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文/安娜媽媽
大嫂懷上二胎已經5個月了,昨天才去醫院做了第一次產檢,結果醫生的話讓她嚎啕大哭:孩子沒救了,為了大人安全趕緊引產吧。
原來,大嫂覺得自己已經生過一胎了,有“經驗”,懷上二胎后人又懶洋洋的,就一直拖著不去產檢。可是現在5個月了還一直沒感覺到胎動就去了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孩子早就胎死腹中,實際只長到8周大。
大嫂哭得很傷心,也覺得很后悔,一直不相信這種事情怎么會發生在她身上,生第一個的時候明明很健康的啊。醫生說,大嫂的這種情況叫“胎死不下”,有些胎兒,在肚子里停止發育了,媽媽卻沒有表現任何癥狀,不流血也不腹痛,這樣的情況不止大嫂一例。
醫生也再次強調了,懷孕本來就是一件需要持續關注的事情,尤其是二胎,很多都是高齡媽媽,出現胎兒異常的幾率就會高一點,如果再忽視產檢,會導致妊娠及分娩風險大大升高。
但是總有那么一小部分媽媽仗著以往“順利”的生娃經驗等各種原因,不愿去產檢,覺得在家安心養胎就足夠了。甚至很多媽媽都不知道該在什么時間段去檢查些什么,這樣是不對的哦。
下面就給準媽媽們介紹一些產檢的時間和項目,幫助準媽媽做好孕期保護工作。準媽媽必看,最好收藏著!
什么是產檢產檢就是產前檢查,又稱圍產保健,能及時了解孕婦身體情況及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保障母親和胎兒的健康和安全,做到優生優育。
產檢時間表這可是重點啊,敲黑板,快拿小本本記下來!準媽媽們在醫院檢查了確認懷孕之后就要定期做產檢哦!

第1次產檢:懷孕12周
準媽媽在孕期第12周時正式開始進行第1次產檢。一般醫院會給媽媽們辦理“孕婦健康手冊”。日后醫生為每位準媽媽做各項產檢時,也會依據手冊內記載的檢查項目分別進行并做記錄。
第2次產檢:懷孕13~16周
除基本的例行檢查外,準媽媽在16周以上,可抽血做唐氏綜合征篩檢,并看第1次產檢的抽血報告。如果唐篩沒通過,需要在16~20周開始進行羊膜穿刺,主要是看胎兒的染色體異常與否。
第3次產檢:懷孕17~20周
在孕期20周做超聲波檢查,主要是看胎兒外觀發育上是否有較大問題,醫生會仔細量胎兒的頭圍、腹圍、看大腿骨長度及檢視脊柱是否有先天性異常。
第4次產檢:懷孕21~24周
大部分妊娠糖尿病的篩檢,是在孕期第24周做的。如準媽媽有妊娠糖尿病,要采取飲食調整,如果調整飲食后還不能將餐后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則需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控制,孕期不能使用口服的降血糖藥物來治療,以免造成胎兒畸形。
第5次產檢:懷孕25~28周
此階段最重要的是為準媽媽抽血檢查乙型肝炎,目的是要檢查準媽媽本身是否攜帶乙型肝炎病毒,如果準媽媽的乙型肝炎兩項檢驗皆呈陽性反應,一定要在準媽媽生下胎兒24小時內,為新生兒注射疫苗,以免讓新生兒遭受感染。此外,梅毒血清試驗跟艾滋病抗體的檢查也是為了更加確保寶寶的安全哦。

第6次產檢:懷孕29~32周
醫生要陸續為準媽媽檢查是否有水腫現象。由于大部分的子癇前癥,會在孕期28周以后發生,如果測量結果發現準媽媽的血壓偏高,又出現蛋白尿、全身水腫等情況時,準媽媽須多加留意,以免有子癇前癥的危險。
另外,準媽媽在37周前,要特別預防早產的發生,如果陣痛超過30分鐘以上且持續增加,又合并有陰道出血或出水現象時,一定要立即送醫院檢查。
第7次產檢:懷孕33~35周
到了孕期34周時,準媽媽要做一次詳細的超聲波檢查,以評估胎兒當時的體重及發育狀況,并預估胎兒至足月生產時的重量。一旦發現胎兒體重不足,準媽媽就應多補充一些營養素;若發現胎兒過重,準媽媽在飲食上就要稍加控制,以免日后需要剖宮生產,或在生產過程中出現胎兒難產情況。
從33周開始,產檢應變為每周一次,每次檢查的內容沒有明顯的變化,如:測量體重、宮高、腹圍、心率、血壓、胎心,定期測量血尿常規等項目。不同的是,我們要開始做胎心監護了。
第8次產檢:懷孕36周
從36周開始,準媽媽越來越接近生產日期,此時所做的產檢,以每周檢查1次為原則,并持續監測胎兒的狀態。
第9次產檢:懷孕37周
由于胎動越來越頻繁,準媽媽宜隨時注意胎兒及自身的情況,以免胎兒提前出生。
第10次產檢:懷孕38周
從38周開始,胎位開始固定,此時準媽媽應有隨時準備生產的心理。有的準媽媽到了42周以后,仍沒有生產跡象,就應考慮讓醫師使用催產素。

好啦,上面關于產檢的時間和項目的介紹,準媽媽們都清楚了嗎?不過準媽媽也不用過于焦慮哦,只要媽媽們做好每次產檢,安心養胎,寶寶在肚子里肯定會乖乖的啦~
祝每一位媽媽都健康好孕哦~
親寶寶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系授權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274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