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拍嗝的時候溢奶怎么處理(給寶寶拍嗝有講究)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寶寶吃奶要拍嗝,這件事很多新手寶媽可能不太了解,但是老一輩的家長可是了如指掌。

小葉是第一次做寶媽,因為沒有任何的育兒經驗,所以在剛生完孩子之后,婆婆就擔起了照顧小葉以及寶寶的重任,平時還需要傳授小葉一些育兒的基本知識和經驗。
而在寶寶吃奶的時候,婆婆就告訴小葉,一定要注意拍嗝。小葉第一次聽到拍嗝這種說法,并不是十分地了解,這時候婆婆就繼續解釋道,要是不拍嗝,寶寶可是吃不消的。聽到婆婆這么說,小葉還是不太明白為什么要拍嗝。

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其實吃進去的并不單單是奶水,還帶有一定的空氣,這就導致寶寶吃飽了之后,胃部還有很多空間是充滿空氣的,這就可能會讓胃部受到一種不均勻的壓力。
當寶寶的身體的位置發生較大變化的時候,寶寶就有可能會出現吐奶,以及溢奶等情況。
而這些不良的現象,對于寶寶的健康是會產生一定的威脅的,因為在吐奶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奶液進入氣管的現象,從而導致寶寶的呼吸系統出現問題,嚴重的甚至會發生窒息的現象。

而經過拍嗝之后,寶寶胃部的氣體就會被及時地排出,胃部的壓力也就恢復了正常,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吐奶的發生,這就會大大增加寶寶的安全系數。
另外,寶寶吃完奶之后對寶寶的拍嗝行為,其實也是一種安全感賦予的行為,會讓寶寶更加的安逸幸福。
所以,在寶寶吃完奶之后,通常都是需要進行拍嗝的。
每次吃奶都需要拍嗝嗎?其實,并不是寶寶在每一次吃完母乳之后,都是需要進行拍嗝操作的:
①寶寶如果說吃的奶很少,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可以不對寶寶進行拍嗝作業的。

比如說寶寶吃奶的時候,只是吃了短短一兩分鐘的時間,根本沒有吃進去多少奶,這時候能夠影響胃部的壓力甚至都還無法形成,所以就不需要拍嗝了,因為孩子很難因為吃了這么點奶就發生吐奶的情況。
②寶寶吃奶后保持豎立半小時左右,氣體會自動上升從而讓寶寶打嗝,這種情況下也是不需要拍嗝了。
因為拍嗝的目的就是排出氣體,既然氣體已經排出,就不需要多此一舉了。
除此之外,一般情況下,寶寶喝完奶,建議給寶寶拍嗝一下。

很多時候,家長在給寶寶拍嗝的時候,發現怎么拍寶寶就是不打嗝,瞬間就沒了主意。
其實,如果說家長拍嗝的時候,寶寶一直不打嗝,那么很可能是寶寶的肚子里沒有多少空氣。
這時候,我們可以先將寶寶慢慢地放下, 要是寶寶沒有感到不適,那一般就不需要繼續拍嗝了。
如果說寶寶出現了一些不適的表現,比如說哭鬧、哼唧等,就代表寶寶很可能肚子里面還有空氣,所以這時候我們可以繼續拍嗝。

拍嗝一般有三種姿勢:
●豎立姿
喂完奶之后,寶媽可以將寶寶豎立起來,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膀上,一手抱著寶寶,一手拍打寶寶的背部。
在使用這種姿勢進行拍嗝的時候,家長最好 準備好方巾,防止寶寶突然吐奶弄臟衣物。
另外, 讓寶寶趴在自己肩頭的時候,要注意避開寶寶的口鼻,避免悶住寶寶的口鼻,影響寶寶的呼吸。

【飯飯媽建議】:如果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多次拍打之后,寶寶仍舊沒有打嗝,那么家長可以選擇“順背”的方式撫觸寶寶,之后再換肩膀拍嗝。
●坐姿
讓寶寶面對自己,坐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輕輕地拖著寶寶的頭部,另一只手拍打寶寶的背部。
進行拍嗝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準備好小方巾,避免寶寶在拍嗝的過程中 出現溢奶的情況。另外,還需要注意穩固孩子的身體,避免孩子歪倒。
如果孩子沒有打嗝,同樣可以先對寶寶進行順背撫觸,之后再次進行拍嗝作業。

●側趴
因為小寶寶身體比較軟,所以這種方式也是使用較多的一種方式。寶媽需要將雙腿嚴絲合縫地并起來,然后將寶寶側趴著平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讓寶寶的頭部稍微朝下一些,家長一只手扶著寶寶的身體,另一只手去拍寶寶的背部。
給寶寶拍嗝有兩個細節要注意,家長要牢記方法都用對了,但是有些家長卻表示自己無法成功地拍嗝,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有兩個細節沒有注意到。

首先,拍嗝的時候,家長的手勢應該是手背拱起、手心中空的,也就是一種伸手接水的樣子,這樣在對孩子進行拍嗝操作的時候,不易發生漏氣的情況,拍打的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而如果在拍嗝的時候,家長使用平掌拍打,不僅會讓寶寶感覺到疼痛,拍嗝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其次,拍嗝可以分次進行。也就是說,拍嗝的行為其實可以在吃奶的過程中分段進行,比如說寶寶吃了一段時間之后,就開始對寶寶進行拍嗝,當寶寶打嗝之后,再繼續喂奶。
這樣做的好處,能夠更好地緩解寶寶的腸胃壓力,更大幾率的避免寶寶發生漾奶的情況。

如果能夠正確地掌握拍嗝的方式,并且能夠完全注意到這些細微之處,那么通常家長的拍嗝都會十分有效且順利的,寶寶也就能夠更加舒適的吃奶了。
寫在最后只有讓寶寶能夠順利的吃奶,寶寶才會更好的攝取到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才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拍嗝。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257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