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毛澤東在北大校園工作(毛澤東在北大校園工作)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6)
前言
提到中國近代以來的高等學府,北大、清華這些學校,就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包括現如今,一旦有人考入這兩所高等學府,那無疑會成為全家的焦點所在,更是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圖丨中國著名學府——北京大學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人就會認為這些所謂的高等學府,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全面,更加不屑于參加考試,甚至斷然拒絕報考北大。
這個人,就是年僅25歲的毛澤東。
這其中的緣由,也和毛澤東當時的一位“老師”有關,他叫胡適。
毛澤東與“老師”胡適最初的友情
1918年,這是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北平,他此行的目的是組織湖南學生赴法國勤工儉學。
那時的胡適已經從美國留學歸來,在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下,來到北京大學擔任文科教授。

圖丨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由于當時世界上眾多的思想、道路,在主動、被動中抵達中國,一時間讓中國的進步青年學子感到了迷茫和彷徨。
就在這時,胡適在陳獨秀先生創辦的《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文章《建設的文學革命論》。
在這篇文章中,胡適開始向眾人提倡白話文學觀,將“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唯一宗旨。
就是這篇文章,在其對新文學革命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有他的局限性。

圖丨年輕時期的胡適
不可否認的是,就是這篇文章的發表,讓當時眾多的進步青年,那早已迷茫和沉悶的心情為之一振。
也正是這篇文章,讓本在北大默默教書的胡適,一時間名聲大噪起來。
就連當時剛剛來到北大,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毛澤東,都感到十分欽佩。
那一段時間里,胡適教授的課程是《中國哲學史》和《中國文學史》,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在胡適的講解下變得生動有趣,很受學生歡迎。
作為一所開放式的大學,聽課的同學就不會受限于本校的學生,一些別的學校的學生,包括像毛澤東那樣勤工儉學的人,也都常常來旁聽胡適講課,間接地成為胡適的一名學生。

圖丨毛澤東當年的畫像
當時的毛澤東可以說特別崇拜胡適,甚至專門找到時任北大教授的楊昌濟先生,也就是后來的岳父,請他幫自己引薦給胡適。
在特意的拜訪中,毛澤東還向胡適請教并討論了新文化、新思潮的問題。
這一切的工作,都是為了日后準備前往法國而準備的。
但到了臨行之前,毛澤東卻突然做出不去法國的決定,這一決定的做出,讓所有人都感到不解和疑惑。
赴法國留學,這在當時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大事,其中的原因,很快地就公諸于世了。
原來毛澤東那時沒有同進步學生一同出國的原因,是想留在國內研究中國自己的事情。

圖丨胡適和毛澤東
當然,他也受到了胡適那篇文章的影響,也得到了胡適的肯定和支持。
在赴法留學事情之前,胡適甚至還給過毛澤東不小的幫助。
一九一九年四月,回到長沙的毛澤東成立了湖南學生聯合會,開始領導進步學生進行愛國運動。
三個月后,毛澤東在長沙創辦了《湘江評論》。
在離開北平之前,毛澤東就曾上門拜訪過胡適,希望他能支持湖南學生的斗爭運動。
胡適在《湘江評論》這份雜志上,看到毛澤東發表的《民眾的大聯合》長篇文章。

圖丨毛澤東在長沙出版的《湘江評論》
后來,他在出版《每周評論》中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現在新出版的周報和小日報,數目很不少了……我們特別介紹我們新添的兩個小兄弟,一個是長沙的《湘江評論》,一個是成都的《星期日》。”
“《湘江評論》的長處似乎是在議論的一方面,……《民眾的大聯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遠大,議論也很痛快,確是現今一篇重要文字”
那時候,一本剛出版不久的雜志,一篇新近發表的文章,能得到胡適這樣的高度評價,絕對是出人意料的,其影響也十分廣泛。

