服務工作都將由AI完成,無需任何人工參與。這一改變是因為AI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機器人交互感覺更加真實,服務更加個性化。
世界多家公司已經研發出自動化客服服務,該服務通過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來進行自動化的在線客戶聊天服務,相比雇傭員工,這項技術將會極大減少成本與出錯概率。而且面對客戶的抱怨和怒火,人工智能的客服不會因此而崩潰,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有情感。
6.銀行柜員
這兩年銀行裁員的新聞時有耳聞,其背后透露的正是傳統金融行業正在遭受互聯網類金融的沖擊。隨著移動活躍用戶的增多,更多交易通過數字渠道完成,線下的網點已不再那么必要。
通過數字渠道辦理業務的成本,也遠遠小于網點渠道。而線下網點的很多服務正在逐步用機器人來替代,預計無人銀行也會出現。
7.翻譯及外語老師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在語音翻譯領域已經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典型代表是科大訊飛推出的曉譯和譯唄翻譯機,以及來自清華技術團隊的分音塔科技公司推出的“準兒”人工智能翻譯機。
前段時間,有家權威媒體對兩個產品做了測試,可以驚人的發現,在日常場景下,中英翻譯普遍達到了95%左右的準確率;“準兒”翻譯機不但支持中英,而且還支持對日語、韓語、泰語的翻譯。光從語種上來說就已經相當于好幾個人的工作量了,雖然在復雜的翻譯情況下還需要人工的輔助,但仍足以應付日常的交流了。
這不僅是熱愛旅游,經常外出的人的福音,也不禁讓我們懷疑:我們的下一代真的需要學外語嗎?
8.新聞記者
之前,四川九寨溝地震,機器人用25秒寫了全球第一條關于這次地震的速報,通過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信平臺推送,全球首發。
里約奧運會期間,今日頭條研發的寫稿機器人,通過實時撰寫新聞稿件,以和電視直播幾乎同時的速度發布報道,16天內生產了450多篇體育新聞稿。第一財經后的寫稿系統“DT稿王”,平均每天發布1900篇公告,而這是一位資深證券編輯100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而據報道,美聯社90%的文章都是用機器來寫的。
通過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利用軟件開發的模板、框架和算法,可以瞬間撰寫出上百萬篇報道。所以,有預測,未來90%的記者都會失業,這絕非危言聳聽。
9.導游
現在很多導游服務,都能通過智能設備來實現,比如語音導覽、智能問答等,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功能越來越強大,導游的很多工作將被機器替代,電子導游也逐漸為許多游客所青睞。
日本政府還在推動機器人導游服務,熟悉中英日三國語言,導游機器人能給外國旅客介紹景點及相關各項活動,未來機器人導游還將增設圖像與聲音識別功能,可實現配合與人類進行對話功能,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
10.銷售
銷售需要尋找潛在用戶,并深諳用戶的需求,而這個過程逐漸將被人工智能取代。目前,像InsideSales.com這樣的業務很受歡迎,他們使用人工智能分析數據,尋找最佳潛在客戶,成功率達到80%,而且在面對大量數據時不會頭大,而且還能得心應手。
隨著AI技術的進步,銷售公司或許將更多依賴AI才能保持競爭力。2015年,美國有約800萬銷售類從業人員,占據了所有崗位的近6成,銷售AI或將令很多銷售從業者失業。
11.股票交易員
越來越多投資銀行開始使用人工智能、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來幫助削減成本、消除耗時的日常工作。比如如說機器人理財、量化交易、銀行的財務理財。
2000年,高盛位于紐約的股票現金交易部門有600個交易員。而如今,只剩下兩個交易員,剩余的工作全部由機器包辦。股票交易大廳變得冷清不是因為炒股的人少了,而是因為人工智能來了。
12.銀行信貸員
以前,信審員是個體面的工作,只會招聘名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工作主要是控制風險,看看每筆貸款是否達到放款的標準。人工智能來了,信審員成了一個“雞肋”的工作,可有可無。
他們沒日沒夜的拼命干,核一天不過審核50單,機器審核量一天超過萬單,人力的速度,怎么可能拼得過機器,并且人工智能的準確率更能得到保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891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