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文物修復師標準(文物修復師職業標準上新)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一系列文保紀錄片和綜藝節目的播出,一個嶄新的職業“文物修復師”出現在公眾視野中2015年,這一職業正式進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經過多年研討,10月19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了《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文物修復師”迎來了首部職業標準,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文物修復師標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物修復師標準
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一系列文保紀錄片和綜藝節目的播出,一個嶄新的職業“文物修復師”出現在公眾視野中。2015年,這一職業正式進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經過多年研討,10月19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了《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文物修復師”迎來了首部職業標準。
文物修復師細分涵蓋13個方向
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杜偉生看來,文物修復行業有其特殊性,比起全民一擁而上的關注,更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專業技藝傳承。杜偉生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舉例:“古籍修復方向本身就是小眾中的小眾,不需要扎堆從事,修完的書即便不動,書籍黏合劑失效,兩百年后也要再修一次。”
杜偉生跟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全國保護古籍共計有五千萬冊,其中九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處于瀕危亟待修復的情況。“如果真的動員十萬八萬人做這個事,二三十年里就能完成。”但修完之后呢?他們無事可做便需要轉行,等到下一個修復周期來臨的時候,將面臨修復技術的斷代失傳,因此應將從業人員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保證專業技術延續下去。
文物修復師在工作。國家文物局供圖
2015年,“文物修復師”正式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研究、編制工作于次年啟動。歷時多年,10多家單位、10多位專家參與編寫,在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組織來自全國40余家單位的70余名專家對《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進行了修改、定稿。
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在今天(10月1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文物修復師作為直接對文物采取處理措施的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到文物安全,決定了文物保護修復項目的質量和水平。
“長期以來,文物修復領域由于缺乏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而難以評價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加之缺乏科學標準的操作規范,文物修復質量也難以保證,文物修復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于行業需求,成為影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顧玉才表示。
《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包含壁畫彩塑、紡織品、金屬、石質、陶瓷、紙張書畫、出土(水)竹木漆器、土遺址、木作、泥瓦作、油漆作、石作、彩畫作文物修復師在內的13個職業方向、65個職業等級,全文70000余字。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職業技能資格處處長李志敏介紹,文物修復工作涉及眾多類別和材質,標準編制難度較大,是目前職業方向最多、內容最豐富、體量最大的一項職業技能標準。
給文物修復師設置考量門檻
我國是文物保護大國,隨著文物保護行業社會化程度加深,從事文物修復的人員能力和水平良莠不齊,“由于文物修復人員違規操作,導致珍貴文物毀損,因此,要加強對文物修復工作的規范。”顧玉才在發布會上十分惋惜地表示。
2015年,“文物修復師”正式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但由于文物修復師職業技能標準沒有建立,導致文物修復能力缺乏考量依據。“目前,社會上有些機構和個人,舉辦短短幾天的培訓,就發放文物修復師等級證書,缺乏標準和規范。”顧玉才說。
杜偉生已經參與古籍修復工作四十余年,是全國古籍修復行業的扛鼎人物。在他看來,目前在古籍修復領域,在職人員的學歷已經不再是顯著問題,“我當年是初中學歷,后來才補學的大專文憑,但我們這代人基本都退休了。現在能夠考上編制的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學歷。”
杜偉生認為,急需設立的是更加專業的行業準入門檻。“我們常把古籍修復師稱為‘古籍醫生’,醫生就需要有執照,懂理論、技術。”他建議設置全國統一標準,即達到什么能力水平的修復師才能修復哪一類文物,“如今我到一些博物館,看到多年前修復不佳的文物,覺得特別惋惜。”
記者查閱今天剛剛在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的《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全文,針對文物修復師有了“初中畢業(或相當文化程度)”的入門學歷門檻,鑒定方式分為理論知識考試、技能考核以及綜合評審。同時,《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對于基本知識的掌握也有了十分明確的規定。以“紡織品文物修復師”為例,其基礎知識要求必須掌握紡織材料、紡織品形制類別、織物基本組織、服飾裁剪、織物染整工藝、紡織品清潔、手工縫紉等基礎知識。
文物修復高級技師需有25年以上從業經驗
文物修復人員晉升通道狹窄,文物修復隊伍建設滯后同樣是當前該行業發展的現狀。
《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規定,文物修復師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五級/初級工、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等級申請需滿足相應從業年限要求,其中直接申請高級技師的,需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 25 年(含)以上。
杜偉生認為,應針對非編制內的文物從業人員,進一步打通職業等級與相應待遇水平的路徑,才能夠保證體制外從業人員的待遇程度和專業性匹配。
國家文物局人事司副司長彭冰冰表示,《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頒布后,要能夠真正運用起來,還需要開展大量的基礎工作,比如分類研究制訂考核、評價制度,編制培訓教材、考試大綱、考試題庫等,國家文物局將組織開展相關工作,把《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應用的配套制度建立起來。同時,國家文物局還將按照人社部要求組織、培育有關單位申報成為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開展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顧玉才在發布會上透露,兩天后,國家文物局將在山東曲阜舉辦2021年全國文物職業技能競賽,6個比賽項目中有5個都是考核文物修復技能的。“舉辦全國文物職業技能競賽為文物保護修復人才提供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舞臺,也是我們推進文物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顧玉才說。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馮雅君 校對 付春愔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426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