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7)
來源:公眾號Java3y , 作者 Java3y

一、查看日志
線上出現了問題,登上線上的機器查日志是非常常見的操作了。我第一次登上線上機器查日志的時候,我還只記得以下的幾個命令(假設現在我們的日志文件叫做service.log):
現在日志每天產出的大小大概1GB:

每天產出1GB大小的日志
如果是小文件的話,單純的cat命令還是可以應付的,但如果你直接用cat命令打開一個1GB的日志文件,保證卡死你(ctrl c退出cat命令需要很久才能將cat命令停下來)。
同樣地,如果是小文件,單純的vim命令去打開文件也是可以應付的,但如果你用vim命令去打開一個1GB甚至更大的文件,也能明顯感受到緩慢和卡頓。
平時我還是很喜歡用vim去查找對應的記錄的,我一般的操作:
tail -f service.log 這個命令我一般用于查看流量是否進來了(或者調試的時候可以直接看到日志,再迅速ctrl c關掉)
面對比較大的日志文件,這我們就得配合grep來玩了,比如我們現在得知某個手機號收不到短信驗證碼,想要看一下這個手機號的日志是怎么樣的。于是我們就可以這樣搞:
這么一搞,就能將service.log中所有含有13888888888的記錄給搜出來,搜索的速度還是賊快的。

檢索日志
現在我們已經能根據關鍵字搜到對應的記錄了,接著我想看一下那條記錄的日志上下文【這樣就能知道這條數據大概的執行狀態了】
首先,我們先要查出對應記錄的行號,在cat 命令后面加上一個 -n 參數就好了。所以命令是:cat -n service.log | grep 13888888888 ,如下圖我們就可以查到對應的行號了

查看行數
現在行數是29506,我們一般只要看一下29506的前10行和后10行就差不多知道問題出現在哪了,于是我們可以這樣做:
如果關鍵字不太準確(日志輸出的記錄太多了),我們可以使用more命令來瀏覽或者輸出到文件上再分析:
有的時候,我們想統計這個日志輸出了多少行,我們可以使用這條命令:

查看行數
參考資料:
二、查進程和端口
查進程有兩個命令:
上面兩個命令都是列出所有的進程,我們還是通過 |管道和grep 來過濾掉想要查的進程,比如說:ps -ef |grep java
把進程查出來干嘛?知道它的進程ID了,我們可以把他給殺掉。
查端口也是一個很常見的操作,常見命令:netstat -lntup:
l:listening n:num t:tcp u:udp p:display PID/Program name for sockets查看當前所有tcp/udp端口的信息
查看某個端口詳細的信息:lsof -i:4000

查看某個端口的詳細信息
三、查看系統的狀態
3.1 TOP實時查看進程的狀態
TOP命令查看進程的狀態,其中有個load average可能不是那么好理解,下面來解釋一下:
load average:在特定時間間隔內運行隊列中(在CPU上運行或者等待運行多少進程)的平均進程數。
load average 有三個值,分別代表:1分鐘、5分鐘、15分鐘內運行進程隊列中的平均進程數量。
Linux進程可以分為三個狀態:
比如現在系統有2個正在運行的進程,3個可運行進程,那么系統的load就是5,load average就是一定時間內的load數量均值。
3.2free查看內存使用狀況
linux的內存管理機制的思想包括(不敢說就是)內存利用率最大化,內核會把剩余的內存申請為cached,而cached不屬于free范疇。
如果free的內存不夠,內核會把部分cached的內存回收,回收的內存再分配給應用程序。所以對于linux系統,可用于分配的內存不只是free的內存,還包括cached的內存(其實還包括buffers)。
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針對磁盤塊的讀寫,后者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這些Cache有效縮短了 I/O系統調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時間。磁盤的操作有邏輯級(文件系統)和物理級(磁盤塊)
參考資料:
最后
我工作時長比較短,所以可能會有很多命令會忽略掉了,歡迎在評論區補充比較常用的命令。后續如果某些命令比較常見的,我再分享哈~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311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