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每一個孩子在他成長發育的過程當中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抓住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每一個時期的特定規律,可以幫助家長更加準確地把握自己孩子的成長發育情況。更為重要的是,在把握基礎發展規律之后,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己的個性特征對孩子的培養做出有計劃的科學性規劃,這對孩子日后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在哈佛有這樣一個研究計劃,研究者對五十名剛出生的孩子進行觀測,這一項觀測從他們出生起就開始施行,一直到孩子兩歲才會結束。
而大量的數據顯示,在五十名孩子中不僅身體健康成長而且心理狀態非常良好的孩子有十分健康的成長軌跡,在這其中他們的父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那些由于父母的疏忽或是父母錯誤管教的孩子在僅僅出生兩年后就已經落后于其他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

所以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想要讓孩子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父母一定要從孩子小時候就抓起對孩子的各項管教,通過正確科學的育兒方式,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零到兩歲時正確把握孩子成長發育的規律,并對此做出正確的反應。
一、出生后到七個月大
孩子從出生后一直到七個月大這一個階段是最需要父母勞心勞力的時期。因為在這一階段的寶寶無法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也無法用適當的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更加沒有形成穩定的生物鐘與生活規律。
所以對于這個時期的寶寶,父母通常會感到焦頭爛額,他們不知道下一秒自己的孩子是歡笑還是哭泣,因此常常感到焦慮。但其實這個階段的寶寶哭鬧才是他們最正常的表現,那么在這個時期用應當如何對待他們呢?
1.需要基本看護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確保他們處于安全的環境。每一對父母對于自己的孩子都有不可推卸的看護責任,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嬰兒時期給予孩子絕對的安全環境是每個父母都應當做到的。
而對于孩子來說,在嬰兒階段能夠讓他們感覺到的安全感會一直陪伴他們,直到逐漸步入社會。如果從小在一個健康溫馨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那么將來這個孩子將會有很大的概率成為一個待人和藹可親,溫和懂禮的好孩子。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充斥著負面影響的家庭中長大,那么從嬰兒時期產生的不安全感將會伴隨他終生,在面對陌生環境時他可能焦慮不安,甚至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社交往來。所以對于廣大新手父母來說,嬰兒在零到七個月的看護最重要的就是保證他們處在絕對安全的環境中,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親人的陪伴。
當然,基礎的看護不僅僅包括孩子的吃住行,還有很大一部分包括對孩子身體健康的管理。小嬰兒同樣需要定期進行體檢,雖然不需要像大人那樣繁瑣,但是每半個月為孩子測量身高體重變化并且及時帶領孩子去做相關檢查是所有家長都應當做到的。
在看護過程中,很多新手媽媽會粗心大意的把一些零碎的小物件放在孩子觸手可以夠到的地方,這是履行基本看護義務中的一點大忌。對于沒有判別意識的孩子來說,他會首先把自己手里握到的東西放進嘴邊品嘗,所以新手媽媽一定要注意,在這個階段孩子周圍不可以有任何可能會對他構成危險的產品或玩具。
2.滿足嬰兒基本需求
嬰兒的基本需求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包括每天需要滿足他的正常營養攝入與水份攝入。現在很多媽媽因為不想晚上起夜而將母乳提前冰凍在冰箱。這一點其實無可厚非,畢竟冰箱確實幫助媽媽們解決了母乳難以存放的問題。
在喂養嬰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確保嬰兒入口的食物溫度適宜。因為嬰兒的腸胃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投喂他過暖或過熱的食物會導致孩子腸胃產生問題。還有一些媽媽因為母乳喂養過于麻煩而選擇采用奶粉哺乳。

雖然現在的奶粉各項營養元素的配比逐漸趨于均衡,但是無論如何母乳依舊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如果可以保證嬰兒正常的母乳攝入量,各位家長還是需要盡可能全力支持孩子對母乳的需求。
在這個階段母親會產生一種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感,她無法接受自己離開孩子較長時間。但是這樣的感情是需要慢慢克服的。剛剛生產完的媽媽需要每天給自己做正確的心理建設,讓自己可以接受孩子較長時間的離開。
畢竟如果孩子開始上早教課,媽媽依舊放心不下的話,那么這個孩子極有可能在被過度溺愛的環境中長大,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相當不好的。
同事小敏是家里的獨生女,她的丈夫也是三代單傳,因此兩家大人以及同事和她的丈夫都對自己唯一的孩子特別溺愛。同事在剛剛生產之后甚至無法接受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這不僅對她的工作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甚至還影響了她的精神狀態。
之后在心理醫生的正確引導下同事逐漸放下了對孩子過度的溺愛。而后在培養孩子逐步發展的過程中她發現,身邊很多獨生子女的父母對自己唯一的兒女都過于溺愛,導致這些孩子不僅完全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更是連最基本的問題都處理不好。

