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杭州市有幾家真維斯專賣店(曾高調冠名清華教學樓)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0)

1月15日,真維斯澳大利亞公司宣布破產清算,昔日“牛仔褲之王”已淪落至自斷一臂求生存的地步。
令人唏噓的是,這距離旭日集團創始人楊釗、楊勛兄弟高調收購澳大利亞品牌JEANSWEST(真維斯)剛好過去三十年。
真維斯三十未立,只留楊釗那句“五年內破百億”的小目標在耳邊反復回響。1月20日,楊勛接受采訪時仍在強調,澳洲真維斯和中國真維斯分屬于旭日集團不同的子公司,彼此獨立運營,中國的業務不會受到本次托管的影響。
01
“牛仔褲之王”煉成記
1974年,香港,旭日集團重新定義了“一個星期”,不是7天,而是9天。
當然這只是當時的一番調侃,意思是尚是制衣廠的旭日做的都是利潤低的貼牌代工生意,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加點趕訂單。
工人如此賣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老板“愛拼”。楊釗,1947年出生于廣東惠州,19歲時遇上風波,為了活命一路赤膊游到香港。在制衣廠工作了近十年后,1974年,他和朋友湊了五萬元積蓄,這才有了旭日制衣廠。

可以說,“活下去”是早期楊釗做生意的第一信條。彼時,因無人會縫制,一單報價高達500港元/打的牛仔褲生意無人接手。楊釗瞅準了機會果斷接了,還發明出一種工具,最終順利交貨。在那一年,旭日集團就拿到10萬打訂單,工廠從小作坊擴大到10000平方米。
很快,楊釗的生意遍布整個東南亞,尤其是菲律賓和印尼這些出口不要配額,甚至還有補貼的國家。再后來,到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作為第一批港資廠商,旭日迅速在內地建立制衣廠。
做了十六年代工生意,楊釗不甘心,1990年,終于“反客為主”收購了澳大利亞品牌JEANSWEST(真維斯)。主打牛仔褲加上一條上百元,真維斯憑借高端定位迅速地打開了中國內地的市場。
02
清華“真維斯樓”風波
1996年,旭日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超額認購236倍,一舉創下了當時的記錄。
一時之間,資產破2億,賺得盆滿缽滿的“牛仔褲之王”楊釗留下了“錢都不知道怎么花”的金句,堪比“不知妻美劉強東、毀創阿里馬云、一無所有王健林”。

此外,楊釗在內地大建學堂,為惠州大學、上海紡織大學各捐獻1000萬港元。引起吃瓜群眾熱議的還要當屬清華那棟“真維斯樓”。
2011年5月,清華學生發現,原本的第四教學樓被命名為“真維斯樓”。一場關于“高等學府吸納企業捐贈是否是一種墮落”的討論甚至上了微博熱搜。期間有學生以“真理維護者居于斯樓”狡辯維護,更有激進的學生用涂鴉蓋住牌子,取而代之的是血紅的“四教”二字。

圖片來源于知乎
對此,楊老板也很氣憤:“我們冠名華東、貴州都沒問題,怎么清華就不行呢?”,反過來怒指清華學子缺乏感恩之心,做人太理想化。
03
真維斯慢發育,急隕落
從小作坊到大品牌,真維斯用了二十幾年,急轉直下卻只用了五年。
近年來,已有不少跡象暗示真維斯在下沉市場謀求生存。2018年,真維斯正式入駐拼多多,“一件T恤售價僅為29元”、“59元專區”、“3件99元”等促銷活動接連上演。同年8月27日,旭日的一紙財報直接下了定論,真維斯“整體表現令人失望”。
根據早先的公告,真維斯在2018年前五個月虧損了4594.2萬港元,2017年全年虧損4509.6萬港元,2016年盈利6674.7萬港元(稅后)。
在此之前,2004年,楊釗放言,要在三個五年內銷售額破百億港元。實際上,直到2013年,真維斯全國2500家門店的銷售額僅接近50億港元。2013年之后,真維斯的業績更是連續5年連續下滑。
楊釗本人將真維斯業績不佳歸因于,“那時180塊錢牛仔褲也有人搶破頭。如今90元一條的休閑褲,款式和用料也比那時好了。”高不成,低不就,成為眾多傳統服飾品牌在應對快時尚品牌一連串攻擊下的通病。

不過,到頭來,做不成“褲王”,楊釗也沒那么傷心,至少還能做個“樓王”。除了服裝零售之外,楊釗還有著價值約150億港元地產物業。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526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