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帶著女兒逛街一直是閨蜜小邱的愿望,但之前寶寶年齡太小,就算小邱滿心希望最終也只能是以放棄告終。終于等到了寶寶能滿地亂跑的年齡,小邱迫不及待地帶著寶寶來到了心心念念的商場。
逛完整間商場小邱已是精疲力盡,正想坐下來好好休息一會,沒想到女兒突然在公共場合“求抱抱”,這讓滿手大包小包的小邱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小家伙明明都沒走多久,為啥又要抱抱?
望著女兒期待的眼神,小邱心中只有一個聲音:下次絕對不帶“小祖宗”出來逛街了。
寶寶小時候喜歡抱抱尋求安全感可以理解,但總有些寶寶即使已學會走路,依然對媽媽充滿依賴感,出門在外即使他們不累不困,也動不動要求抱抱,這讓媽媽很是頭疼,想拒絕又不知如何開口。
寶寶的這些“抱抱請求”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為什么學會走路后反而不?肯走了?寶寶求抱抱的背后的小心思
1)被人群淹沒
許多從業于幼兒教育行業的人都知道,與幼兒溝通時最好蹲下,保持雙方同一高度會讓寶寶感受到尊重感和安全感。這個在和媽媽逛街的時候是一樣的,在寶寶眼中,周圍的人都是高高的柱子。
即使爸媽一刻不停地牽著孩子,也很難理解寶寶行走在“巨人世界”的感受,一方面他們視野局限,新鮮感消失殆盡,這讓這些寶寶“感到不滿”,想讓媽媽抱起來,獲得更高的視野。
2)尋求安全感
擁抱可以給人帶來內心的安全感,這并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具有科學依據。
寶寶被媽媽抱時,體內激素“內啡肽”的水平會升高,這項激素的釋放不僅給寶寶帶來即時的安全感,有效緩解焦慮等消極情緒,還能促進寶寶長期的生長發育。
寶寶年齡尚小時,幾乎所有安全感都來源于父母,足夠的安全感能夠保證寶寶成長中內心的幸福感,童年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可能需要終其一生彌補過去的傷痛,甚至養成“討好型”人格,喪失自我認知,過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3)獲得安慰和動力
寶寶上街走累了,希望獲得父母的關注和夸贊,爸媽的擁抱對寶寶來說是種鼓勵,給予他們繼續前進的力量。這時寶寶的“求抱抱”仿佛是在向爸媽炫耀:看我走得好嗎?我是不是很棒?
抱或不抱怎么選才對?狠心不見的是錯,把控好度才關鍵
父母需要知道,抱抱對寶寶的成長有很大的同時,長時間接受寶寶的“抱抱”請求很可能使他們產生太強的依賴性,到五六歲還缺乏獨立性,不分場合時間就要父母抱抱。
抱抱同樣有限制,把握好度才是關鍵。
1)給予足夠安全感
每天要分配一定時間陪伴關注孩子,可以通過講睡前故事和一起玩游戲等方式增進親子關系。出門時一定要牽好孩子的手,路上再匆忙也不能停止和孩子的交流,如果中途要離開孩子,務必考慮安全問題,告知孩子自己離開的緣由及返回的具體時間,別讓孩子擔心。
公共場合下如果孩子的情緒可以得到安撫,即休息后繼續趕路,如果孩子情緒波動過大,不妨滿足他們的需求。
2)明確制定“抱抱”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求抱抱”不能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向孩子明確什么時候可以抱什么時候不能抱,該抱時別吝嗇,不該抱時別輕易妥協,否則會助長壞習慣的養成。
3)學會巧妙拒絕“抱抱”
如果孩子的請求不合時宜,父母不必順著他們的想法來,狠下心來拒絕他們,但請注意方式方法,及時安撫寶寶情緒,而后巧妙應對。
如果上街時寶寶走累要抱,媽媽可以這樣回應:“媽媽也很累,我們找地方休息一下再接著趕路吧!”如果寶寶想通過寶寶尋求關注,父母可以使用玩具、零食、故事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逐漸學會獨立。
各位寶爸寶媽,在“抱抱”方面,你家娃是死纏爛打型還是乖巧懂事型?你們是如何應對孩子請求的?快把各自的經歷和經驗在評論區與我們分享吧!
ps:本文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5933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