對此同事非常感激當時幫助她走出困境的心理醫生,因為正是在心理醫生的正確引導下,她才能夠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也更是因此才沒有讓自己的孩子走上和其他被溺愛的孩子一樣懶散懦弱的道路。
二、七到十二個月
在孩子七到十二個月這個階段,孩子開始逐漸咿呀學語,這個過程會讓很多新手父母非常激動與驚喜。在這個階段不僅要及時培養嬰兒對語言的熟練運用,更要讓它具備一定的自主能力,比如可以獨立地坐在玩具室當中玩耍半個小時左右。通過慢慢的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1.面對陌生人焦慮情況開始出現
孩子的各項能力都開始飛速發展,但是在這個階段新手媽媽們應當盡量避免讓孩子過多的接觸陌生人。
很多中國式家長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他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在別人面前盡可能多的表演才藝,即便是對于一個連走路都不太順當的孩子,也要讓別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嬌俏可愛。這樣做固然無可厚非,但是展示孩子的特點與才藝應當在恰當的時機。

在七到12月這個階段,孩子對陌生人會產生十分嚴重的焦慮感。他們無法接受陌生人過多的靠近自己,因為這會讓他們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
朋友小畢的孩子在七個月之前對陌生人并沒有太過抗拒,每天都睜著她圓圓的眼睛笑瞇瞇的看著前來看望他的叔叔阿姨。但是在七個月之后,小畢的孩子開始十分抗拒被陌生人抱起來,甚至一有陌生人走近就嚎啕大哭。作為新手媽媽的小畢自然不知道孩子出了什么問題,于是趕緊找醫生尋找對策。
但是醫生告訴小畢,這是七到12個月的寶寶所特有的現象,他們對于除家人以外的人群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感,而這種恐懼感會在他12個月之后逐漸減退。所以在這一段時期內新生兒的父母應當盡可能的避免孩子與陌生人的接觸。并且在這一個時期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不要把孩子交由他人看護,因為這一時期是孩子與父母培養情感關系的黃金時期,在這時它會形成對親情最基本的認知,并且也會對父親與母親產生較為強烈的依賴感。

2.堅持告別前的陪伴
但是對于現在的工作型女性來說,每天陪伴在孩子身邊很明顯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孩子在七到12個月的交流溝通黃金期,一方面可以建立孩子與自己無可替代的親情關系,另一方面又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由他人看護呢?
很多媽媽都會在第七個月的時候才開始給寶寶找看護人員,其實這樣是大錯特錯的。在第七個月時,孩子的陌生人焦慮感極高,因此此時尋找一個他比較不熟悉的人去看護他對于嬰兒和看護人員來說都是極其難接受的。

因此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孩子三個月左右時就已經讓看護人員不斷地在他眼前出現,逐步培養孩子對這名看護人員熟悉的感覺,這樣才可以讓看護人員與寶寶以較為平和的方式度過孩子的陌生人焦慮階段。
當然了,在這個時期,媽媽們雖然需要出去工作,但一定要做好離別前的陪伴工作。畢竟保證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是每一個媽媽都應當做到的。
最后,在寶寶成長到一歲到兩歲這個階段時,寶寶會對與母親分離產生焦慮感。此時是孩子對于父母極度依賴的時期,但是也是孩子即將步入幼兒園或早教班的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做到意志堅定,在保證與孩子足夠長的相互陪伴時間基礎上,要確保自己每天離開孩子一段時間,讓他能夠獨立的自己玩耍或融入團體活動中,這樣才可以讓孩子的獨立意識逐步增強。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共同助力,在不同的時期把握孩子發展的規律和特性對于保證孩子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于“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650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