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怎樣才讓寶寶頭型好(寶寶頭型不好看該怎么辦)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很多家長都會提出以下問題:
“醫生,我家寶寶頭是不是不對稱?”
“醫生,我家寶寶頭摸著有縫是怎么回事?”
“醫生,我家寶寶頭是不是太平了”
......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關于孩子頭型的相關知識。
01 孩子頭部基本構造
人體頭部的顱骨被稱為腦顱骨,并不是由一整塊骨骼形成,而是由額骨、頂骨、顳骨、枕骨、蝶骨、篩骨等多塊顱骨片共同構成。
每塊顱骨片都起源于骨化中心,且由內而外擴展,在初始狀態下并沒有完全連接在一起。

正常情況下,在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各顱骨片是不會融合在一起的。當孩子出生后,頭顱上的顱骨片之間會存在間隙,也就是囟門和骨縫,因此可以在嬰兒的頭部觸碰到兩塊顱骨片之間的質軟稍凹陷的結構。
而囟門分為前囟門和后囟門。
前囟門通常處于頭頂中線前方處,呈菱形結構,觸碰時質地軟,比周圍結構稍凹陷。一般是顱骨片間最大的間隙,多在孩子生后12-18個月閉合。
后囟門則處于頭頂中線后方,尺寸比前囟門明顯小很多,多在孩子生后6-8周閉合。
顱縫則包括額縫、頂顳縫、矢狀縫、冠狀縫、人字縫等縫隙,多數顱縫通常等到腦部發育完成后才會開始融合,有些顱縫可能一直不會完全融合。

在孩子出生之后,腦部發育迅速,顱內組織也會快速生長,囟門和顱縫的存在可以讓顱腔適應顱內組織的生長。
如果囟門過早閉合或顱縫過早融合,顱內空間有限,就容易導致顱內組織生長受限,影響腦部發育,還可能使顱骨的生長也發生異常,頭顱就可能呈現畸形。
02 頭顱畸形的分類
對于剛出生的嬰兒而言,頭部一般應該是圓形的,兩側對稱,沒有明顯歪斜、扁平等情況,長度大于寬度,兩只耳朵也應該處在同一水平的對稱位置,頭部沒有異常的突起或凹陷,面部也基本對稱。

當頭顱外觀出現異常時,要警惕頭顱畸形。從形狀上而言,頭顱畸形可分為斜頭、短頭、舟狀頭等類型。
從病因而言,頭顱畸形一般分為骨縫閉合性頭顱畸形和非骨縫閉合性頭顱畸形兩大類。
孩子的顱骨在外力的作用下,會出現骨骼局部的突出、凹陷或變形,從而導致頭型的偏斜、扁平、狹長等改變。
當孩子出現頭顱外觀的畸形時,需要去對頭部整體進行詳細的觸診,判斷骨縫的狀態,若骨縫部分已經有骨棘形成,則提示骨縫可能過早融合。且骨縫閉合性頭顱畸形通常在孩子出生后早期即可發現,后期隨著孩子的生長,癥狀可能越發明顯。

而非骨縫閉合性頭顱畸形多是在孩子出生之后才逐漸出現癥狀的,癥狀被發現的時間相對較晚。
03 干預與預防措施
骨縫閉合性頭顱畸形患兒需要進行頭顱影像學檢查來明確顱骨的結構和骨縫的狀態,同步檢測小孩的運動、智力、語言發育情況,了解有無神經系統發育異常(遲緩),然后由神經內、外科和康復科醫生會診后制定合適的干預措施。
非骨縫閉合性頭顱畸形患兒則可以通過日常干預和物理治療來得到改善,少數嚴重者可考慮使用頭顱矯形裝置來進行治療。日常干預主要是調整姿勢,包括仰臥位睡覺注意交替頭部兩側位置、頭部凸起處多接觸平面、誘導孩子頭部轉向非慣側等措施。物理治療包括給孩子進行屈曲和伸展運動來放松肌肉、正骨等措施。頭顱矯形裝置則包括頭環、頭帶、成型頭盔等裝置,通常用于日常干預和物理治療效果不佳的孩子。

為了預防非骨縫閉合性頭顱畸形的發生,建議各位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孩子仰臥位睡眠時應左右交替頭部的位置;
(2)孩子感興趣的物品應在左右兩側均勻放置;
(3)發現孩子轉頭有偏向習慣時,可使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誘導孩子適當多轉向另一側;
(4)孩子頭部的轉向不應受到限制,有自由活動的空間;
(5)喂奶時應注意左右體位的變換;
(6)家長陪孩子玩耍時要注意左右位置的交替,不要只待在孩子的一側。
參考文獻
[1]趙聰敏,等.小兒頭顱畸形與健康[M].重慶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21.
[2]潘維偉,等.嬰兒顱形異常的診斷與干預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10):1059-1061.
[3]吳至鳳,等.頭顱畸形研究概況[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05):503-505.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357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