圖丨胡適在圖書館里查閱資料
是胡適對毛澤東的肯定,也間接地影響了他在湖南發起的“驅張運動”的勝利。
事后毛澤東立即給胡適寫了一封信,信中的大致內容是:
湘自張去,氣象一新,教育界頗有蓬勃之象。將來有多點須借重先生,俟時機到,當詳細奉商。暫不多贅。此頌教安。
從這封信件的大致內容上,我們就能推斷出,當時毛澤東對胡適的尊敬和敬重。

圖丨青年毛澤東
但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不斷變化,信仰了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和堅持自由主義的胡適,在理念、道路不同的情況下,最終分道揚鑣。
道不同不相為謀
在美國留學多年的胡適,他始終信奉實用主義,主張水滴石穿的改變,而他對于馬克思主義始終處于反對的立場。
因為胡適從心底就不贊成“暴力革命”,他已經認定了國民黨組建的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正統。
但奇怪的是,胡適又是一個反對一黨專政的人,他從不參加政府委派的各項工作,這是因為他要保持個人獨立和批評的自由。

圖丨1921年7月,毛澤東去上海,參加了中共一大
在經歷了十四年的艱苦抗戰后,中華民族終于迎來盼望已久的勝利。
這時的胡適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上,與董必武進行了徹夜長談,主要內容就一條,勸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放下武器,單純作為國家的第二大黨參加國家的選舉活動。
胡適當時曾寫信給毛澤東:
潤之先生:
頃見報載傅孟真兄轉達吾兄問候胡適之之語,感念舊好,不勝馳念。
前夜與董必武兄深談,弟懇切陳述鄙見,以為中共領袖諸公今日宜審察世界形勢,愛惜中國前途,努力忘卻過去,瞻望將來,痛下決心,放棄武力,準備為中國建立一個不靠武裝的第二大政黨。
公等若能有此決心,則國內十八年糾紛一朝解決,而公等廿余年之努力皆可不致因內戰而完全消滅。
議看美國開國之初,節福生十余年和平奮斗,其手創之民主黨遂于第四屆選舉取得政權。
又看英國工黨五十年前僅得四萬四千票,而和平奮斗之結果,今年得千二百萬票,成為絕大多數黨,此兩事皆足供深思。
中共今日已成第二大黨,若能持之以耐力毅力,將來和平發展,前途未可限量。
萬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毀滅!

圖丨在中國革命中完成成長的毛澤東
一封信,代表著胡適對當前政治形態近乎無知的程度,毛澤東看到萬里外發來的電報,也是一笑了之。
當時的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建立了新中國之際,依然對舊情念念不忘,希望胡適能留在大陸,不要跟國民黨一條路走到黑。
就連毛澤東也親自表示,胡適可以繼續擔任北大校長,并兼任圖書館館長一職,繼續學以致用。
但此時的胡適只說了一句話:“人家,信我嗎?”
最終胡適還是坐上國民黨方面的飛機,飛往南京最后去了美國。

圖丨胡適和蔣介石合影
在胡適離開中國大陸之后,內陸也開始了批判胡適的思想活動,盡管如此,毛澤東依舊對胡適給予了最大的關注和希望他回國的愿望。
而當時的胡適在面對記者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毛澤東不是我的學生,他當時只是在北大圖書館做事,按照毛澤東當時的水平,他考北大是考不上的。
這句話一說出口,在一定范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就連毛澤東本人都沒想到,自己當年沒有報考北大,如今竟然成為胡適攻擊自己的“手段”。
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毛澤東對于胡適的言論依舊沒有做出過多的評價。

圖丨毛澤東在大會上發言
但胡適的一番胡言亂語,卻遭到了國內的極大反對,甚至有人翻出了當年毛澤東的好友羅章龍與主席之間的對話,并且得到了證實。
當年的那一段時間內,與毛澤東同行的好友羅章龍,經過考試成為北大哲學系的正式學生,但作為旁聽生的毛澤東卻不為所動。
羅章龍勸毛澤東也報考北大時,他拒絕了,羅章龍回憶:
那時,毛澤東并沒有報考北大的意愿,甚至有一種“不屑”的態度。
這是因為毛澤東覺得北大的課程太陳舊,太腐朽,不值得浪費精力深入學習,在北大浪費時間。
到湖南去組織斗爭,這是他當時認為比較值得去做的事。

