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睡覺不踏實該怎么辦(寶寶睡覺不踏實怎么辦)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寶寶睡覺不踏實怎么辦?
寶寶睡覺不踏實,常見的表現有發出「嗯嗯」的聲音、眉頭緊皺、身體扭動、手腳亂動、睡一會兒哭幾下、睡覺抓臉等,有活動能力的寶寶還會在床上來回翻滾。寶寶如果并沒有真的醒來,也無需大人干預。隨著月齡增加,寶寶在睡眠中的活動也會逐漸減少。
但寶寶由于情緒或身體不適等導致睡不踏實時,則需要進行干預:
情緒問題導致睡不踏實
過于興奮、清醒時間太長(過度疲勞)、分離焦慮等情緒問題不僅讓寶寶抗拒入睡,也會讓寶寶在夜里睡得不安。
如何判斷:
睡前過于疲勞或者興奮的寶寶,容易出現睡一會兒哭幾下的情況,在上半夜尤其明顯。
而處于分離焦慮期的寶寶,在入睡的過程中可能反復醒來查看大人是否在身邊,夜醒時的哭泣也會比較厲害,達到他們「查崗」的目的。
如何處理:
1. 避免寶寶睡前過于興奮
建議家長在睡前安排平靜、舒緩的活動,避免帶寶寶做激烈運動,或者暴露在過多的聲音和光線刺激中。
2.不讓寶寶過度疲勞
根據寶寶的月齡安排合理的作息,如進行適當的小睡、不要長時間讓寶寶清醒玩耍,導致過度疲勞。
3. 給分離焦慮的寶寶更多陪伴
大部分寶寶在 8 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少部分寶寶在 6 月齡左右就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睡覺時也容易起來找人,家長可以在清醒時給寶寶更多的陪伴,讓他感到安心。
練習大運動導致寶寶睡不踏實
寶寶在白天學習新的運動時(包括翻身、爬、坐、站等),往往夜里也會勤加練習,影響到睡眠。家長在清醒時多鼓勵寶寶練習,盡快熟練掌握技能,夜里練習的行為就會自己消失。
如何判斷:
每次解鎖新的大運動,家長會觀察到寶寶在夜里睡覺時,因為不自覺的身體姿勢變化醒來。
如何處理:
如果寶寶因不能復原到仰臥姿勢而哭鬧,家長可以盡快幫助他恢復到仰臥睡覺的姿勢,如果多次復位后,寶寶仍然堅持練習翻動、坐起甚至站起,建議家長減少干預,讓寶寶自己去學習,反而能更快重新入睡。
注意:
有的家長會在寶寶練習翻身期用枕頭去固定睡姿,防止翻動,短期內感覺寶寶能睡得更踏實。但這種方式不僅不安全(嬰兒床里不能有枕頭),也無法在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建議采用。
其他身體不適導致寶寶睡不踏實
一些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問題,比如腸脹氣、鼻腔有異物、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不合適,睡袋不舒服等,也在悄悄地影響寶寶的睡眠。
家長養成在睡前對寶寶的身體情況和睡眠環境做一個大致檢查的習慣,可以避免一些異常情況的影響。
最后,先觀察再行動
感覺寶寶睡得不踏實時,對于可以自主入睡的寶寶,家長可以不進行干預。對于不能自主入睡的寶寶,家長先觀察幾分鐘再去安撫,確定寶寶是真的醒來無法自行入睡,而不是正常的睡眠活動。
如果一有動靜就拍拍甚至抱哄,有時候反而會打擾寶寶正常的連續睡眠,或者養成依賴大人安撫才能入睡的習慣。

寶寶睡覺總是踢被子怎么辦?
寶寶踢被子是正常現象,寶寶睡覺踢被子和他的睡眠生理特點相關。
在非深睡時,寶寶可能會有各種哼哼唧唧、做鬼臉、哭幾聲、驚跳抖動、翻身、動來動去等表現,就會容易踢被子。
另外,寶寶的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更容易出汗,如果睡覺時穿得太多、蓋得太厚、環境溫度太熱時,也會通過踢被子來散熱,讓自己睡得舒服一些。
避免寶寶踢被子的方法:
1、讓寶寶穿純棉衣服,不要太多也不要太緊,以免太熱不舒服。
2、房間的溫度控制在 18~21℃ 左右,具體可以根據寶寶睡覺的舒適度來合理調節。
3、給寶寶睡睡袋。

寶寶睡覺時突然大叫是怎么回事?
寶寶可能突然發生了危險
如果寶寶的睡眠情況一直不錯,某一天在睡覺的過程中突然尖叫大哭,而且這個點并不是寶寶常規的易醒點。
怎么處理
建議家長及時響應,排除安全隱患:比如寶寶的小手小腳是不是被小床欄桿卡住、身體是否被東西纏住了、甚至是否出現墜床的可能。
寶寶可能處于「快速眼動睡眠」階段
發生時間
寶寶夜間睡眠的第一個「快速眼動睡眠」,一般出現在入睡 3~4 小時之后。
具體表現
人類的睡眠由「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這兩個睡眠狀態組成,并循環反復。當寶寶處于「快速眼動睡眠」階段時,家長可以明顯地看到寶寶的眼球在眼瞼下快速移動。
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的區別

