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嬰兒足印采集方法(她差點成為黑戶)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每一天,全國各地的醫院里都有新生兒降生。他們出生后,醫生會在他們的腳底抹上紅墨水,再在一張紙上拓下一個小小的“赤足印”,這是他們出生時的身份印記,也是他們來到這世上的首份身份證據,很多父母會把這些模糊的赤足印留作紀念。
而對于13歲的李勝男(化名)來說,模糊的赤足印不僅僅是一份紀念,更為她開啟了新的人生——如果沒有這枚赤足印,她可能就成了“黑戶”。
李勝男是家中第二個孩子,出生于2006年。原籍安徽的李爸李媽原本盼望第二胎能生個男孩,但由于二胎得女,兩人便有了要第三胎的打算。所以在醫院開具出生醫學證明時,兩人謊報了自己的姓名為王亮、王小南,也給李勝男取名王瑋。
時過境遷,看著兩個乖巧懂事的女兒,李爸李媽放棄了生三胎的打算,就在老家以“李勝男”的名字給“王瑋”報了戶口,起名“勝男”,希望她像男孩一樣有出息,甚至比男孩更優秀。
轉眼到了2019年,李勝男已經是13歲的大女孩了。為了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李爸李媽想把她的戶口落到上海。但由于當時的一念之差,出生醫學證明上的父母、女嬰信息與公安機關登記的戶籍信息不符,一時間小勝男落戶、上學成了難題。
李爸李媽沒想到,當年一時糊涂竟平添了那么多麻煩,夫妻倆互相埋怨,家庭矛盾頻頻升級。
是問題就要解決。李爸李媽找到醫院,想給女兒重新開具一份出生醫學證明,用來證明李勝男就是當時的“王瑋”。但按照規定,要想重新開具出生醫學證明,必須證明當時的“王亮”就是李爸、“王小南”就是李媽、“王瑋”就是李勝男。
根據醫院的要求,李勝男和李媽必須先做DNA親子鑒定,鑒定結果顯示兩人確屬母女血緣關系。原本以為問題就這樣解決了,但醫院又要求,必須證明新生兒出生記錄上的紅色指印屬于李媽,而赤足印屬于李勝男。
這成了一個大麻煩。13年過去了,當初的指紋和赤足印已經褪色,只剩下星星點點,鑒定難度極大。于是他們找到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司鑒院)尋求幫助。
司鑒院刑事技術研究室的工程師葉瑞仁負責此案。由于當時孩子著急落戶上學,所以鑒定時間很緊迫。葉瑞仁首先給李媽做了指紋鑒定,雖然原有指紋模糊,但還看得清紋線,問題是隨著年齡增長,李媽原有指紋上又增加了一些皺紋和傷疤,如何撇開這些痕跡干擾是李媽指紋鑒定的關鍵。
指紋鑒定考的就是眼力!葉瑞仁通過放大鏡和體視顯微鏡,仔細觀察對比,找到了新舊指紋相同的8處穩定特征,按技術規范可以證實新生兒出生記錄上的右拇指指紋屬于李媽。
但新生兒赤足印的對比就沒有這么輕松了。“醫院給新生兒按赤足印本來就比較隨意,通常不會嚴謹地進行采集,而且嬰兒剛從羊水中出來,皮膚嬌嫩,原本紋線就很淺,所以很難看清,更難拓清。再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印跡更是模糊不堪。”葉瑞仁回憶道。
因此,在正式鑒定前,他和另外幾位經驗豐富的鑒定人進行了縝密的分析討論。大家看著紋線模糊到幾乎找不到特征的赤足印犯了愁,并且隨著年齡增長,小勝男如今的足印紋線會拉長,特征部位可能會發生變化,這又增加了比對的難度。
在此之前,司鑒院還沒有鑒定出過類似新生嬰兒的足跡鑒定。想到這是女孩“落滬”的唯一機會,葉瑞仁決定啃啃這塊硬骨頭。
對著顯微鏡仔細觀察了幾天,葉瑞仁發現,在赤足印前緣的一小塊區域或許能找到穩定的細節特征。于是,他對這一小塊區域進行放大尋找特征,最后找到了14處穩定的細節特征,和李勝男如今的相同部位進行比對,發現特征完全吻合。

花了5天時間,這塊硬骨頭終于被他啃下來了。葉瑞仁回憶當時的場景,“眼睛常常累得直流淚。不過我們靠的就是眼力和細致,畢竟細節決定成敗”。
按照司法鑒定的相關技術規范,指紋和赤足印鑒定,通常需要找出8個以上相同穩定特征點,才能證明兩者是屬于同一個人的,而葉瑞仁在如此模糊的赤足印上找到了14個穩定的特征點。
后來,李爸李媽拿著司鑒院給出的指紋、赤足印鑒定意見書,到醫院給重新開具了一份出生醫學證明,“落滬”問題迎刃而解。為了表達謝意,小勝男還拉著葉瑞仁的手拍了一張合影。
“您每天對著儀器,會覺得單調乏味嗎?”《法治日報》記者問。
“不會!方寸之間大有乾坤,樂在其中嘛。”葉瑞仁回答。

2021年是葉瑞仁在司鑒院工作的第10個年頭。10年來,他平均每年要接手300多起案件,但他依然熱情如初,因為“每每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能夠幫助像小勝男這樣的人,內心的喜悅難以言表”。
來源:法治日報 記者余東明 實習生張若琂
來源: 法治日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418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