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朱熹勸人不要囫圇吞棗(朱熹問友人為啥叫)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文/玉簫苒
編輯玉簫苒
前言近日,網(wǎng)上的各種爆炸新聞蜂擁而至,娛樂上,胡歌榮升爸爸,妻子生下了一位小公主。

國際上,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公開彈劾拜登并聲稱:
我如果是總統(tǒng),可迅速促成俄烏和解,我還會在24小時之內(nèi)達成和平協(xié)議。并且我的個人魅力會讓美國遠離戰(zhàn)爭。還公開批判拜登!
由于拜登的軟弱無能,已經(jīng)把我們帶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邊緣
網(wǎng)友回復:建國同志果然在臺下是最清醒的!
除了這些新聞,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又有內(nèi)涵的梗也是火遍大江南北!
最近“買東西為什么不叫買南北?”引得大家議論紛紛,可謂是熱火朝天!就跟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
朱熹就曾問過這樣的問題,一個年僅10歲的小朋友卻給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說出來更是讓男女老少臉不禁一紅。大家也再次被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魅力所折服!
不僅這個代名詞,還有許許多多我們?nèi)粘K玫脑~,例如,“露馬腳”為何叫露馬腳而不是叫露人腳呢?“馬虎”又為什么叫馬虎而非羊虎呢?“老頭子”為什么又叫老頭子不叫老腳子呢?
相信這些夠大家飯后茶余吃瓜的了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其中的蘊意吧!
敲竹杠 混社會還是需要懂點“潛規(guī)則”
近年來開車遇上“碰瓷”的新聞可謂是不少;宋小寶的小品《碰瓷》更是有趣的反映了碰瓷人與被訛人的心理狀態(tài)。
讓觀眾開心的同時,更是讓大家了解了什么是“碰瓷”,以防被惡意詐騙。

這么“聰明”的賺錢方法古人更是司空見慣。而古時的碰瓷訛人叫“敲竹桿”,如果穿越回古代,不提前做好功課,指不定就被敲竹桿了!

所以,無論在那哪個年代生活,懂點社會代名詞的蘊意對自己還是大有用處的。
而“敲竹杠”的由來與走私竟有著密切聯(lián)系。
清代,由林則徐牽頭嚴禁走私貨物,所以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某水運奸商竟然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剖開嫩竹藏進煙土,想僥幸躲避檢查。

當商船行至紹興碼頭,該關卡一位老師爺走上船用煙竿敲得竹杠“咯咯”響(混江湖還是需要點真“本事”呀!),狡猾的老師爺對商客蔑視一笑,商客連忙從兜里掏出數(shù)兩銀子塞給師爺,請求不要再“敲竹杠”。要放在現(xiàn)在,兩位應該在牢房縫扣子了。
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其實,真正能被人們記住并用來教育后代的都是一些反面教材,這樣才能引起大家的關注,起到教育的作用。
這下知道敲竹杠的意思的你,是不是做事會更加認真,做人更加正直了呢?
吝嗇:畫大餅大家肯定知道“吝嗇”是形容人小氣,摳門。但是卻不一定知道這竟是兩個人的名字。一般說吝嗇都是指別人。殊不知,這和“一個巴掌拍不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從前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李吝,一個叫王嗇,這兩人關系好的就跟真兄弟一樣,那你可能納悶了?既然關系這么鐵,怎么會和吝嗇有關呢?
關系好是好,但這人的品質(zhì)還是有待考究,李吝打小就小氣,這不遇到中秋送禮了嗎?礙于面子,但又舍不得買月餅,于是就畫了個月餅給王嗇。送禮當天,王嗇兒子發(fā)現(xiàn)李吝是個小氣鬼,于是又畫了個大冬瓜以表謝禮,這讓王嗇知道后氣的七竅冒煙,大發(fā)雷霆。
于是,周邊鄰居一傳十,十傳百的流傳開來,自此以后,“吝嗇”就被用于形容小氣,摳門之人的。
裝蒜:水仙不開花“你不要裝蒜”,一般在找人算賬時對方裝糊涂時就會常用這個詞兒。

那么“裝蒜”源自哪里?又有著怎樣有趣的故事?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真的是辛苦先輩們了!
相傳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想要到江南去游玩一趟,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便稱贊了一番,表示此地收成不錯!看來管理的不錯!
于是翌年冬天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jié)青蒜尚未長出。為討好皇帝,當?shù)刈宰髀斆鞯墓倮艟筒钊税言S多水仙移植到一起,以假亂真,想就此蒙蔽皇帝的眼睛,乍一看好像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贊不絕口。

