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4)
幾個寶媽坐著聊天,其中一個說:自從生了兩個孩子,并把他們帶到現在,頭發都掉得差不多了,也開始長白頭了,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變老。另外兩個寶媽也說了相同的遭遇:帶娃是真的累,尤其是寶寶哭鬧的時候只能抱著寶寶在房間里一遍一遍地來回走動,手都酸了。想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剛坐下又哭起來了。

對經常帶寶寶的人來說,這個場景實在是太熟悉了,或者說,寶媽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寶寶這種摧殘吧。
為什么寶寶這么喜歡讓人抱著走動,一坐下就會哭呢?其實寶寶喜歡被人抱著到處走動,說明這種行為會令寶寶舒服,可能是身體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但寶寶有這種需求,這也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在升級,已經開始對吃和睡之外的事提高要求了。

因為:
①抱著寶寶走動能讓寶寶有安全感。
寶寶在子宮里的時候被胎膜緊緊地包裹著,里面有溫暖的羊水,還隨時能聽到來自外界爸爸媽媽的聲音和宮內媽媽的心跳聲,腸鳴聲等,還每天感受著媽媽走路、坐車、翻身等姿勢轉換時的晃蕩感。
對于寶寶來說,這時候就處于一個安全網內,每天什么都不用擔心,好好玩耍就行了。
出了子宮之后,環境突然間轉變,有些寶寶會突然失去安全感。當我們把寶寶抱在身上,寶寶聽到爸爸媽媽的心跳聲,感受到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和行走時的在羊水中晃蕩的感覺,突然就感覺回到了子宮里一樣,可以放心的玩和睡覺了。
但是當爸爸媽媽停止了這個動作,寶寶就馬上又感覺到安全感消失了,只能通過不停地哭鬧表達自己的意愿。

②抱著寶寶走動能滿足寶寶不同的視覺需求。
寶寶出生時雖然視力并不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看東西會越來越清晰,也能看得越來越遠了,即使我們不知道,歲寶寶自己也會感覺到很興奮,也會對周圍的事物更感興趣,更愿意去觀察周圍的一切,尤其是一些色彩鮮艷的東西。
當我們抱著寶寶坐著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能夠吸引寶寶的東西,如顏色鮮艷的玩具,會發生的玩具等,寶寶會很快感覺到無聊。

但當我們抱著寶寶到處走動時,由于環境和高度的改變,寶寶能隨時觀察不同的周圍,滿足自己的視覺需求。
就比如我們帶著寶寶去超市或者上街,如果我們只是牽著寶寶的手,寶寶的眼睛可能會在我們的大腿處,視覺和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在超市,寶寶只能看到一雙一雙的腿在走動,旁邊的貨架也顯得非常高,要是我們把寶寶抱起來,那么寶寶就能看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超市。
這對于寶寶來說無疑也是一個視覺沖擊,寶寶此刻也正急切地了解著周圍的一切呢。

③抱著寶寶走動能緩解寶寶身體的不適。
寶寶喜歡被別人抱著四處走動,還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寶寶身體不適,比較常見的有腸脹氣。
因為有過多的氣體在寶寶的腹部會令寶寶很不舒服, 當我們把寶寶抱起來時會壓到寶寶的腹部,也就間接地幫寶寶排氣,緩解寶寶的不適了。
抱著寶寶主動的好處這么多,難怪寶寶這么喜歡,也因為如此才會在爸爸媽媽坐下來之后通過哭鬧來反抗吧。
可是爸爸媽媽長時間這么抱著寶寶走動,別說其他地方了,就是雙手就會覺得很累了,所以我們可以適當換一下寶寶的姿勢,緩解雙手的勞累。

①豎抱法。
這種方法就是把寶寶豎著抱起來,具體做法是把寶寶面向大人,頭趴在爸爸媽媽的肩上或胸前,大人的一手抱著寶寶的臂部,另一只手扶著寶寶的頭和背部。
但是有些寶寶太小了,尤其是新生兒,脊椎還沒有發育好,姿勢不正確容易導致寶寶的脊柱受傷或者變形,這就一定要控制好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
在寶寶4--6個月以后,寶寶可以自行抬頭,也能控制頭部的左右轉動了,豎抱也就很容易完成了。

②腕抱法。
腕抱法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方法,它是橫抱寶寶的,具體方法是把寶寶的頭放在一只手的臂彎內,用肘部來支撐寶寶的脖子和頭,手腕和手掌處就負責托住寶寶的背和腰。然后用另一只手直接環繞著寶寶的身體托住寶寶的下半身。

③手托法。
顧名思義,手托法就是用一只手托住寶寶的頭頸和背部,另一只手則在另一邊托住寶寶的腰和屁股。
④飛機抱。
這種抱姿是最緩解寶寶脹氣的,具體方法是先讓寶寶趴在大人的一只手臂上,手掌在寶寶的腹部穿過托住寶寶,以寶寶的頭部到手肘處為宜,另外一只手則扶在寶寶背部。

⑤朝前抱。
即把寶寶的臉部和媽媽面對的方向一樣,臉部朝前。抱法,一只手在上固定著寶寶的頸部和頭部,另一只手在寶寶兩腿間從后往前托住寶寶的臀部,讓寶寶的身體靠在媽媽的胸前。
這種姿勢就像是寶寶坐著腰凳一樣,但不適合月齡太小的寶寶,建議四個月以后使用。
抱寶寶的方法有很多,而且不同的月齡也有不同的選擇,爸爸媽媽可以自行選擇更合適方法。有了更多的選擇,爸爸媽媽抱著寶寶走動時就能隨時更換姿勢,讓自己的手能適時休息。

但是有一點,不管使用什么方法,抱寶寶時都一定要注意安全,時間也不要太長,更要注意讓寶寶的頭、頸部和脊椎在同一條直線上,避免寶寶的頸椎脊椎變形。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刪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8823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