圖丨長征時期的毛澤東畫像
從上述的話中我們就能看出,毛澤東當時在北大是在勤工儉學,參加各式各樣的工作,但依舊沒有拉下學習。
也就是在此期間,毛澤東閱讀了大量書籍,并且旁聽了北大的多門課程。
此時的毛澤東已經接觸了馬克思主義,他通過閱讀《共產黨主義宣言》,在那里看到了中國未來的道路和希望。
而當時的北大,還在進行純粹的學術研究,早已脫離了實際的社會。
毛澤東不考北大,也顯示了他當時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與眾不同的個性。

圖丨心胸開闊的毛澤東
他的選擇,讓中國歷史可能少了一位杰出的學者,但卻擁有了一位開天辟地的偉大革命家。
毛主席不計前嫌,依舊托人帶信請胡適“回家”
事件發生后,胡適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在中國大陸得到了進一步地升級,而對胡適的批評則日益高漲,盡管毛主席已經表示不介意。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仍然沒有放棄做胡適的工作,希望他回到祖國。
胡適剛離開大陸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人民日報》就刊登了一封《給胡適的公開信》。

圖丨正在做研究的胡適
胡適的老朋友、曾任北大教授的陳垣先生給胡適的一封信。
這是因為胡適在1948年底寫給陳垣的信,希望他與自己一起南下,但陳垣還是選擇留在大陸。
這封感人肺腑的信,依舊還是胡適感到不快,他還固執地以為,此時此刻的好友來信,已證明他已不再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人”。
甚至還在臺灣的《自由中國》雜志上,公開發表了對《人民日報》的回應,堅持他自己的思想。
盡管如此,毛澤東依舊沒有放棄通過各種渠道,來爭取胡適的回歸。

圖丨晚年時期的胡適
毛澤東甚至親口說道:“胡適提倡白話文,要給他記一功。”
在胡適的一意孤行下,“批胡”運動正式開始,但毛澤東依舊在各個大會上作出要求,批判是為了改正錯誤,不是在弄虛作假,所以必須要實事求是的批判胡適。
毛澤東原話這樣說道:
胡適這個人也很頑固,我們托人帶信給他,勸他回來,也不知道他到底貪戀什么。
批判嘛,總沒有什么好話。
說實話,新文化運動他是有功勞的,不能一筆抹殺,應當實事求是……
到了后來,毛澤東專門去請胡適的老朋友周鯁生去做他的工作。

圖丨一代偉人毛澤東
與此同時,當時著名的愛國記者周鯁生,也受到毛澤東的委托,讓他幫自己勸勸胡適,勸他回大陸看一看。
曹聚仁在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最好能回北京看看,可以巡行全國,等先生看了之后再下斷語如何?”
曹聚仁甚至說出“愿意陪著先生同行”的話語。
可這些肺腑之言,卻在胡適眼中成為“教訓”之意,將周鯁生、周鯁生等好友的好意,也隨意地劃分到“不自由”和“奉命”的區域內。
甚至到了最后,公開說道“我沒有見過此人”。
胡適在美國待了八年之久,最終在一九五七年回到了祖國臺灣,還在蔣介石的“安排”下,擔任了“中央研究院”的院長。

圖丨1961年,胡適和妻子江冬秀在醫院治療
一直到胡適晚年,他才主動放開心中多年的“結”,說道:“在共產黨中,白話文寫得最好的還是毛澤東啊。”
在回想起當年自己在記者面前說出那句話后,此時的胡適后悔不已。
向來以謙謙君子自稱的他,竟然能說出那樣一句話,這也被他自己認為是他說過的最沒有紳士風度的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16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