出現的原因
快速眼動睡眠被認為是幫助我們處理白天接受到的不同信息和刺激,并整合和內化成自己新的記憶。寶寶接觸了新的人、事、物之后,比較容易出現因為大腦活動興奮而造成的睡眠過程中突然的尖叫大哭的情況。
怎么處理
這種情況下,環境光線、溫度、聲音的變化,比如打開小夜燈、把寶寶抱出臥室、打開音樂都容易喚醒寶寶,都可以幫助寶寶停止尖叫和哭鬧。不過平靜之后,需要再次安撫寶寶入睡的難度與寶寶的睡眠能力相關。
寶寶可能是夜驚
發生時間
夜驚一般到寶寶 4~5 歲的時候才會出現(夜啼通常發生在寶寶 0~3 歲),通常發生在夜覺入睡之后的 1~4 小時的深睡眠階段(噩夢一般出現在后半夜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屬于一種非正常覺醒的狀態,也非常的罕見。
具體表現
寶寶驚恐不安、手腳揮舞:當發生夜驚的時候,寶寶會尖叫大哭,看起來驚恐不安。同時還會伴隨著手腳亂揮、表情怪異、心跳加快、大量出汗等表現。
不會醒來、拒絕安撫:這個過程,寶寶不會醒來,也不允許家長的安撫。如果家長要強行安撫,會推被寶寶推開,寶寶也會哭鬧掙扎得比之前更嚴重。家長如果嘗試開燈、抱離房間等方式去喚醒寶寶,寶寶對這些外界刺激反應不明顯,他們也不會停止哭鬧和掙扎(噩夢之后的寶寶會徹底醒來)。
寶寶可以自行再次入睡:雖然夜驚看起來很嚇人,發生的時候家長也會感覺無能為力,但寶寶哭鬧之后會自己停止再次入睡。一般 1~5 分鐘之后寶寶就會自行入睡,這個過程最長不超過 45 分鐘。而且早上醒來之后,寶寶完全不記得晚上發生的事情。
出現的原因
產生的原因與寶寶的生長發育(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出現夜驚的情況)、感官刺激(在孩子入睡后一小時左右發出的巨大噪音容易引發敏感兒童出現夜驚)、作息情況(過度疲勞也可能增加夜驚出現的概率)、遺傳因素以及最近的生病和服藥情況相關。
怎么處理
讓寶寶規律作息、保證白天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可以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當然,如果寶寶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家長有任何不確定的時候,也可以及時就醫。
寶寶可能是做噩夢
發生時間
1 歲以后,寶寶晚上可能會做噩夢。噩夢一般發生在整晚睡的后 1/3 的時間段,可怕的夢魘一般出現在快速眼動頻繁的后半夜。
具體表現
哭鬧、清醒、需要安撫:當寶寶經歷可怕的噩夢之后,會哭鬧并徹底清醒。對父母的出現和安撫表現出接納,也會對家長表現出依賴,比如不愿意被放下、不愿意家長離開。
影響接下來的睡眠:安撫之后再次入睡的速度與夢魘的恐怖程度、寶寶的年齡、家長的安撫程度相關。第二天醒來,寶寶會記得前一晚發生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影響影響接下來幾天的睡眠,比如抗拒入睡。
怎么處理
面對剛從噩夢中醒來的寶寶,家長應該做的是陪伴和支持。如果寶寶不愿意在醒來之后再獨自入睡,家長可以多陪寶寶待一會兒。
同時家長也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要為了安撫寶寶而無限制地滿足每一個要求:比如開燈陪玩、增加夜奶次數等。
如果噩夢出現的頻率很高,比如一個月有好幾次,那么我們建議家長要留意寶寶的日常生活,尋找讓寶寶感到焦慮的事情。

寶寶睡覺總搖頭撞欄桿是怎么回事?
偶爾出現搖頭、撞欄桿,不需要處理
有的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偶爾會出現一些節奏化睡眠行為。比如:前后搖晃身體、左右轉動腦袋、用頭撞擊小床欄桿、用頭磕碰床墊等。
這種情況是一種暫時性的、階段性的,高達 20% 的寶寶都會在出生后的前幾年內發生。
但出現這些行為并不意味著孩子有任何潛在的心理或者神經性疾病,他們都是身心非常健康的孩子。
家長不需要過分擔憂,也不需要再睡眠過程中采取任何的措施。所有的這些節奏化睡眠行為通常會在孩子 3~4 歲之前停止。
寶寶出現這種情況有 2 個常見原因
1. 自我安撫
寶寶喜歡重復的、有節奏感的動作。這也是為什么小寶寶們喜歡被大人抱著走來走去晃悠著睡覺。搖頭 / 搖晃身體 / 用頭撞欄桿這些行為,對這些孩子們來說,是自我放松和平靜的一種方式。
此外,當寶寶出現身體上的不舒服時,也會發生這些行為。比如寶寶得了中耳炎和出牙的時候,他們會通過類似的行為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對疼痛的關注。
家長可以怎么做:
家長可以通過給寶寶打秋千、騎搖搖馬、騎搖搖椅等方式,讓寶寶在白天得到足夠的刺激,這樣他們對晚上睡眠階段的節奏感運動的需求就會降低。
也需要隨時留意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當寶寶出現搖頭的情況,家長一定要記得檢查寶寶的頭皮是否有濕疹,或者是干燥脫皮的情況、耳朵有沒有流水、牙齦是不是有點要萌牙的跡象,以及寶寶的寢具是否干凈清潔。
2. 煩躁 / 焦慮
當寶寶出現情緒的上的「大爆炸」,但又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時候,他們會通過身體的行為來宣泄自己的情緒。通過這個過程,孩子的情緒可以得以穩定和平靜。
家長可以怎么做:
家長可以在平時多關注寶寶的情緒狀態,尤其是在更換主要照顧人、搬家、媽咪重返職場、家里新添了二寶等這些重大事件的過渡期,寶寶都會面對更大的情緒壓力。這些特殊的時間段,建議家長主動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親子陪伴時間。
小 Tips:
特別提醒家長:如果寶寶這種行為在夜間反復出現,并且每次持續的時間超過 10~15 分鐘,或者是孩子 4 周歲之后還有類似的行為,家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建議及時尋求專業兒科醫生的意見和幫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270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