這位走了“狗屎運”的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能瞞的了皇帝,但是瞞不住百姓雪亮的眼。季節(jié)都不一樣能長出和去年一樣的青蒜嗎?打這以后,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
“吃醋”吃醋一詞通俗之至,生活中幾乎都是剛在一起的小情侶,看不得對象與異性走的近,從而導致吃醋鬧脾氣。

然而這個名詞的來歷可能會讓你破涕而笑,在一妻多夫制的時代,愛“吃醋”的人豈不早被氣死八百回了。而故事的由來還真和你想的差不多。
《隋唐嘉話》里記載,有一次唐太宗賜給管國公任瑰兩位美女,然而任瑰帶回去之后不久就出事了。因為他的老婆大人非常生氣,容不下丈夫身邊再有女人,一時發(fā)狠用藥毀壞了兩位美女的秀發(fā)。

太宗皇帝聽說后很是生氣,馬上召見任夫人,指著旁邊準備好的一壇子“毒酒”威脅說:
“婦人妒忌,理當七出。如能改行無妒,則勿飲此酒;不爾,可飲之。”
任夫人眼看被逼無奈,寧愿死也不愿與其他女子共同侍奉自己的丈夫,毅然決然的答到:“寧妒而死。”擼起袖子抱起壇子一飲而盡。
可是,飲酒之后的任夫人并沒死,而是感覺嘴里酸酸的,眾人大笑。沒想到壇里裝的是美味的香醋。皇上也被其妻的行為尷尬不已,當時就說,你們家的事情我這個皇帝也管不著了。結(jié)果“吃醋”一詞便由此流傳開來。
“馬虎”——教育馬虎這個詞可算是家喻戶曉,每當孩子學習不認真的時候,家長都喜歡用馬虎這個詞來形容。可是,小明對馬虎這個詞又非常感興趣,隨口就堵住了他那愛忽悠的老爸的嘴,問道:“馬虎為什么叫馬虎,而不叫羊虎呢?”
爸爸本來想再隨便忽悠一下小明的,面對兒子一臉的好奇,爸爸去請教了他的爸爸,也就是小明的爺爺。

爺爺這時說:“你還教你兒子寫作業(yè),搞半天還被兒子給難住了,哈哈。”其實,這個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還是因為大家對這個詞的由來很感興趣。
相傳,從前有一個賣藝的畫家,喜歡換一些動物畫。有一天,他在畫一幅《猛虎下山圖》但是呢?本來還認真畫畫的他,被路人一問,就隨筆在虎頭下面畫了一個馬身,你說你,這到底是馬還是虎吧?眾人紛紛議論,這還好,只是大家吃瓜而已。

后來,這畫家竟然還把自己的兒子帶偏了,一會說畫的是馬,一會又說畫的是虎,搞的倆兒子暈頭轉(zhuǎn)向,最后老畫家還為自己的不認真買了單,因為自己的倆兒子都因分不清是虎還是馬闖了大禍。大兒子把馬當成虎射死了,小兒子把虎當成馬被老虎吃掉了。
故事的結(jié)局雖然令人毛骨悚然,但的確給畫家和后人留下警惕。做事不要馬虎,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長是孩子永遠的學習榜樣。

所以,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更要實事求是認真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最好的教育。爺爺說完了“馬虎”的由來,爸爸感到羞愧,承認自己以后一定會好好教導小明,絕不馬虎。于是這個詞就流傳下來。
“老頭子”為啥不叫“老腳子”中國自古就喜歡講究對稱,無論是建筑,服飾,還是說話,無一不喜歡使用對稱。等等,
那我想問了,“老頭子為什么不叫老腳子呢?”多對稱。
我們經(jīng)常聽見老奶奶喊老伴老頭子,我一直以為這里面是帶著點個人情緒在的。哈哈!其實真正的老頭子的由來可有一番來頭哩!
據(jù)記載,夏日炎炎的午后,紀曉嵐正在房里翻閱書稿時,因天氣太熱,于是就換上了短袖褲衩,古人也怕熱呀!誰知這時,不怕熱的乾隆皇帝竟頂著大太陽來找小紀“玩”。紀曉嵐嚇得就如同你被你爸媽發(fā)現(xiàn)半夜不睡覺還在玩手機一樣的心情。
哈哈,這下你懂他為啥嚇得鉆桌子地下了吧。

