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丸美代言人有哪些人(老板冒充日本人)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圖@視覺中國作者 | 市界 彭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丸美代言人有哪些人?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丸美代言人有哪些人
圖@視覺中國
作者 | 市界 彭碩
編輯 | 朗明
冒稱日本品牌 “小林慶夫”淪為行業笑柄歷經5年長跑后 ,2019年6月14日,丸美生物終于拿到了證監會的IPO批文。
雖然上市在即,但有關丸美的爭議依然沒有停止:旗下銷售的化妝品曾多次被曝光質量問題,銷售模式被質疑傳銷,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丸美還被質疑曾冒稱日本品牌,其董事長孫懷慶更是以日本名字為產品做宣傳,被網民戲稱為“假洋鬼子”。
此外,丸美還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夫妻店。背后老板孫懷慶、王曉蒲夫妻二人,上市前合計持有丸美90%股份,上市后二人身家有望超60億元。另外,招股書顯示,孫懷慶、王曉蒲夫婦二人均已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
丸美生物成立于2002年,主要從事化妝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公司旗下擁有“丸美”、“春紀”和“戀火”三個品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當屬“丸美”品牌,其廣告語“丸美彈彈彈,彈走魚尾紋”一度風靡大江南北。
但是,這個號稱能“彈走魚尾紋”的國產丸美,曾被曝光冒充日本品牌。
據相關報道,2008年9月份之前,丸美一直宣稱自己是日本品牌,并在其產品包裝上宣傳“在日本與資生堂齊名”、“創始于昭和54年”(1976年)、“日本眼部護理專家”。創始人則對外宣傳為“小林慶夫”。
實際上,丸美生物前身為2002年成立的廣州佳禾化妝品制造有限公司,由日本史威株式會社和廣州升旺貿易有限公司合資100萬元成立。丸美的商標是2000年3月在中國申請注冊,2001年5月注冊成功。在日本申請注冊時間是2002年7月3日,2003年才獲批準。
經媒體調查后發現,丸美產品不要說與“資生堂”齊名,甚至在日本的市場上根本買不到。2008年8月,日經新聞社駐上海記者查閱日本相關工商資料后發現,只發現名為“丸美”的建筑公司、物業公司,還有做家庭用品的,沒有一家業務是化妝品。
該事件被曝光后曾轟動一時。事后,丸美公司出面道歉丸美品牌是“地道國貨” , “小林慶夫”也由此淪為行業笑柄。
然而多年以后,丸美依舊在蹭著日本熱點。公司官網的產品欄中,有一欄專門宣傳其日本產品,其宣傳廣告上寫著:“日本匠人佐佐木公夫,經歷1825日努力 ,揭開酒粕美容的神秘面紗?!?/p>老板身家將超60億擁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權
招股書顯示,上市前丸美董事長孫懷慶和夫人王曉蒲當前分別持有丸美生物81%、9%的股份,合計持股90%。
招股書顯示,丸美計劃新發行41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40100萬股,擬募集7.9億元人民幣。據此計算,丸美市值將超77億元。
此外,鑒于孫懷慶、王曉蒲夫婦二人合計持有丸美32400萬股,上市后,二人身家將有望超60億元,無疑將成為丸美上市的最大贏家。
▲ 截止2018年底 丸美三大股東持股狀況
招股書顯示,孫懷慶、王曉蒲二人除擁有大陸國籍外,均擁有有澳門和新加坡永久居留權。孫懷慶現擔任丸美生物董事長及總經理。王曉蒲則擔任丸美生物董事。
此外,這兩人雖是夫婦,住所卻不在一起,孫懷慶居住于廣州越秀區竹絲崗二馬路5號504號房,王曉蒲則居住在廣州天河區僑林街66號。
疑似傳銷曾被證監會、媒體追問丸美的銷售模式同樣引人質疑。
丸美在招股書中稱,其銷售模式以經銷模式為主,然而不少人卻懷疑其銷售手段實際上是“傳銷”。
2016年到2018年,丸美生物的經銷收入分別為10.63億元、11.70億元和13.80億元,占當年的總收入為87.99%、86.54%、87.65%。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正在合作的簽約經銷商數量為186家,登記在冊的終端網點數量超過16000家。
奇怪的是,盡管公司規模很大,但其員工總數沒有多少,甚至隨著公司擴張一度縮水。2015年-2017年,丸美生物員工人數分別為960人、897人、855人,直到2018年末才小幅上漲到889人。
在首次IPO被否的發審會上,證監會對丸美生物提出疑問:丸美生物其經銷商是否涉嫌從事傳銷和涉嫌違反《禁止傳銷條例》的相關規定?并要求丸美生物出具“其銷售模式與傳銷進行對比分析的具體情況和結論”。
有業內人士表示,丸美最初的營銷模式為直銷模式,與傳銷有些類似,因此導致其IPO難以通過。不過,丸美生物當前的銷售模式是否仍存在直銷模式,目前還不確定,丸美沖擊上市的四年里,曾先后有媒體試圖聯系公司核實該問題,不過最終沒有得出定論。
產品被查出不合格請周迅、梁朝偉、彭于晏做廣告上市前三年,丸美的財務數據尚可。2016-2018年期間,丸美營業收入分別為12.08億元、13.52億元及15.76億元,增速明顯;凈利潤為2.32億元、3.12億元、4.1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3.2%。
高增長的背后,是大把大把的廣告費。
2016至2018年,丸美花在廣告宣傳上的費用分別為3.38億元、2.90億元、3.90億元,分別占當期凈利潤的145.69%、92.95%、94.66%。也就是說,丸美每年花在廣告上的錢幾乎相當于當年的凈利潤。
錢化的這么多,明星的分量自然不輕,其中就包括周迅、梁朝偉、彭于晏等。
在此次擬募集的7.9億元中,約有2.58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所耗資金占擬募集資金的32.66%。也就是說,丸美將拿出募集資金的三成以上用于營銷。
丸美對營銷的倚重可見一斑。
廣告費用花費這么多,但是研發投入卻頗為吝嗇。2016年-2018年,丸美的研發費用支出分別為人民幣0.25億元、0.28億元和0.3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05%、2.09%和2.15%。
重宣傳,輕研發下,丸美的產品并不完美。
2016年,國家食藥監局曾檢驗出,春紀美白防曬乳產品、丸美防曬精華隔離乳產品等7批次產品的安篩機成分與標簽標識不一,并給予公司警告處分。2017年,丸美旗下又被食藥監局查出兩款產品不合格。
問題重重,難怪丸美的上市路一波三折,其中2014年時,丸美就首次遞交IPO申請,但因產品不合格而被藥監局處罰,申請被駁回。
雖然丸美終于過會,但是迎接丸美的資本考驗才剛剛開始。
丸美的招股書上顯示,此前因康美藥業“299億元”資金憑空消失,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審計機構正中珠江,正是丸美歷年財務審計單位。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市界】創作,獨家發布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419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