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生產方式不同對孩子心理也有影響?實驗表明,順產寶寶可能更依戀媽媽
很多母親在懷孕的那一刻,就不自覺地將孩子放在首位了,不管做什么時,都會考慮其對胎兒發育的影響。
就連選擇生產方式,也是如此。
可能還在懷孕初期,很多孕媽就開始考慮,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更好?用哪種生產方式,寶寶才能更加健康聰明。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無關
從孕媽們的想法中,也能看出,大家只認為生產方式不同,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但絲毫沒有考慮心理方面的。
生產方式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區別動物學家洛倫茲曾提出過一個著名概念,就是“銘記現象”,并以此得到了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他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動物從出生開始,就會形成一種行為模式,并且難以改變。
比如雞、鴨會在出生的時候記住自己看到的第一個動物,認為對方是自己媽媽,就算看到人,也依舊會產生依戀之情。
這就是一種銘記現象,也是大家常說的“雛鳥情結”。

雖然這是個對動物的研究,但對心理學領域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就連人類小嬰兒,在出生的時候,也會有銘記現象,不過他們不是通過眼睛看,而是通過氣味來分辨的。
研究發現,母親的產道里分泌的液體,含有一種特殊氣味的蛋白質,與媽媽身體的味道相似,孩子在產道出生的過程,會對這種氣味產生熟悉感,將來更依戀有同樣氣味的媽媽。
于是有專家表示,順產出生的寶寶,可能更加依戀母親,和她的關系更好。
并且,還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從產道出生的過程很艱苦,可以說是“死里逃生”,于是,順產的寶寶將來遇到困難后,可能表現出比剖腹產寶寶更多的忍耐力、抗壓力。
當然,這一個觀點,還沒有證據證明。

而且不得不剖腹產或更傾向剖腹產的寶媽,也不要認為自己和寶寶就無法建立依戀之情。
媽媽如何讓寶寶依戀自己?在了解方法之前,我們先要明白依戀是什么,它不僅說明孩子和母親的關系是最好的,并且媽媽在的時候,能讓小朋友情緒正常或高興,有負面狀態時,也能馬上緩和。
想測試孩子對自己的依戀之情,可以試試“安斯沃斯陌生情境”,來看看寶寶的反應。

當孩子對自己沒有依戀之情的時候,母親就需要反思,自己陪伴他們的時間多不多,在陪伴的過程中,有沒有滿足小朋友的需求,是否理解他們的咿呀聲,以及各種肢體語言。
并且在與小朋友相處時,不要抗拒親密接觸,會破壞依戀之情;也不可過于溺愛、關心,容易影響獨立性。
生產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可能微不足道除非在生孩子的時候,出現了什么意外,那么生產方式的作用,在整個養育娃的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就算是用順產的方式將寶寶生下來了,但在孩子0~3歲,最需要和父母接觸的時候,將他們送到爺爺奶奶家,讓娃成為留守兒童。
將來,孩子和父母之間也是沒有什么感情的。
雖然很多人認為小孩子沒有記憶,但其實幼兒時期的經歷,都換成了行為模式,心理影響,就算沒有記憶,也能通過身體表現出來。
如果可以,請多親自、耐心地陪陪3歲之前的寶寶。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188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