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鯨頭鸛喜歡吃什么(將粗狂美發揮到極致的)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說到鸛,最容易叫人聯想到的是這首詩,這首簡單卻不簡單的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在唐朝詩人王之渙這首《登鸛雀樓》里,詩人于夕陽西下之時,觀望猶如千萬頭黃牛奔騰的黃河注入大海,面對遼無邊際的大海,詩人發出欲觀千里之景的慨嘆,因為他知道,更美的風景在更遼闊、更遙遠的地方,而要欣賞更遼遠之地的美景,則須登上更高處。而我更愿意相信,詩人是騎在鸛的背上觀賞這一切美好風光的,扇扇翅膀,乘風而上,躍入云霄,如此一來,便能連同觀景之人一并收入眼底。??

鸛是一種常見的大型涉禽。而鸛與鶴長得是親戚一樣相似,如何區分它們的種類,是專門研究這些鳥的人才能得出的成果,因為古人也常把這三種鳥混淆在一起,尤其是白鸛、白鷺和白鶴。??
按照規律特征來分辨,仨伙計還是很容易區分的。首先,鸛與鷺在體貌上的區別最明顯的是:鷺飛起來時長頸和頭都縮肩上,頸蜷縮成“S”形;而鸛飛起來則更像一架殲擊機,脖頸伸展成直線,幾乎與肩垂直。??
鷺的羽毛比較稀疏,羽冠和蓑羽是高貴的象征,這是鸛所不具備的,鸛的羽毛就比較茂密,看起來鷺比較像“要風度不要溫度”的類型,鸛則是“有了溫度管你啥風度”的類型,尾巴上的羽毛則修得比較整齊。
??
其次,鶴長得更加纖細苗條,鸛則更有肉感。鶴的飛羽彎出一個弧度,覆住尾羽,比較鸛平齊的尾羽有型得多。??

圖畫中常出現的一樣題材名為“松鶴延年”,畫的無非是青翠參天的古松上翩舞著數只仙鶴,意寓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延年益壽。但古人可能是一廂情愿慣了,竟認為不能上樹的鶴能棲落于樹枝間,也不曾想其后趾長得離前三趾那么遠,要如何緊抓樹干呢?所以,留心的觀鳥人就知道,那落于樹梢間的并非什么仙鶴,而是四趾緊握樹枝的白鸛,要么就是同樣會上樹的白鷺。??
最后,是連瞎子都能辨別出來的特征區別,前提是他不是個聽力障礙者。只是因為,光聽他們仨的叫聲就能一下將它們仨辨別出來,鶴是鳥中仙子,叫聲或如寒風凄厲,或如鳴金嘹亮,是個高音演唱好手;鷺則是一條道走到黑的類型,叫聲單調得讓人想塞住耳朵,有時嘈雜得竟叫人想封住他們的嘴巴;而鸛,則是仨伙計中的沙和尚,成天奉“沉默是金”為不二法則,能裝聾作啞就一直悶不吭聲,是默劇演員就該向他們觀摩學習。??

如此一說,鸛就很容易從鷺和鶴這兩種高貴而愛臭美的鳥中拉出來了。??
然,真正將鸛的粗獷美學提升至頂峰的,無非是這長相特有萌點的鯨頭鸛。??

鯨頭鸛其實是鸛形目中自成一家的品種,它們身高1米2,體重4-7千克,翼展多可達2米半,頭特別大,是公認的世界上現存頭最大的鳥。更具特色的就是臉上碩大無比的喙,寬大粗壯的喙堪稱世界寬嘴之最,和雙眼長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令其整顆大頭神似鯨魚腦袋。羽毛黑如石板,灰灰的、白白的,加點綠色光澤,與那黃黃的大嘴倒是挺相襯。??
說來說去,還得說回這張萌點多多的大嘴,因為它們是非洲內陸的原住鳥,在當地原住民眼里,這張大嘴就是給他們做鞋子的版式的靈感來源,故而當地原住民叫它們“鞋之父”。??
“鞋之父”鳥會潛水,食物眾多,肺魚、六須鯰魚是魚肉大餐,甲魚和水蛇則是玄武宴,蝸牛配蛙肉則是法式大餐,而重頭戲則是手抓小鱷魚,真是一咬一個準,鱷魚對他們那個恨啊——??
清書,二零一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007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