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科學家認為,嬰幼兒時期,是人類數學能力開始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在0~3歲這個階段,就應該引導和啟發寶寶接近數學、喜歡數學、學習數學了,因為人一生的思維能力,就是從一些最基本的“細胞”開始的。

經多次調查研究發現:
寶寶在1歲10個月左右,是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
到了2歲半左右,是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5歲左右時,寶寶就可以掌握一些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一般人經常用的都是左腦,而右腦的用量往往是寥寥無幾,這個原因與小時候沒有很好地開發右腦不無關系,而學習數學,則可以很好地開發右腦的能量。我們的右腦主管形象思維、知覺空間判斷、音樂、美術、文學美的欣賞,而且,直覺的整體判斷,以及情感的印象等都要動用右腦,如果在嬰兒時期就進行數學教育,那么,則可以為以后學好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學習數學時,寶寶可以學的東西很多很多,可以學排列、比較等等。寶寶在這個時期人,空間意識已經加強,已經具備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意識,并且知道空間是一個具體概念。此外,這時寶寶的思維能力也在加強,對于圖形、色彩、分類等,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概念可以逐步的掌握了。

寶寶這時已經可以區分一些物品的特征,因此,這時可以多引導寶寶觀察事物,教識別物體的各種形狀和特性。平時,爸爸媽媽可以指著具體物體,告訴寶寶這些物體的共同特征,或不同之外,反復的多教幾次,最后引導寶寶自己說出來。在數字方面,可以讓寶寶聽數發展成教寶寶數數,可以從先1到10開始練習。

科學家告訴我們,數學的啟蒙教育主要是讓寶寶接觸到數的概念,培養寶寶對數的興趣,與故事、畫冊相比,數的學習比較抽象枯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在生活中滲透數學教育,從而讓寶寶學得具體、自然有趣,促進寶寶的思維發展。
有心的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以下的平常生活,讓寶寶在吃飯玩樂時,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數學:

1.讓寶寶在每次吃飯的時候“幫忙”分發碗筷。不過,開始要告訴他,一個人要兩只筷子、一個碗、一把湯匙。
2.平時,吃西瓜或甜瓜的時候,要告訴寶寶,大西瓜重、小西瓜輕。
3.家里的東西“各有幾樣”,都可以教寶寶數一數,比如有3沙發、2臺電視、4把椅子、1個冰箱等。
4.空閑時,全家“比賽”跑步時,告訴寶寶誰是“第一”、誰是“第二”、誰是“第三”。
5.每天帶寶寶外出上下樓梯的時候,要和寶寶一起數數樓梯。
6.切蛋糕的時候,告訴寶寶一個蛋糕可以切成許多塊。
7.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數數,從客廳走到廚房要走多少步。
8.每當寶寶想吃餅干的時候,可以問問他要方的,還是圓的。
9.寶寶想吃糖果的時候,可以告訴他,糖盒里的糖被寶寶吃了,就變少了。
10.帶寶寶去超市購物的時候,可以教他認認“價簽”上的數字。

只有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才能學好數學。因此,聰明的爸爸媽媽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寶寶在游戲中玩樂,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得到數學能力的培養。具體可采用以下方法:

1、.比遠與近
寶寶通過這個游戲可以了解遠與近的概念,同時,還能鍛煉控制力度的能力。游戲之前,要準備3顆小球和一條粗線。然后,將線拉直放在地上,爸爸媽媽與寶寶分別拿著一顆小球,看誰能將小球滾得離線最近。一開始,要告訴寶寶誰的球滾的離線近,誰的球滾的離得遠。之后,就讓寶寶自己判斷游戲的結果,比較哪個小球離線最近,那個離的最遠。

2.配配對
游戲之前,要先準備一些紅色、黃色、白色等顏色的小球。然后,任意取出一種顏色的小球給寶寶,讓他自己揀出顏色相同的小球,進行配對;爸爸媽媽也可以與寶寶進行“看誰拿得對和快”的游戲。通過游戲,讓寶寶學習分類、配對,以訓練他對圖形的觀察和判斷能力。

3.比厚與薄
爸爸媽媽先準備幾本薄厚不同的書,之后,自己拿一本厚些的書,讓寶寶拿一本薄些的小畫書,進行比較,比如,媽媽說:“我的書比你的書厚。”“你的書比我的書薄。”接著,再讓寶寶拿一本更厚的書,再讓他說上邊的話讓。其后,爸爸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類推,從而寶寶理解薄與厚的概念。

4.數一數
爸爸或媽媽與寶寶一起上樓梯,爸爸喊“開始”,兩人一起往上走,邊上邊領著寶寶數:“1個臺階,2個臺階……”數到10的時候,可以重新開始數。這樣反復多次,之后可以給出一個數字,讓寶寶自己數著,走上相同的臺階數。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690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