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隱秘的角落可怕 隱秘的角落曾經的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從草根寫手到“推理之王”
2020年夏,一部名為《隱秘的角落》的網劇以強絕的姿態高居熱搜榜前列,沒有豪華的明星陣容,沒有高昂的制作成本,卻憑借緊湊的劇情、虐心的反轉以及演員們扎實的演技讓無數觀眾直呼過癮。

劇中秦昊飾演的張東升、張頌文飾演的朱永平等角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爬山”、“小白船”等梗更是直接火到出圈。

其實這樣的成功并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2017年,根據同名小說翻拍的網劇《無證之罪》就已取得過同樣喜人的成績。而不論是《無證之罪》還是《隱秘的角落》的原著《壞小孩》,他們都出自同一作者——紫金陳的“推理之王”系列
從網絡爽文到社會派推理
最早零幾年開始在天涯論壇上連載小說爽文、到最后轉至社會派推理,作品被翻拍大火;紫金陳一路走來,除了文字上有所進步,更多是重心上的改變。
如果說中期“高智商犯罪”里的懟天懟地還透露出老陳的年輕氣盛,那么“推理之王”開始則是實實在在用一支冷筆寫盡人性冷暖。

它好的社會派推理仍然有著作為一部推理小說該有的驚艷卓絕的部分,比如《無證之罪》中的主角駱文犯下連環殺人案的動機竟是為了讓警方重視一起無頭懸案;《壞小孩》中的朱朝陽用一篇半真半假的日記將處境兩極反轉;
但它同時還要反映出某些人性、社會層面的問題——簡單來說,既要虐心,又要虐的合理,虐的讓讀者心服口服。

《長夜難明》作為“推理之王”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我心中紫金陳的作品巔峰
話說回來,一本推理小說先被翻拍成電視劇,然后又被做成游戲,或許就連紫金陳本人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受歡迎到這個地步吧。

影視化和游戲化評判標準
那么《隱秘的角落》作為一款游戲而言究竟如何呢?
先說我的結論——優缺點都十分明顯。這是一個不錯的評價,優缺點明顯意味著有特色,有值得被記住的地方,起碼比各方面都平平無奇來的要好上許多。
首先,評價一本書、一個IP影視化是否成功,大致可以從服化道以及劇情是否貼合這兩方面入手。

不像許多爛劇主角再窮也穿得光鮮亮麗,住的寬敞舒適
前者在劇中做的非常不錯,不論是選角及演技,還是在場景的搭建、成片的濾鏡上,都仿佛讓我們置身到書中的世界當中;后者就薄弱了許多,或許是為了易于過審,或許是為了方便拍攝,原著的劇情在條條框框的限制下被迫做出了許多刪減和改動,尤其是后半部分,幾乎重新書寫了一個結局,這對幾位主角的刻畫、以及整體邏輯的縝密度上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因此,雖然《隱秘的角落》從名氣上來講遠大于《壞小孩》,但在我眼中充其量也只算是差強人意。
說完影視化,其實評價游戲化的標準不外乎如是,只需在后面加上一條“好玩與否”就足以。那么當《隱秘的角落》變成一款游戲,它究竟好在哪里,又不好在哪里呢?

最讓我感到驚艷的當屬它在敘事方式上將時間循環和插敘相結合,造就出一種脫身于網劇,卻又煥然一新的體驗。
比如原劇將暑假前的最后一場考試作為開頭,但在游戲中,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張東升的追逐戰,將如此高能的片段作為序章,自然更容易引起玩家的興趣。

隨后畫風突轉,來到了第一章朱朝陽的家中,彼時剛才經歷的心驚膽顫還歷歷在目,于是這個看似平常的家中也充滿了一股不可名狀而詭異的氛圍,制作組也確實沒有讓玩家失望,他們將朱朝陽的母親塑造成一個更加極端的形象,甚至有著一塊可以控制時間的手表,試圖在循環中將兒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于是原本講究現實和邏輯的社會派推理劇本硬生生有了一個奇幻 驚悚風格的開頭,但也正是這樣大膽的設定,讓開頭充滿了新鮮感,也讓嘴刁的讀者和劇迷們有動力能夠游玩下去。
甚至為了點題,表達自己對“隱秘的角落”的理解,制作者們還在游戲中設置了一個內心空間的異世界,通過場景中的特殊海報進入,主角可以通過收集不同地點的幻燈片,放入到異世界中的放映機內,從而前往不同時間、不同地點。

在第一章的結尾,朱朝陽偷到了媽媽的手表,從這個被時間困住的家中逃了出來,接下來的時間里,玩家們將和他一邊收集幻燈片,一邊重拾失去的記憶。
這樣的敘事方式,既避免了和原劇劇情的高度重復,也為游戲性預留了更充足的空間。
至于服化道方面,不論是在建筑場景還是人物形象上都十分還原,雖然真人變成了動畫,仍能一眼就分辨出對應的角色,畫面濾鏡的年代感也非常到位,看起來不容易讓人出戲。包括許多細節和彩蛋的設置也是讓我發現時頗為驚喜
比如進入書店后的第一個書架最下方一排相繼放著《全網公敵》、《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三本畫冊,前兩部是Aluba工作室已經發行的游戲,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個預告呢?

