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電腦想要賣得好,大概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性價比,二是產品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華為matebook x pro 雙指操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華為matebook x pro 雙指操作
電腦想要賣得好,大概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性價比,二是產品力。
第二條路其實是一條難而正確的路,成熟行業里玩性價比輕車熟路,但華為在各個品類里的成功,其實多是「產品力」的成功,電腦這條線自然也是如此。
聚焦今天的主角,如果有什么是華為 MateBook X Pro 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產品力」,那就是它讓打工人最懼怕的開會,變得不再面目可憎。
開會和開心,不再只能只開一個,華為底層思考的邏輯,其實是對電腦定位的重新思考:電腦不是一款孤立的生產力工具,而是貫穿整條工作流的主線,讓用戶在各種工作場景中注意力重心保留在一塊電腦屏幕上,無需左顧右盼,進而提升效率,以及工作的愉悅感。
一部電腦,搞定工作流我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來看,就是打造一套屬于自己的工作流,讓工作事半功倍。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心流。這個概念是指人在專注某項事情的時候,進入了完全沉浸的振奮狀態。我們看到的演員入戲和角色合二為一,網球運動員人拍合一精確制導,鋼琴家演奏行云流水陶醉其中都可以歸結到這種狀態。
在工作場合中,創意工作者靈光一閃,或者文字工作者奮筆疾書的時候,也是進入心流狀態的表現。
打造工作流,是為了專注和效率,而專注,又是進入心流的前提。
去年我們寫過一篇《華為如何把「大象關進冰箱」,并讓大象更大?》,講的是在 1 8 N 的生態圈里,如何進行文件傳輸,以及電腦與華為手機、平板之間的多屏協同。
當時就已經證明了電腦不能孤立存在,如今華為電腦的協同,已經不局限于有屏設備之間了。
設備協同,本質上就是將割裂的設備體驗統一,讓三四個設備像一個設備進行工作。之前要在手機和電腦之間傳輸文件,需要在多個步驟,數個軟件之間輾轉。但是在華為的多屏協同之間,手機文件到電腦桌面,只需要「碰選拖」三步。
這是工作流當中典型的一個場景,此時,用戶的工作和操作重心依舊保留在電腦端,而不是在多款設備多個系統之間左右橫跳。
在實現了電腦-平板-手機的協同,工作時候完全可以一屏處理所有事情之后,耳機也新增了與PC一拉即合的功能,幫助使用者在豐富場景下更沉浸地工作。
當「筆記本電腦-手機-耳機」三個設備組成超級終端,耳機可以同時連接電腦和手機,工作狀態時,耳機流轉電腦音頻,沉浸辦公溝通;當手機來電時,自動切換成手機音頻,用戶即可隨手接聽電話,不用進行音頻源切換。
至于在電腦上開啟手機多窗口,在電腦上編輯傳輸管理手機文件,在電腦上解鎖手機等等,其實之前我們都講過了。
或者我們干脆可以在華為電腦上安裝移動 App,在電腦上同時開啟多個溝通界面,用大屏刷抖音,用電腦點外賣等等。也許對于打工人來說,在電腦上玩手機,好像還更爽一點。
華為對于工作流的思考,也不局限于兩代三種設備之間,包括與電腦同代的顯示器、鍵盤、鼠標、音箱和打印機之間的連接與交互,都進行重構和優化。
對于輕薄本用戶來說,多設備協同與文件處理是一直以來的重中之重;然而隨著線上辦公的興起,開會變成了一件成本極低的事情,無論是在微信語音,還是 Zoom 或者騰訊會議等等,
隨時隨地都能組成一場會議。
開會一時爽,整理淚兩行。
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慷慨激昂,但在線上會議場景中,視頻卡頓、聲音不流暢等問題,則讓會議體驗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開會結束,梳理會議要點和任務執行才是工作真正的開始。
開會,也可以不煩人如何把開會的工作流搞好,是華為 MateBook X Pro 重點思考的問題。
這個問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開會中,二是開會后。
開會中,我們的需求是,聽得清、講得清和看得清。這「三清」不光是要求揚聲器、麥克風和攝像頭的素質,人工智能優化亦是能提升這三方面體驗的進階操作。
在「聽得清」和「講得清」上,華為 MateBook X Pro 提供了三種模式:
靜謐空間模式(針對用戶個人的降噪模式):當一人身處嘈雜環境時戴上有線耳機,開啟靜謐空間模式,電腦可智能地識別出耳機佩戴者聲音,將聲紋識別技術和 AI 降噪技術結合,有效抑制和消除周圍環境噪音,只保留并增強用戶一人的聲音,將語音更清晰地傳遞給對方。
純凈人聲模式(針對多人的降噪模式):沒有戴耳機的情況下,華為 AI 降噪功能利用深度神經網絡進行模型訓練,準確識別出人聲并增強,在視頻通話時可以有效降低環境噪音,可支持鍵盤敲擊聲、手機鈴聲、開關門聲、水流聲等上百種噪聲的抑制,提取純凈人聲。
高清保真模式(清晰記錄所有聲音):接收周圍原本的聲音,呈現真實的音頻環境。開啟高清保真模式后,對方除了能清晰聽人聲,還會聽到各類環境聲。
在「看得清」上,華為也提供了四個功能:
虛擬背景:用戶可以選擇系統自帶背景,或者自行上傳背景圖,替換雜亂或涉及隱私的背景。
