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小孩都懂的道理大人知道嗎(小孩子的智慧你能懂嗎)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中國有句古話: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長百歲。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位《聊齋志異》中的機智少年。
大家應該都知道相聲《八扇屏》的貫口,所謂“貫口”,是相聲一書中經常出現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稱“背扣”,多為一大段臺詞一氣呵成背誦出來,有一貫到底的意思。
這段貫口中提到的人物有:文彥博、司馬溫公、孔融、黃香、甘羅、周瑜。下面就為大家一一介紹其中典故。

1
文彥博幼兒浮球
文彥博是一位神童,21歲時既得進士及第,自御史開始做起,直至宰相。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夠善終的宰相,活了91歲。
浮球之智,說的是文彥博幼兒時與小伙伴一起踢球,結果球進了樹洞,樹洞很深,球拿不出來。文彥博將水灌進樹洞,球自然就漂浮起來,順利把球取出了。
2
司馬溫公破翁救兒
司馬溫公指司馬光。關于司馬缸砸光,不對,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肯定不陌生。小編就不再贅述。
司馬光也是一位神童,同樣也做到了宰相,不過他與另一位名人——王安石是政敵,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堂十五年。
或許就是在這賦閑的十五年里,才成就了他史學家的名聲,編纂了《資治通鑒》。
因此司馬光與司馬遷被并稱為:史界兩司馬。
3
孔融讓梨
這個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包括孩子們學的《三字經》里都有: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關于孔融本人小編不做介紹,不過關于他的另外一件趣事,小編認為有必要說說,那就是關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的出處。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擔任司隸校尉的李膺名氣很大,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通報了以后,上前坐下來。李膺問:“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崩钼吆退哪切┵e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后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p>
4
黃香溫席
這是二十四孝中的一個典故,剛說了《三字經中》的孔融讓梨,前面一句就是:香九歲,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5
甘羅拜相
所謂甘羅十二歲任丞相,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當時甘羅所任職務為上卿,雖然也是大官,但是離丞相還遠的很。
不過《史記》中倒是記載了甘羅出使趙國,憑著一張嘴得到十幾座城池,回國時樗里疾郊迎的事跡。
6
周瑜十三歲任水軍都督
有一點必須要糾正,周瑜任吳國水軍都督是真的,但絕不是十三歲。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無論以上的典故能否與史實相符,但想要說明的一點,其實就是少兒多智。
那么下面我們請出今天的主人公——《聊齋志異》中“賈兒”。
蒲松齡先生并未給他具體的姓名,只是說他是楚客之子,簡稱“賈兒”,就是楚國商人的兒子。楚國指的就是現在湖北省周邊,至今湖北還有個別稱“荊楚”。
說到賈兒多智,小編不由得想起一句俚語: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故事梗概大概是這樣的,賈兒的父親外出做生意,他的母親被狐妖迷奸。起初他的母親還能意識到自己遭到侮辱,所以讓十歲的賈兒跟她一起睡,以防備狐妖。
可是后來狐妖干脆將她弄的神志不清,瘋瘋癲癲。賈兒拿狐妖沒有辦法,直到自己的父親回來,將事情告知父親后,依然解決不了。
可是眼看母親就要被狐妖折磨死了,于是他就跟蹤狐妖來到他的巢穴。得知狐妖吩咐下人明天去集市上打酒。
賈兒先將買來的狐貍尾巴藏在屁股后面,又提前準備好一壺毒酒,與前來打酒的狐仆搭訕。
為了博取狐仆的信任,他將衣服撩起,露出夾尾巴,最后順利地將毒酒“送”給了狐仆。狐仆將毒酒交給主人后,主人喝了毒酒果然暴斃,母親的病隨著狐妖的死也好了。
當今社會,小孩子們更是越來越聰明,有些還蠻有智慧。如果你仔細觀察,有時甚至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所以,當你和孩子們交談的時候,請蹲下來,與他視線平行,真正的去看看那雙充滿智慧的眼睛。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611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