此外,本作對于恐怖橋段的營造把握的十分到位,許多次都讓我我雞皮疙瘩蹭的就起了一身,單看第一章就有不少這樣的時刻:
朱朝陽的媽媽總會在意想不到的瞬間出現在廁所的鏡子里、游戲機的屏幕上、客廳的衣架后···比如當我自以為終于從7月13日逃離出去,卸下了一身防備沉沉睡去,但媽媽卻偷偷摸進臥室打開鎖著的抽屜,拿出日記,將開頭緩緩念出···

這種恐懼感不是純粹來源于詭異的音樂或緊張的氣氛,或是什么低級的jump scare,而是讓我聯想到自己現實中小時候犯錯時被媽媽管教的經歷,比如偷看電視、偷玩游戲被發現時的那種心虛,相信大家都不難理會。
簡單概括,《隱秘的角落》作為一款改編而來的游戲,已經非常接近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如何讓游戲盡可能新穎的同時又要保留老故事的精彩之處。

之所以用接近,是因為離真正達到那個平衡尚有一定的距離。接下來要講的,就是游戲目前存在的許多明顯的不足:
首先我們在前面提到了,本作沒有按照時間順序去復述原著的故事,也沒有將游戲按部就班的做成一個AVG或是互動式電影,而是將故事碎片化,做成了一個類似冒險解謎題材的2D橫版游戲,最大的好處在于讓玩家有更高的自由度,拔高了游戲性的上限。
但是在我看來制作組并沒有充分利用這段被拔高的上限。
或許是制作組的不自信,害怕大段的劇情會讓玩家感到無聊,因此他們想方設法的加入了許多互動,但是太多小到吃飯、洗臉、做作業這樣的瑣事也要去強行參與一下,實在讓我有些心累。

你甚至可以在游戲中做暑假作業
至于每章必不可少的又臭又長的追擊戰(部分章節還不止一次類似無聊的設置,比如第一章中偷手表的環節;后續章節中躲避時的屏息玩法其實還不錯,但是在正確時機按下空格的反饋太弱,導致手感很差,建議模仿音游增加對應的音效或者動畫效果),更是幾乎全稱沒有給玩家帶來正向的反饋,幸好制作團隊也是在游戲發布后的幾天里加班加點連續更新,相繼加入了跳過選項。

游戲內固然存在一些比較精妙的解謎:
第二章在少年宮樓梯上的追逐戰,需要根據樓梯墻面上照片中朱晶晶的眼神選擇正確的走向,讓我聯想到了《超閾限空間》中的樓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張東升辦公室內的謎題也算環環相扣

但大部分謎題不僅設置并不出彩,還需要大量的折返、跑圖,讓我頓覺索然無味。
互動、解謎的平庸和我對游戲期望的高度并不相襯這是其一;其二,在制作組大費周章搞出來的“碎片化敘事”面前,本作的劇情和人物刻畫也屬實有些薄弱。
在原著《壞小孩》中前半部分張東升在殺人,還是乖小孩的朱朝陽則遇到了“壞小孩”普普和嚴良(原著中叫丁浩),雙線并進、脈絡清晰;后半部分兩條線并成一條線,普普和嚴良展現出了他們作為孩子保留著的天真、善良的一面,朱朝陽則在和張東升的博弈中逐漸轉化為第二個張東升。

多線程多角度的情節把控是社會派推理小說重要的特點,可惜改編后因為大量劇情方面的刪減和改動,在劇中并沒有很好的呈現出來,因此我前面提到網劇《隱秘的角落》只能勉強讓我滿意;而到了本作中,由于全程采用朱朝陽的視角,則是徹底只剩單線了,原著結尾最重要的日記也不剩半點戲份。

我一開始還以為這本日記也會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一些沒有那么重要的改動我就不一一詳談了(比如第一章中將朱朝陽媽媽塑造成一個極端性格的母親,本來我以為是伏筆,結果后面壓根就沒有他媽媽的戲份,這樣的改動就非常多余,讓我覺得是為了給第一章強行加個追逐戰)

按照原著的描述,朱朝陽為了長高十分自律,也不會不想喝牛奶,這里的牛奶只是作為時間循環的一個記憶點

總結
或許是受限于體量、成本等方面因素,本作所講述的故事多少有點稀碎——張東升殺害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妻子,他是一個嗜殺成性的魔頭?葉馳敏是誰?朱朝陽在學校經歷了什么?為什么朱朝陽和張東升是一樣的?····這些問題或許會讓一個不了解原著原劇的玩家抓狂。
至于解謎等玩法方面的不足,則讓我看到了制作者首次改編影視作品的不自信——害怕探索太少、害怕解謎太難、害怕劇情太多太長太難懂···

而對于那些原本就非常熟悉這個故事的玩家,比如我個人來說,本作確實有讓我能感到眼前一亮的地方,還原的服化道、大膽的敘事手法,讓我從一個舊瓶中舀出了新酒;或者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恐怖游戲的玩家,那么本作應該也挺對你的胃口。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584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