自然對視模式:華為智慧會議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眼部矯正技術優化視線,用戶只需自然正對看著屏幕,即可在視頻中呈現眼神對視的效果,避免開會過程中視線在攝像頭和屏幕頻繁切換產生的飄忽感,看起來更專注更禮貌。
影隨人動模式:影隨人動模式下,無論是在鏡頭前慷慨地演講還是走動展示,用戶都可時刻保持在屏幕的C位。華為智慧會議根據人臉視線識別,將用戶聚焦在視頻中心。
美顏模式(當前支持單人場景):一鍵開啟美顏功能,通過大眼、瘦臉、美膚等美化處理,助力用戶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當然,對于參會者來說,上面是錦上添花的功能,真正雪中送炭的,在后面。
華為 MateBook X Pro 首次搭載的 AI 紀要功能,可能會改變不少人對「AI 技術用于電腦」的固有看法。
AI 紀要集成了華為自研的多角色區分算法,每個人說的每一句話它都能準確區分并實時轉寫為文字,支持中文、中英自由說的語言模式。即使主講人被其他人插話、打斷、提問,它也都能準確區分并記錄;十人以內的中小型會議、訪談溝通、辯論比賽,它都能搞定。
當然,如果外出時沒有帶電腦問題也不大,只要有錄音的音頻或者視頻文件,都可以上傳到華為MateBook X Pro 用「智慧語音」來生成速記。
作為一款獲得了英特爾 Evo 認證的電腦,我們無需擔心 華為 MateBook X Pro 在開會時候硬件層面的表現,因為想要獲得這個認證,除了性能續航要過關,現在已經對攝像頭,麥克風等會議相關硬件提出了要求。
但這顯然不是華為追求的終點,硬件是底線,軟件才能真正定義設備。比其他廠商更懂開會,更懂開會的人需要什么,決定了這款設備的差異性。
類似的,在硬件相似的情況下,華為也帶來了突破硬件瓶頸的 Super Turbo,做到了性能和續航兼顧,在不少場景中的能效表現更好,比如這里提到的視頻會議場景,有了 Super Turbo 之后,GPU 占用減少了 50%。而在其他辦公場景中,Super Turbo 的加持也可讓代碼編譯場景時間減少 20%,視頻渲染場景的時間也可節省 34%。
工作的愉悅感,從何而來?盡管工作常會面臨壓力和難題,但有些「愉悅時刻」卻只有在工作中可以體會。進入心流狀態當然算是一種愉悅感受,或者工作做出成果的時候,以及工具順手,效率提升,從手忙腳亂成長到得心應手的時候,那種讓人“精神一振”的成就感只有自己可以切身感知。
這種愉悅當然也可以是對比出來的,比如對于攝影師和設計師來說,Windows 陣營里面的色彩管理一直都不盡如人意,多個屏幕的色彩系統之間相互映射之后,會出現肉眼可見的色差。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么白”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華為 MateBook X Pro 除了自己的屏幕達到了 10.7 億色和 96% P3 色域(P3 色域下色彩準確度平均 ΔE<1)外,還首發了多屏同色技術,在它的加持下,無論是 OLED 屏幕還是 LCD 屏幕,HarmonyOS 系統還是 Windows 系統,用戶都能看更加統一且準確的顏色。
工具本身也可以帶來愉悅感,前面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們自古就講究器物之美,功能性之外,我們在乎器物的審美價值。這種美流轉千年,后母戊鼎上的盤龍紋和饕餮紋,是越王勾踐劍上的藍琉璃和綠松石,是鑲金獸首瑪瑙杯上顏色材質和工藝的完美搭配。
不過這些古代的器物之美,只有王公貴族才有機會享用,到了大規模工業制成品時代,顏色材質和工藝的考究,也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2 微絨典藏版,除了在墨藍、錦白兩種全新配色上注入東方意蘊,更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噴漆工藝在觸感上展現古韻遺風。
一直以來,鋁合金配 CNC 加工,再施加陽極氧化工藝,是這上十年來消費電子中金屬外殼處理的主流。這一套流程當然成熟美觀,不過用的人多了,獨特感就少了。
墨藍和錦白兩款配色背后,突破了電腦金屬材質、顏色和光感的定式。
首先是材質上選取了鎂合金材質,相比于鋁合金和不銹鋼,這種材質兼具比重輕、強度高和剛性佳的優點,所以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2 微絨典藏版能夠在 14.2 英寸的尺寸上,把重量壓到 1.26 公斤,并且還保持電腦的強度。
而相比于使用傳統的噴砂陽極氧化工藝,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2 微絨典藏版采用了微弧氧化工藝,不僅提升了機身硬度與耐磨性,且生產過程更加綠色環保,再疊加微絨噴漆工藝處理,機身呈現出啞光質感與墨藍錦白配色搭配起來,更顯典雅內斂。
想要呈現這種精致感是個系統工程,除了通過全新的 CMF 設計處理之外,Unibody 一體化機身,極窄邊框懸浮全面屏等等,都有貢獻。
甚至我們都不用眼睛去看,只是用手去觸摸便能感覺它想要呈現的愉悅感。
我在這款筆記本上可以明顯感覺到,華為作為一家電腦廠商在思考問題時的維度差異:賦予工具以愉悅價值。
這種愉悅價值,是幫助用戶更專注于工作,不至于高接抵擋手忙腳亂;是著眼于新辦公環境下的新剛需,去幫助用戶省時省力;也是讓自己呈現器物之美,在審美上讓人感覺舒適。
筆記本是連接人和工作的生產力工具,亦是平復人和工作矛盾的器物,所以,誰說開會和開心,只能開一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399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