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相信很多魚友喜歡孔雀魚不僅僅是因為它顏色艷麗,豐富吧,還有就是繁殖帶來的樂趣,今天就說說孔雀魚的繁殖吧。
孔雀魚繁殖周期很短,一般1個月可以繁殖一次,或者3個月繁殖兩次,一胎能生出30-100條小魚崽兒,所以很多養孔雀魚的魚友都會經歷“爆缸”

而且孔雀魚繁殖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可以正常繁殖。

1
水溫
一般孔雀魚能夠適應的溫度是16-32攝氏度,最適宜的溫度是24-26攝氏度,繁殖期最適宜的溫度是26攝氏度,在這個溫度下,魚崽兒的存活率會有所提高。
2
配種
如果想要單品系繁殖的話,最好是找同品系的進行遠親交配,正常情況下,近親交配三代以內有幾率出現改良品種,三代之后就會出現退化,所以不建議一直近親交配。
親魚的選擇。我們選擇作為親魚的公魚一般都是尾鰭夾角越大,顏色越亮以及模樣約引人注目越好,身體方面也一定要體型健壯勻稱,尾柄肥大,會來回地追逐母魚。而選擇母魚的話,尾鰭的形態、顏色、模樣等,都能表現其品種應有的特征。一般4公2母,這樣配種的幾率較大。

3
待產和繁殖
母魚受精后,隨著時間的增加,腹部會慢慢鼓起,胎斑變黑。差不多20天左右,母魚的胎斑變的又大又黑,肚子也會鼓的很厲害,當母魚的肚子形狀變方,肛門突出,喜歡躲避時,如果留言觀察,你會發現母魚的下腹部內有小魚的模樣以及眼睛

。這時,如果你有單獨用來繁殖的小缸,就需要將臨產的母魚單獨飼養了,因為在主缸里有可能會受到公魚的騷擾影響生產。如果沒有繁殖缸,那也要準備一個繁殖盒,將母魚放到繁殖盒里。
這里需要注意一下哈,出現臨產征兆,盡快隔離母魚,如果是繁殖缸,一定要在缸里放置足夠多的水草,以便魚崽兒躲避,不然母魚會吃掉魚崽兒

換水刺激會催產,不過不建議催產。
臨產母魚



4
產后護理
很多魚友都不太注重母魚的產后護理工作,總是在母魚生產之后就把母魚放回主缸了,其實這對于剛剛生產的母魚來說是非常不好的。
母魚在生產完之后,會進入一個虛弱期,體力嚴重下降,這時把母魚放回主缸,母魚會收到公魚的追逐而耗光體力,出現死亡,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魚友都會出現母魚生產完后沒多久就掛了的原因,建議在母魚生產完成后(母魚拉便便就是生產完了

),單獨飼養幾天,讓母魚恢復體力,同時保證母魚的營養,喂點營養價值高的,否則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好了,關于孔雀魚的繁殖就先講這么多了,明天會更新幼魚的飼養方法哦~~

素材來源:網絡
整理編輯:魚以沫


玩水族我們是認真的!
做最全面的水族公眾號
快快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水族魚樂圈」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8341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