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責任落實(用心用情用力寫好)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烏蘭美康養中心組織老人戶外游玩兒。記者 唐璇博 攝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站在時間的坐標上回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在為民惠民利民上下功夫,讓更多群眾享受到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幸福生活。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賬單持續“加碼”,一項項具體的惠民工程讓更多群眾受益,一幅美好生活“新畫卷”正徐徐鋪開。
住有優居,出行方便,滿足最美好的民生憧憬
“規劃了停車位、硬化了道路、安裝了監控和門禁智能系統……”家住集寧區文化小區的楊玉良對改造后的小區贊不絕口,以前我們居住的環境臟、亂、差,住的特別鬧心,現在看著干凈整潔的小區,打心眼里高興。
如今,在烏蘭察布隨處可見城鎮老舊管網改造分批次推進,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背街小巷的路面翻修一新……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都始于2019年我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特別是集寧區先行先試,推動老舊小區從“能住”轉變為“好住”、從“住有所居”轉變為“住得宜居”、從“缺乏管理”轉變為“優化服務”,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近年來,集寧區高標準完成100個、152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切實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繪就了居民幸福“優居夢”。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市委、市政府堅持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補齊老舊小區功能短板,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在棚戶區改造中,市委、市政府堅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棚改安置房,優化戶型設計、嚴格工程質量監管,有效改善群眾住房條件。
身有所居,心有所安。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進一步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真正讓民生工程得民心。
就業不愁,教育均等,不負最殷切的民生期待
“我參加了市人社部門組織的線上職業技能培訓,通過一個多月的線上學習,成功取得了健康管理師證書,現在來到集寧區墨菲陽光寶寶親子幼兒園工作,成為了一名幼兒教師。”畢業于集寧師范學院的馮斌說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百姓擁有穩定的收入渠道,是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保證。
開展“網絡招聘會 直播帶崗”、組織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舉辦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一直以來,我市圍繞促進就業的實質性工作一項接一項。僅2021年,我市城鎮新增就業8719人,登記失業率4.2%,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915元和14427元……今年,我市繼續深入實施就業幫扶和援助行動,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順利就業、收入有保障,讓下一代享受優質教育就成為千家萬戶共同的愿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教育工作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教育質量逐年上升。
9月初,秋風漸起,暑熱漸褪,市直屬幼兒園的孩子們迎來了新學期,測量體溫、登記信息,由老師護送入園。走進園所主樓,教室設計溫馨、多功能室趣味益智……在這里,孩子們開始了一天的校園生活。
近年來,我市教育系統積極探索教育改革發展的有效舉措,扎實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確保普惠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分別穩定在80%、50%以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落實義務教育“公民同招”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市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全部實現了“零門檻”“無障礙”入學;持續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工作,進一步健全責任體系,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孤兒、單親子女的關心關愛,推進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率為零;積極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提升特殊教育發展水平,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落實。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繪就最溫暖的民生底色
“在康養院,不僅吃得好、住得好,還有全面的醫療服務,我們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住在集寧區烏蘭美康養院的王玉英老人,在早飯后下樓練練毛筆字已經成為她每天的生活習慣。烏蘭美康養院是一家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全方位滿足了老年人養老與康養需求,切實做到了老有所醫和老有所養,為老年人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及醫療環境。烏蘭美康養院的設立,是我市建設醫養結合、功能完善、服務優良、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老有所養”越來越被廣大群眾重視。我市將養老需求列入民生實事議程,全面深化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與醫養結合工作,全市60%的二級綜合醫院設立了老年醫學科,全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覆蓋率達53%,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服務增至23對。此外還積極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與“老有所養”一樣,“病有所醫”也是群眾幸福生活的重要標志。
“謝謝你們來給我送藥、看病,自從你們上門給我看病后,我有點小毛病也不用去鎮里了。” 多年來身患高血壓、腦梗塞等疾病的興和縣店子鎮王玉老人十分感謝縣衛健委的工作人員長期送藥上門、送診上門。
從看病難、看病貴到就近看病、全民醫保,從四處奔波求醫到簽約家庭醫生上門服務……近年來,我市不斷擴充優質醫療資源,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入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全面推行電話預約、網上預約、門診大廳預約等多種預約診療服務,持續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實現穩步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十年社會建設,民生福祉持續增進,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為。沿著指引的方向,烏蘭察布各族兒女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接續譜寫建設美好烏蘭察布的新篇章。(記者 鄧秀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268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