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在無窮無盡的太空中旅行,對宇航員而言,是一件十分煎熬的事情。這里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他們來解決。但同時,太空又是一片充滿未知,充滿神秘的無人區(qū),吸引著全球科學工作者的目光,當宇航員成功登上太空時,科學家不得不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宇航員吃什么?

民以食為天,這是一個向來不會錯的古話。宇航員不例外,他們的工作強度很大,危險很高。在吃的方面,科學家們也是絞盡腦汁,像是俄國宇航員,他們的太空技術(shù)非常先進,技術(shù)相當成熟。罐頭、壓縮食物早已被其他美食所代替,現(xiàn)如今,俄國宇航員的食物更加營養(yǎng),美食主要以“大列巴、俄羅斯奶酪、火腿”等為主。美國作為第一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度,他們的宇航員在飲食方面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開始的“罐頭、牙膏類”食物,到現(xiàn)如今的“漢堡、可樂、沙拉”等富含國家符號的美食,甚至偶爾遇到感恩節(jié)等西方代表性節(jié)日時,宇航員還能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雞大餐,這對美國宇航員而言,無疑是一種幸福。

日本宇航員的菜譜也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主要是壽司、拉面、日料為主,為了讓本國的宇航員在遙遠的太空中還能記得家鄉(xiāng)的味道,日本人還在不斷的改良自己的美食清單。
那么,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美食更是不遑多讓!目前來看,中國的太空美食一般分為七大類,共70多種中式食物。

不僅如此,西餐菜式也多達幾十種,這些食物不僅種類齊全,而且美味營養(yǎng),不過為了宇航員的身體健康,食物大多都較為清淡,而中國科學家為了開發(fā)合適的太空美食也是不遺余力,家禽、活魚、甚至蝸牛、蠑螈等等,這些都曾在科學家的考量范圍內(nèi),不過這些食物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飼養(yǎng)雞類,需要人力,物力和空間,太空艙原本就很狹小,宇航員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哪有精力去養(yǎng)雞,而且,若是想吃新鮮的活魚,就得滿足魚對水質(zhì)的要求,這在太空艙顯然十分棘手難辦的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學家建議,將蠶這種小動物納入宇航員的美食清單中,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蠶的體積小,繁殖快,對食物需求也非常小,更重要的是,它們營養(yǎng)十分豐富,完全能夠彌補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蠶的含量是豬的2倍,是雞蛋和牛奶的4倍,而且,蠶的排泄物可以作為植物的綠肥使用,一點也不浪費,經(jīng)過長時間的探索,科學家還表示,經(jīng)過化學處理后的蠶絲也是可以食用的,對此,你支持科學家將蠶寶寶納入宇航員的菜譜嗎?
?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7969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