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清朝考上武狀元之后當的什么官(兩次考試不及格)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公元1697年,一個叫福敏的滿人很開心,因為他通過科舉成了進士,并在隨后被留在了翰林院當庶吉士。

按照清朝科舉的慣例,進士之前一般有三關,分別是童子試、鄉試、會試,會試通過以后再進行殿試,殿試之后的就是進士,進士一般分為三等,第一等的叫一甲,這是前三名才有的待遇,第二等和第三等的分別是二甲和三甲,二甲的仍可以稱為進士,三甲的則被稱為同進士。
前三名的進士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并成為翰林院的正式職工,并有很大希望在未來進入內閣(原則上非翰林院不能入內閣),而其它兩甲的人要想留在翰林院,還要通過一次朝考,然后上面根據這些人前幾次的綜合成績,在優選出一部分當翰林院的實習生,也就是庶吉士。沒被選上庶吉士的則被分流到各部門,或者是直接走向基層。
據《清史稿》記載,整個清朝近300年,滿人進士的數量總共才不到100人,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期間,滿人進士的數量包括漢軍旗在內,也不過只有13人,而公元1697年這一屆中,算在滿人中的進士一共只有兩位,除了福敏之外,另一人還是漢軍旗出身(其實就是中原人)。

因此從福敏的成績來看,他是絕對有開心的理由的,不過他的開心并不持久。
因為庶吉士只是實習生,要想轉正還要進行三年一次的考評,這次考評也會把實習生們分為三等,第一等的實習生不光能轉正,還能繼續在翰林院工作,這份工作才是未來成為閣臣的基礎,如果你只考了第二等,那么只能到六部去熬資歷,如果你只考了第三等,那么你只能和你三年前那幫沒成為庶吉士的同學一樣去基層了,不過可以直接入職而不用像他們一樣需要再排隊等機會。
福敏這三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結果只考了個第三等,他不甘心去基層,就又“留了三年時間”,結果再次考試的時候,他又考了個墊底,結果他不光被拿走了庶吉士的身份,還失去了直接到基層當縣太爺的機會,只能排號當后補。

如果福敏真的去當縣太爺,那么他要想再回來可就不容易,但就在他人生的低谷時,有人拉了他一把。
那他這個人就是未來的雍正皇帝胤禛,四爺當時做了一些工作,沒讓福敏去基層,而是讓他當了自己兒子的家庭教師,福敏當年所教授的學生,就是未來的乾隆皇帝弘歷。
那么當年雍正為什么要拉福敏一把呢?
福敏雖然連續兩次在“轉正考試”中考試失利,但是人家曾考中過進士,并被選為庶吉士,當年能有這種成績的滿人,可就只有福敏一個人,而從福敏后來的經歷來看,福敏應該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他當年的兩次考場失利,可能是另有原因,因此雍正還是比較看好他的能力的;
福敏的姓富察,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富察氏是滿族八大姓之一,福敏本人家雖然資料較少,但是他家族的史料卻不少,不說富察氏的歷史多么悠久,也不說富察氏在清廷有多少高官顯貴,就從富察氏于愛新覺羅家族聯姻不斷,就知道這個姓氏的背后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雍正不是個真心甘于寂寞的人,所以借著這種手段拉攏一下富察氏家族的英才,對他只會有好處,而不會有損失,他又怎么可能放任這個人才“背井離鄉”被埋沒呢?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后來的皇后,有“大清第一美人”孝賢純皇后也是出自富察氏。
第三,福敏隸屬于滿八旗當中的鑲白旗,而從雍正后來被康熙安排去參與管理鑲白旗來看,雍正和鑲白旗的關系匪淺,所以也不排雍正有照顧“自己人”的可能。
福敏當了弘歷的老師以后,人生就開始發生了轉變。
公元1722年,在皇帝這個位置上干了61年的康熙去世,大清的這個爛攤子被雍正給接了起來,雍正繼位之后,大肆提拔自己人,福敏在雍正繼位之處,就被提拔為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主要工作是教導他曾經兩考未過的庶吉士,這不知道是有人在為福敏找場子,還是真的工作需要。

有了一定的正式工作經驗之后,雍正在公元1725年,把福敏從事權一般的禮部調到了吏部,然后又把他外放到了浙江當巡撫。僅僅一年之后,福敏再次被雍正調職,這次他一方面升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左都御史,另一方面又成了湖廣總督。
福敏在當湖廣總督期間,恰逢當地遭遇了水災,福敏通過以工代賑,很好地穩定住了局面,后來貴州地區發生了一些叛亂,福敏又奉命前去處理,依然處理的不錯,因此他在湖廣總督上干了一年之后,就又被雍正給找借口調回京城,開始當上了吏部尚書。
在后世能看得到的一些資料中,曾有雍正在這期間給福敏的詔諭,大意是說,我十分看好你,近來我這邊也很缺人,但是因為工作需要,所以我不得不把你派到地方,你要理解朕的難處,好好工作。從這點來看,雍正和福敏的關系應該是不錯的,雍正對他這個人的能力也是比較認可的,由此也可見,當年雍正讓福敏當自己兒子的老師,福敏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后來雖然雍正也因為一些事處罰過福敏,但總的來說,福敏在雍正一朝還是深受信任和重用的,等到雍正去世時,福敏已經先后在禮部、吏部、工部、刑部當過高階官員,還差一點就成了真正的閣臣(協辦大學士)。
等到他的學生乾隆繼位以后,乾隆讓老師入了閣(武英殿大學士),不過此時的福敏已經年近花甲,所以史書上有關福敏的記載,就只有一些建議,福敏直到去世也沒再有什么突出的表現。后來福敏因病辦了內退,然后沒幾年就駕鶴西辭。
乾隆在富民去世之后,不光親自去奠祭,還讓自己的老師進了賢良祠,并給老師留了一個文端的謚號,福敏也算是善始善終。

縱觀福敏的一生,起點很好,不過后來有些蹉跎,后來他又憑借自己的能力,以及機緣巧合成就了自己。福敏的一生其實也代表了很多人,一時的挫折并沒什么,只要自己真的有能力,總會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價值。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309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