過了一會兒,他以為乾隆皇帝已經(jīng)走了,便問館中人:“老頭子已經(jīng)走了嗎?”話音剛落,發(fā)現(xiàn)乾隆皇帝就在他身旁坐著。乾隆雙眼冒火盯著紀曉嵐:
“老頭子”三字作何解釋?”
誰知,紀曉嵐從容答道:“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頭,父母天地又謂天之子,簡稱為“老頭子”紀曉嵐的急中生智真是沒點文化都不行,多虧他曾讀書多,否則惹怒皇帝,恐怕吃不了兜著走。

那么重點來了,“買東西為什么不買南北?”
對這句話的探索我們還需要穿越到漢朝,唐朝,宋朝,去參觀一下這些屬于那個朝代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建筑設施,去拜訪一下朱熹,張謇。
也許會讓你我頓時醒悟,明白其中的含義其實就是對當時朝代的經(jīng)濟政治的描繪與點綴!
現(xiàn)在,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各朝各代對“買東西”的不同說法吧!
說法一,在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當時張謇出使西域,把我們東方的東西帶到了西域,因此叫“買東西”。

說法二,繁華的唐朝,在長安的東面和西面各有一個市,分別叫東市和西市,正如《木蘭辭》里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看來詩詞也是創(chuàng)造新名詞的源泉呀!于是買東西一次又有了新的詮釋。
說法三,大家都知道在宋朝盛行五行學說,所以關于“買東西為什么不叫買南北”又有了新的說法。
曾有一則小故事,宋代理學家朱熹有一天去找他的好朋友盛溫和玩,正逢其挎著籃子上街,朱熹問:“盛老弟,你干啥去?”盛答:“俺去買東西”朱又曰:“買東西為什么叫買東西,不叫買南北呢?

盛答:“五行,金木水火土,水火土是日常見的,不值錢,而且水會從籃子里漏出來,火會把籃子燒著,土沒啥大用。所以大家不需要買,而木和金那用處可大著哩。木和金又代表著東和西,這不就叫去買東西嗎?”
盛哈哈大笑,老朱也大笑,今日真是漲見識了,哈哈。
為什么罵人又要罵“不是東西”呢?因為如果人不是東西,那就是南北了。
南屬火,北屬水,在文言中,“水火”指的是大小便。所以,罵人不是東西就是說人是大小便,相當于現(xiàn)代罵人話“臭大糞”。
以上幾種說法都是對“買東西”一詞不同的詮釋。有趣,甚是有趣呀!這下可讓飯后茶余的我們有瓜吃了
“買東西為什么不能叫買南北?這其中可蘊含人生的大智慧哩!
大家都知道“吃飯”有很多雅稱和別稱,隨便列舉出來都有好多“就餐,洗塵,接風,送行”。都可以替代吃飯一詞,但買東西它確無詞可替代,也沒有更合適的詞來替代。

如果我們把“買東西”當成一個普通的人來看,他為什么能被大家記住,并且常掛于嘴邊呢?
因為他很純粹,他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買東西”,他沒有大富大貴,卻依然被大家所追捧,他也沒有向所有人證明他有多厲害,確可以讓大家感覺和他在一起很輕松很愉快。所以,當人們在工作,生活之余喜歡購物買東西呢!

因為它很專一,一生只做一件事“買東西”。它向所有人展示如果你有自己的目標與信仰,你就可以活的很精彩,活的很通透很簡單!
如果它真的存在,我覺得它也一定會是大家心目中所追捧的偶像!
從“買東西”一詞身上筆者看到的不僅是大家對它名稱的有趣評說,更是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的溫度和力量,領悟到它的智慧!
有趣,甚是有智慧!

在今天看來,它表達了大家最直接的想法和意愿,讓人讀起來很輕松,理解起來很簡單。所以,不只古人喜歡用,我們更是如此!
中華文化的博大進深,源遠流長,將在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接力下去,發(fā)揚光大!
“買東西為什么不叫買南北?”子子孫孫又開始議論紛紛,無窮盡也!
結(jié)語其實,仔細深究這些我們常用的代名詞的深意,我們可能才會真正去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力量,才能真正對我們的文化感到驕傲與自豪。
這不僅是對國人的一種知識的普及,更是對外發(fā)揚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這就是文化輸出。
壯大我們的文化實力!讓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國文化,體會中國文化的力量,這是我們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這一輩人的責任,我們應當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一代接一代,一代傳承一代!

除了這些簡單的代名詞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典故成語故事的由來,每一個你只要細心探究,都會嗅到文化的味道,品出中華文化上舌尖上的美味。例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牡涔?失馬焉知非福,烽火戲諸侯,倒拔垂楊柳,還有成語鶴立雞群,雞飛蛋打,南轅北轍,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等…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466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