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肚臍眼有好多黑色的怎么清理(寶寶肚臍眼的泥)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7)
本文原創丨乖媽
耳朵里的泥叫作“耳屎”;
鼻子里的泥叫作“鼻屎”;
眼睛四周的泥叫作“眼屎”;
而人肚臍里的泥則叫作“臍屎”,也是細菌最多最難清理的一個部位,稍不注意就容易“扣出病”。

閨蜜小文剛進臥室,就看到寶寶在用力地扒肚皮,果不其然,又在摳肚臍眼里的泥了。
每次扣完肚臍的泥,寶寶都會拉肚子,還有一次肚臍紅腫了5天,差點就被媽媽帶去醫院檢查了,可是寶寶不聽話總是扣,為此還給他帶上了手套。
相信很多寶媽都深有感觸,寶寶剛會動手動腳的時候,對自己的身體部位特別感興趣,不是摸摸這兒,就是扣扣那兒,而肚臍就是其中之一。

成年人通常不會摳肚臍泥,一是因為藏得比較深,不容易觸摸到;二是因為老人說“連著腸子,扣了會肚子疼”,不扣也不會影響生活。
通過科學手段檢測,肚臍唯一的作用是給胎兒傳輸營養和排泄廢物,連接著母體的胎盤。寶寶出生以后就會斷開,也不會連接著腸子,只是一個疤痕。
因此,肚臍在出生以后就失去了作用,每個人的肚臍形狀都不同,大概在1—2厘米,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會囤積“泥”。
寶寶總是摳肚臍“泥”,可能發生以下幾種情況:
①發炎,肚臍處的皮膚比較薄弱,毛細血管比較豐富,寶寶手上有細菌會很容易發炎。
②著涼,很多人摳完肚臍泥后悔肚子疼,這就是著涼了,因為沒有了肚臍泥這層“盔甲”。
③感染,寶寶的指甲比較細軟,稍不注意就會抓傷自己,破口處就會誘發感染。

不論大人還是孩子,肚臍里的泥其實很臟,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曾做過進一步研究,收集60名志愿者肚臍眼里的“黑泥”樣本,在顯微鏡下放大200倍、500倍、1000倍后,呈現如下圖像。
顯微鏡下能明顯看到,肚臍泥里存在大量的細菌,像螞蟻群一樣在不停地活動,根本不像肉眼看到的泥。

說是“泥”,其實就是脫落的細胞組織和細菌,看起來又黑又臟,也可以清理干凈,但寶媽可千萬別給孩子亂摳,學會以下5步驟,教你科學清理寶寶肚臍。
1)清理前先做好衛生
寶寶身體還沒發育完全,身體抵抗力比較差,肚臍屬于寶寶的敏感部位,在清理前要做好衛生,比如清洗干凈雙手,在干凈的環境中給寶寶操作。
2)備好清理工具
不建議寶媽直接用手給寶寶清理,一是指甲容易劃傷,二是寶寶肚臍比較小,容易清理不到位。
解決辦法就是使用工具,備好醫用棉簽、酒精或者溫水,用棉簽蘸取酒精或溫水給寶寶清理。

3)掌握清理力度
新生兒臍帶不能清理,剛剛脫落還未結疤,等孩子肚臍干爽后才可以清理。在清理的時候要注意手部的力度,皺褶部位比較難清理時,可以放棄或者輕輕擦拭。
4)控制清理頻率
清理肚臍泥可以在洗澡之后,但寶寶肚臍不能像洗澡一樣頻繁,每個月1—2次就夠了。
5)日常注意衛生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寶寶的臍部衛生管理,盡量穿能蓋住肚子的衣服,還能避免寶寶著涼。

PS: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可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24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