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2)

濕疹是什么?咋判斷?
嬰兒濕疹常常呈對稱性分布,大多發生于嬰兒的面頰、額頭、眉間和頭部以及皮膚皺褶處,有時也可累及嬰兒的軀干和四肢。發病初期,可在患兒局部皮膚上見到紅斑丘疹,有瘙癢感。幾日后,丘疹會轉變為小點狀的水皰,水皰破潰后可有液體滲出,滲液干后可在局部形成厚痂,癥狀嚴重時還可出現局部皮膚糜爛,甚至繼發感染。
嬰兒濕疹可分為干燥型濕疹和脂溢型濕疹兩種。干燥型濕疹多見于瘦弱的嬰兒,好發于嬰兒的頭皮、眉間等部位,其皮損常表現為有少量的灰白色糠皮樣皮屑脫落,無明顯的液體滲出。但患有此型濕疹的嬰兒常常會因陣發性的劇烈瘙癢而哭鬧不止或不能安靜入睡。脂溢型濕疹,常見于比較肥胖的嬰兒,以頭頂、眉際、鼻旁及耳后多見。發病初期可在嬰兒的兩頰見到紅斑、丘疹或丘皰疹,丘疹上常會滲出淡黃色的油脂,并結成油膩性痂皮,但癢感不太明顯。
產生濕疹的原因
1、分娩方式 喂養方式:剖宮產和人工喂養都有可能促使或加重寶寶過敏的風險!由此增加寶寶患濕疹的風險!
2、遺傳因素:如果父母雙方中的一方曾患有過敏史,寶寶得濕疹的概率會很大。不過由于環境因素,現在患濕疹的寶寶是大多數,不患濕疹的寶寶是少數,因此,即使父母雙方都沒有過敏史,寶寶還是會有5%-7%的患病概率。
3、食物過敏:常見的是牛奶蛋白過敏,雞蛋、堅果、魚、蝦、蟹、巧克力、果糖都可能會引起過敏,其中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排在第一位是牛奶、第二位是雞蛋,第三堅果,第四海鮮。
4、周圍環境:之前也提到了空氣質量、水質、寶寶穿的衣服(化纖衣物容易引起寶寶不適)、花粉、汗液、尿液等等都可能引起寶寶濕疹
5、如何找到過敏原:

濕疹的用藥指導

濕疹的就醫原則
一般寶寶到6個月濕疹就減輕了,一歲左右會更好,一般就不再起了。如果超過2歲還長濕疹,那么寶寶長大后長濕疹的幾率就會大大的增加。
如何緩解寶寶皮膚瘙癢
藥物緩解:藥物止癢,遵醫囑使用。
物理緩解:除了口服藥物外,降低體溫也能適當減輕皮膚的瘙癢。
比如降低室內溫度,用溫涼的水洗浴,用干凈、涼爽的紗布或毛巾敷在局部以緩解瘙癢癥狀。
如何護理濕疹寶寶
濕疹寶寶的日常護理重點常常體現在細微之處。主要須掌握兩大原則:
1.找到確切過敏原,盡量避免之。
2.保持皮膚的清潔,避免繼發感染。
平時可以用簡單沖洗代替泡澡,洗澡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水溫:低于37℃為宜。
洗浴用具:絕對不要抓撓或使用搓澡巾,適量使用弱酸性的洗發沐浴產品。
沐浴時間:1歲左右的孩子一般以10分鐘左右為適宜,3歲以上的孩子一般以15分鐘左右為適宜,沐浴最長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
沐浴方法:通常只用清水洗浴即可。如果使用洗發沐浴產品,要先在手中打出泡沫再涂抹,涂抹時盡量避開濕疹嚴重的部位,并且一定要將泡沫沖洗干凈。沐浴的最后再用(溫)涼水沖洗一下。
擦干方法:可以用干凈毛巾浸涼水后全身(或局部)擦拭,最后用干毛巾吸干多余的水分。
注意保濕:在沐浴或洗臉后3分鐘內,身上或臉上的水分未完全干透前涂抹保濕劑,當皮膚缺乏彈性或干燥時要再涂抹。通常夏季用潤膚乳冬季用潤膚霜。
注意事項:不要選擇在臨睡前給濕疹寶寶洗澡,因為沐浴會促進血液循環,反而容易加重瘙癢感而影響睡眠。
最后,濕疹真的是一個“ 磨人的小妖精”,反復發作,持久戰,但是各位家長不要灰心,適當處理,把握好度!我們和您一起前行!

1、蔬菜類
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2、果品類
主要有桃子、杏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3、食用菌類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4、海腥類
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對于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癥,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5、禽畜類
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這類食物主動而性升浮,食之易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腦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雞蛋雖不屬發物,但也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肝炎、過敏、高血脂、高熱、腎臟病、腹瀉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雞蛋內含大量蛋白,但它們屬于異性蛋白,有相當一部分人吃了異性蛋白質后出現病態反應。
6、其他
發物的還有獐肉、腐乳、酒釀及蔥、蒜、韭菜等。發物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發物具有的催發或誘發作用,食療上還用于治療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暢,使用蘑菇、竹筍等發物,可起到助其透發、縮短病程的作用。
更多內容關注媽媽學社公眾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9866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