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奶奶不想讓孩子去學習怎么辦 奶奶請不要再關心我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鄰居家的女兒小土豆我家孩子大幾個月她非常聰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奶奶不想讓孩子去學習怎么辦 奶奶請不要再關心我?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奶奶不想讓孩子去學習怎么辦 奶奶請不要再關心我
鄰居家的女兒小土豆我家孩子大幾個月。她非常聰明。
剛會走路就能說長句,還能跟大人說話,有時還會有驚人的表現。
3歲多的時候,她說話、精細動作、大動作都比我女兒快。
但就是什么都做不了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后我就逃跑了。
有一次,小土豆的奶奶帶她去我家玩。
一進門,小土豆就被客廳里的地球儀玩具吸引住了,
用小手在哪里玩。奶奶連忙走上前去,抓住她的手:
“不要弄壞我妹妹的玩具。”
我說:“沒關系,玩具就是玩玩的。”
過了一會兒,小土豆又跑到書房,奶奶馬上跟著:
“不要翻你妹妹的書,不要碰別人的東西?!?/p>
后來,小土豆和我女兒一起扔海綿球,
不小心撞到了電視,奶奶一臉緊張,勸孩子,
“別玩了”。
在我家呆了半個小時,奶奶至少叫住了孩子十幾次。
雖然我一再說這沒什么,只是讓孩子們一起玩,
但是小土豆還是被奶奶拿走了。
后來才知道,小土豆平時看動畫片,搭積木,涂色或者剪紙。
往往不出幾分鐘,奶奶就會過來問問題,或者招呼她吃零食喝水。
我認真跟小馬談了這個問題,她說小土豆真的坐不住了。
他一直很羨慕女兒能一個人玩一個小時,安靜地翻書,玩筆,自己看簡單的繪本。
“你快教我一些經驗。我該如何糾正?”
我的回答是:
“不是我做了什么,而是我什么也沒做。
你要做的就是有意識地忽略關心小孩。"
童年沒能培養孩子對問題的專注,
這個問題會給他成年帶來很大概率,
而且一直影響著孩子以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專注力是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的。
你會發現孩子會做很多看起來特別無聊的事情。
例如將水從一個杯子倒到另一個杯子中,或者打開并旋上蓋子,
他可以盡情地玩半天。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要打擾孩子們,
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專注。
因為這不僅是一個人成就的基礎,
也是一種獲得快樂的能力,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者愛好。
1.不要打擾正在注意的孩子們。
人的注意力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目的的、受意識控制的注意,
比如專心閱讀,理解內容;
不經意的注意是漫無目的的,比如一個突然的聲音讓人下意識的轉頭。
兒童的注意力特征與成人不同,
有意和無意的注意大部分時候是并存的。
對于更小的孩子,無意的注意更明顯,
外界的干擾很容易把他們的注意力帶走,但要拉回來卻非常困難。
注意力持續時間被打斷了。
最簡單方法是:
在任何時候,
不要輕易打擾孩子正在進行的正常活動。
因此,我對小馬的建議是:
“看動畫片的時候,不一定要一直和孩子互動,或者讓她喝酒吃飯。
除非他邀請你或者問問題。但結束后,可以問孩子剛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此來加強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除了打游戲、吃飯等常規活動外,還可以玩一些提高注意力的訓練游戲。
比如上色,串珠,拼圖等。
可以讓孩子慢慢來。我們只保持動態關注,完成后給他正面的表揚。
不僅可以讓孩子的專注力逐漸穩定,還可以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
2.不要同時給孩子太多選擇
一些家長認為圖畫書和玩具。
你在孩子身邊放得越多越好。
一位母親曾經問蘇澤老師:
“它把大量的圖畫書放在孩子們伸手可及的地方,
還是一次一兩個?"
老師回答:“一兩個?!?/p>
因為除了無意的注意之外,兒童的注意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
不可能合理分配、適應和轉移。
比如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就會忘記咀嚼。強迫你的孩子這樣做可能很難。
在社區里,我經常看到許多爺爺奶奶拿著一盒切好的水果,一臉慈愛地跟在他們瘋狂的孫子后面,不時地喂一塊水果,一邊不停地嘮叨:
小心點,寶貝。
其實小孩子在玩耍的時候會有吃東西的心思,會聽警告嗎?
老人的這些行為不僅會擾亂孩子玩耍的專注力,還會讓玩耍中的孩子被食物嗆到。
或者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出于對孩子的愛,我們總是認為我們給孩子的不夠:我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服。
玩具不夠多,不夠好...
然而,太多的選擇,
只會讓孩子的專注力不斷被打斷,分散,消耗,
形成了“三分鐘熱度”的習慣。
我們需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生理特點調整方法,
過于急躁只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寶貴的注意力。
付出得少,孩子得到的卻多。
3.以身作則,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有一次在朋友小溪家吃飯,我看到她不停地對女兒說:
“不要玩面條”和“小心燙傷”
“你看,湯又灑了?!?/p>
“不要亂動”...
但是我家小姑娘調皮,一邊吃一邊玩玩具。
我就跑去責怪她:
“誰吃飯的時候玩玩具?”
“你和爸爸吃飯的時候還在玩手機!”
沒想到我家小姑娘反擊干凈利落,還大義凜然。
成年人無論是大腦生理結構還是認知都比較成熟穩定,注意力廣度、注意力集中和部署能力都比兒童強。
所以能同時進行幾項活動,顯得三心二意。
但是孩子不一樣。曾經有一段時間,
孩子有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一件事上。
站在孩子的角度,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用心,她憑什么專一?
當我們看到一個孩子三心二意的時候,也許第一反應是責備孩子,
有的家長甚至打罵孩子,但自己的行為從來沒想過,被孩子看到了,也跟著做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很長的路要走,父母有戰略的愛和引導。
會讓孩子走得更遠更輕松。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6684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