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攝入鹽量過少會怎么樣(如何給寶寶減鹽)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鹽號稱百味之王,不僅能提供咸味,還能去腥提鮮,讓食物味道鮮美。但如果攝入過量,對身體也有損傷。對于1歲左右的嬰兒來說,食物淡一些比較好。不管是奶粉還是輔食,其實都不用再加鹽。而1到3歲的幼兒,每天攝入1克鹽就可以了;4到6歲每天3克,7-10歲每天4克,再之后就按照個人口味了。

過多的鹽,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因為我們吃進去的鹽,都是要經過腎臟處理、之后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幼兒腎臟發育還不成熟,攝入鹽過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不能不重視。
那么,怎樣精確控制幼兒鹽攝入量呢?方法如下:
第一,單獨備餐幼兒到了2、3歲,已經脫離了母乳和日常輔食,可以嘗試吃日常食物了。很多家長覺得單獨給他們做飯太麻煩,于是就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吃。這是不科學的。由于幼兒的體質和大人不同,對礦物營養的添加應該酌量減少。所以,還是應該給他們單獨備餐。

為幼兒備餐時,應該盡量使用食材本身的味道。比如南瓜、西紅柿、番薯、紅棗等食物,他們本身的味道就比較重,也比較自然,這樣在烹飪時就不用加什么調味料了。這樣不僅健康,還能幫孩子開發味蕾,避免日后挑食厭食。
如果實在忙不過來,無法單獨為幼兒烹飪,也應該提前把他們的菜盛起來,剩下的再按照成年人的口味調味。
第二,家庭整體少鹽不光是對孩子,吃太多鹽對成人來講,也沒什么好處。高鹽不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還會增加消化道疾病發生的風險。所以少鹽餐食對于整個家庭來講,都是有益處的。
等到家庭整體的少鹽環境形成了,幼兒再和成年人在一張桌上吃飯,也會受到家庭飲食習慣的影響,并逐漸減少對鹽的攝入。

另外,做菜的方法可以嘗試多樣化。比如今天紅燒了,明天做清蒸;今天爆炒了,明天就悶墩。經常變換烹飪方式,也可以讓菜品的味道多樣化,這樣再平衡鹽的攝入就比較容易了。
同時要注意,一些佐料中也同樣含有鹽分。比如醬油、陳醋等等。普通的醬油10毫升含鹽約1.7克,生抽會更高,所以如果放了這些東西,就要酌量減少放鹽的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用鹽的手法,就盡量少放鈉含量高的佐料。

所以,盡量在家里吃,減少在外用餐的次數,對自己和孩子,其實都更健康。就算有時不得已在外面吃了,也要注意給幼兒點一些清炒、清蒸之類的的食品。太咸的,在水里涮一下再吃也可以。
第四,注意零食除了正餐,日常生活的小零食,也經常會成為所謂“隱形鹽”的攜帶者。比如孩子們喜歡吃的蛋糕、面包等食品,吃起來是甜甜的,但其實,這些東西里邊也含有鹽分。有時候甜品師會為了突出味道的層次,在用糖的同時加鹽。另外一些堅果類食品,它們炒制的過程中,也會加數量不等的鹽來調味。還有,一些包裝好的鹵味類食品,比如豆干,鹽的含量也不少。一般來講100克的豆干,鈉的含量就可達到1067毫克!

所以我們在選購零食的時候,要多關注成分表。通常把這些零食的鈉含量乘以2.5,就是其鹽的含量。平時選購時,盡量買原味食品比較健康。如果必須要購買一些含鹽量比較高的食品,那就要減少主食中鹽的使用量。這就要求媽媽爸爸在選購食品時,眼睛要放得亮一些。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8584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