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三歲寶寶哭鬧倔強是什么原因(三歲寶寶對抗心理)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包包媽媽為什么專門把這個題目寫一期呢,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昨天包包的反應。
昨天包包的表現特別讓人失望,在日常的玩耍、吃飯、行為上過多的頑皮,以至于包包媽媽白天都在對包包啰啰嗦嗦的教導,甚至還有點兇。
但對于包包媽媽的持續教導,包包不但沒有及時改正,甚至有點對抗心理,包包媽媽說某某某行為不對不能做,包包偏要去做等等。
晚上的時候包包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輕輕的略帶委屈的對我說“媽媽,你是壞人”,我當時就很震驚:“小寶,媽媽為什么是壞人?”,“因為你老是兇我!”。
以上情況相信很多寶媽在孩子的這個階段也會遇到,那么我們接下來就要說說如何能緩解三歲小寶的這種對抗心理。

首先,我們要了解,小寶寶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在超市里,三歲大的包包拎著袋子跑了一會兒,差點撞上人。他打算把架子上的零食打開一會兒,這讓包包媽媽很不高興。包包媽媽責罵說:“不要亂跑!不要亂開零食,你還沒付錢呢!”
但是你越說不,他就越想這么做。他還在超市里跑來跑去,直到被媽媽打了。
為什么我們對孩子說的“不”越多,他們就越想這么做?
這是因為3歲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行動。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想獨立探索未知世界,不喜歡被成年人束縛。
當成年人說“不”時,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他們想嘗試“我只是想這么做,看看結果會怎樣”

孩子們似乎“不聽話”。事實上,孩子們會與父母對質,以證明他們更有自信、判斷力和更好的大腦發育。
專家們曾對2-5歲的兒童進行過一項實驗。結果表明,80%的強抵抗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獨立判斷能力;
在抵抗力較弱的兒童中,只有24%的兒童長大后能夠獨立行動,但他們獨立判斷事物的能力仍然相對較弱,并且經常依賴他人。
換句話說,叛逆的孩子越多,他們就越能成長為個性健全、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強的人。

那么,怎么解決呢?
1、要肯定消極的“不要”會激發孩子的抵抗,而積極的“不要”會直接告訴他們能做什么,引導孩子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
例如,當你想說“不要打你妹妹”時,你可以用“你可以輕輕地觸摸你妹妹的手”來代替
當你想說“不要亂丟垃圾!”,可以用“請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謝謝”來代替
當你想說“不要到處跑”的時候,你可以改成“跟著你媽媽走在人行道上”
有了相似的含義和不同的表達方式,你會發現孩子們似乎變得順從,不再到處反對我們。

讓孩子們做出選擇可以給他們一種參與感。對于自我意識較強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會非常滿意。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受到父母的重視,他們自然會順從。
例如,如果孩子拒絕洗澡,我們可以讓他選擇“小海豚和小烏龜都想和你在水里玩。你想帶誰去?”
3、主動示弱包包和包包媽媽去超市購物。在回家的路上,他哭了,讓媽媽抱著他。母親對他說:“看,媽媽背了很多東西。太重了。媽媽幾乎被壓扁了。你能握住媽媽的手,給媽媽一些力量嗎?我們一起走回家好嗎?”
聽了之后,包包向媽媽伸出小手,和媽媽一起走回家。
及時的軟弱會讓孩子覺得別人需要他,給他成就感,讓他難以抗拒別人的要求。

包包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爬山。當他出門時,他挑選了一雙漂亮的鞋穿上。包包媽媽對他說:“我們要走很長的路才能爬山。穿運動鞋是合適的。如果我們走得太久,我們的腳會疼。”
但包包一直要穿這雙。他哭了,拒絕換鞋,包包媽媽怎么哄都沒用。
包包爸爸氣憤地對包包說:“這孩子怎么這么固執不聽話呢?”說完,包包哭得更厲害了。
包包媽媽沒有立即責罵包包。想了一會兒,他找到一個包,放在運動鞋上,對包包說:“你一定要穿這雙鞋是嗎?”
包包點點頭,包包媽媽繼續說道:“那你就可以穿了。我會給你帶上你的運動鞋。如果你覺得腳痛,告訴我,我們會換鞋的,好嗎?”
于是包包高興地出去了。爬山時,她走了一會兒,積極地對包包媽媽說:“我得換鞋了。運動鞋適合爬山?!?/p>
孩子們反抗和不服從。許多父母很容易生氣。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會生孩子的氣,但生氣后會后悔。
當孩子反對我們時,我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耐心,盡量保持冷靜的態度。如果這不是太危險的行為或原則性的問題,那么讓孩子堅持自己的觀點并不重要。
當孩子哭泣時,接受孩子的壞心情,理解孩子堅持自己觀點的原因,并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今日討論】你家寶寶在哪些地方讓你頭疼呢?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19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