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地鐵踹母親(地鐵暴躁母女臟話連篇)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插隊母女(婆孫)”風波還沒過去,又出現“地鐵暴躁母女”,看完這對母女的所作所為,只能更生氣。
圍觀者眼中的一幕:一家三口搭乘地鐵,爸爸明顯不舒服的樣子,低頭休息,孩子應該是生病了,看起來比較虛弱,最初一家三口坐了三個位子,之后隨著人流量增加,媽媽抱起來孩子,空出一個座位,這個時候中氣十足的孕婦上場了。

孕婦和媽媽上地鐵后,來到了這一家三口的面前,提出要讓男士讓座。
男士并沒有聽清楚,孩子的媽媽就抱起著孩子,往孩子爸爸這邊靠了靠,讓出一個很大的位置。
但是孕婦不滿意這種結果,嚷著讓男士讓座,理由是你一個大男人竟然霸占了“愛心座位”,并表示“你一個大男人霸占愛心座位,難怪會頭暈?!?/strong>
跟孕婦一起的媽媽也不是省油的燈,出言不遜,大意是說“你們還帶個孩子,這是你們給孩子做的好榜樣!”
因為孕婦和媽媽出口成臟,雙方互相爭執,孕婦動手打人,有了這出鬧劇。

當事人,孩子的媽媽針對網上的熱議做了完整的回應,圍觀者描述的大致情況和她自述的重合,她表示當時很生氣,因為對方不依不饒,出口成臟,“撕碎的心”都有,但是考慮到懷里還抱著孩子,不想惹事情,最后還是克制住了。
孕婦和她的媽媽到站下車了,一家三口去了兒童醫院。

地鐵“咆哮母女”讓人想起來前不久高鐵上孕婦和一個嬰兒的媽媽大打出手。
公道自有人心,雖然說都是特殊群體,但是相對比完全不懂人事的嬰兒來說,孕婦還是能夠控制個人情緒的,如果無法控制,只能說明她們在放縱自己的情緒。
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連嬰兒都沒有了哭鬧的權利”,那這個社會得多苛刻。
孕婦是一個特殊群體,這是肯定的,孕期激素分泌很程度地影響了個人情緒,很多人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當然能夠理解。
但是這不代表孕婦可以為所欲為,可以毫無道理,完全失去了道德標準和底線。
“孕婦”不能成為一些個別素質低下的人的保護傘,孕婦群體還是能夠分清黑白,辨別好壞,有基本的道德準則的。

這位抱著孩子的媽媽在回應中說,當時非常生氣,因為對方的囂張跋扈,和出口成臟,簡直無法忍受。
但是考慮到生病的孩子,考慮到對孩子的影響,她和孩子的爸爸還是選擇了克制。
特別能夠理解這個媽媽所說的情況,以小窺大,她和孩子的爸爸一定是非常負責的家長,也一定給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空間,相信他們的孩子會健康成長起來,不會因為生活中飛入的一些不招人待見的“蒼蠅”而影響了成長的節奏。
帶孩子外出,如果遇到了個別低素質的人,或者強勢不講理,或者其他情景,家長忍得一時的氣憤,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不管是這一對“地鐵暴躁母女”,還是四川那一對“插隊婆孫”,如果換一種溝通方式,換一種解決方法,都會毫無波瀾地把生活進行下去。
“插隊婆孫”被陌生人提醒“不要插隊”的時候,但凡態度好點,講清楚自己的困難,其他人都能理解,看在老人的份上,也會對“平移”表示寬容。
而這對地鐵母女的經歷更是如此,他們但凡能夠好好溝通,哪怕還是想要坐“愛心座位”,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對方也不會說什么,也會給她讓出座位。
但是這些人就偏偏要用自己的氣勢來壓倒人,顯得自己高人一等,用語言和行為來侮辱別人,行為上引來非議。

還是那句話,家庭的情緒會傳染,一個家庭的成員面對事情的態度和處理事情的方法,是有相似之處的。
那位孕婦的母親怒目圓睜怒懟一家三口,說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好的榜樣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到自己的這種慣性行為,對女兒肚子里的孩子的影響。
大概這種人,也不在乎這種影響,反正她們會覺得自己沒吃虧,可是這種咄咄逼人的氣勢,就不利于社交,這已經是吃了大虧了。
和諧溝通,對方會感到很舒服,自己也能順利達成目的,何樂而不為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176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