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母乳的喂養量和時間(母乳質量有高低之分)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8)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不同營養的母乳進行測驗。得出結論:母乳營養偏低,喂養出來的寶寶,體重只有其他同齡寶寶的70%。
奶粉完全替代母乳的風潮過去后,糖媽發現,許多寶媽回歸到母乳喂養模式,煩惱也隨之而來。
除了擔心母乳量不夠之外,如今的寶媽,也在追求母乳質量。不過,她們似乎除了猛喝湯之外,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寶媽親喂寶寶半年后,被質疑母乳質量低
朋友小荷強幾個月前被迫斷了母乳,孩子出生后她一直堅持親喂,婆婆卻始終懷疑她的母乳沒營養。
別人家的老人,巴不得讓孩子一直吃母乳。小荷的婆婆卻主動提出:“我花錢給大孫女買奶粉,把母乳停了吧”!
小荷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她的母乳量很足,寶寶有時吃不下還會凍在冰箱里。不明白婆婆為何著急讓她戒掉母乳。
婆婆后來解釋道,因為小荷太瘦了,估計母乳質量也不會很好。如果繼續喂下去,寶寶吸收不到營養,還會把大人的身體拖垮了。
小荷想著婆婆是為了她好,說得很有道理,忍痛提前給寶寶算了母乳。
可前些日子,她看到一位比自己還瘦的寶媽,用母乳喂養把孩子喂得白白胖胖。上前詢問才知道婆婆說法是錯誤的,可自己早就回奶了,后悔不已。
母乳“質量”高低,和常見現象關系不大
被誤會的寶媽不止小荷一個,許多身材較瘦的寶媽,也曾自我懷疑過,母乳質量是不是很差。
糖媽想說,只要寶媽體質好,且體重在標準范圍內,哪怕看上去偏瘦一些,也不代表他們的的母乳質量差。
另一個經常被誤會的因素,還有母乳的顏色問題。
產后1~5天的母乳為初乳,6~10天的母乳為過渡乳,11~9個月的母乳為成熟乳,等到10個月以后就是晚乳。
通常情況下,母乳開始分泌的前幾天,質地濃稠顏色奶白甚至呈現淡黃色,還漂著些小油花。
隨著母乳不斷分泌,顏色會變得比較淡,不再那么濃稠。不過這并不代表母乳質量變差了,而是營養成分自動變化導致。
還有一個很常見的誤區,是把奶量和質量相提并論。
母乳媽媽大多希望母乳量越多越好,其實理想母乳量是供需平衡的。即寶寶能吃飽,寶媽不會余出太多母乳,頻繁擠出來凍在冰箱里存貨太多。
如果母乳質量不高,寶寶喝30毫升,可能與20毫升質量高的母乳差不多。
判斷母乳質量高的,寶寶的表現給出答案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母乳質量高低在他身上的表現很明顯,家長平時要細心觀察。
1)看似吃飽了但餓得快
母乳提倡“按需喂養”,但吃飽的寶寶,一般在1~2個小時內不會再餓。
糖媽在給小糖果母乳喂養過程中,就經歷過這種情況。及時作出調整后,小糖果吃母乳的頻率很快就恢復正常。
若寶媽發現自己的奶量還算充足,寶寶每次吃飽了卻經常在1個小時就餓了,則要考慮母乳質量知否偏低。
2)寶寶腸胃不好
除了部分寶寶對母乳“乳糖不耐受”之外,母乳質量低時,寶寶的腸胃受影響很明顯。
高質量母乳中,有利于寶寶腸道的益生菌和酶,利于寶寶腸胃消化和吸收,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
若家長發現,寶寶經常肚子痛,拉肚子或便秘,則說明母乳質量偏低。
3)寶寶發育遲緩、抵抗力弱
到了這一步才反映過來母乳質量低,已經有些晚了。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需要源源不斷的營養,一旦導致發育遲,甚至抵抗力弱,想要追上很困難,且需要時間。
由此可知,想要判斷母乳質量高低,別只看表面現象。
瘦媽媽也可以母乳喂養,通過小細節提高母乳質量
看上去很瘦的寶媽,若能做到以下幾點,母乳質量也會很高,喂養的寶寶并不差。
首先,長期保持好心情,睡眠充足。心情舒暢和充足的休息,是保證母乳量和質量的基礎。
帶孩子這件事,不能全部丟給寶媽一個人,尤其是全母乳喂養的寶媽。單靠寶媽自己調節有些困難,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分擔。
其次,喝太多湯不如吃得對。許多家庭覺得,母乳喂養期間,就應該大量喝湯,以為既補充水分還有營養。
喝湯確實會有些幫助,但不必每天大量地喝。相比之下,母乳媽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族,也非常重要。
常見的奶、肉、豆制品;蘋果和櫻桃之類維生素A含量高的水果,胡蘿卜和豬肝,還有堅果等食物,都對提高母乳質量有幫助。
最后,盡早開奶、做好避孕。想要持續給寶寶提供高質量的母乳,夫妻別忘了做好避孕。
寶寶出生后,就算沒開始分泌母乳,也要盡早讓寶寶吮吸。有利于母乳盡早分泌,母乳質量更高,同時別忘了一直組好避孕。
懷孕后很大一部分寶媽,是可以繼續正常分泌母乳的。但往往母乳量變少,母乳質量也跟著下降,很可能直接就要斷掉母乳了。
糖果媽媽心里話:
母乳喂養不容易,大家在稱贊他們的同時,別忘了,這是母乳媽媽放棄自由,放棄自己的休閑時光,為寶寶換來的寶藏。
【今日話題】大家被誤會過母乳質量低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147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