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熊孩子成長記案例(家庭戰爭中長大的憤怒的小孩)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6)
案例分享│家庭戰爭中長大的憤怒的小孩

“
在之前的文章《從小到大,為什么我們都這么容易憤怒?》中,我們討論了青少年的憤怒情緒到底來自于哪里,而青少年時期的矛盾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遺留到成年后,本文要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個案例。
小科的沙世界
2020年臘八節當天清晨,一家三口來到了咨詢室,父母滿面愁容,男孩一臉怒氣。看到這個家庭各個成員的臉色,我腦海不經意間閃過“暴力少年”一詞。
接下來,我簡單詢問了一下來訪者的病史及當前的情緒狀態,心理測驗過后開始咨詢,在這里我們就稱這位來訪者為小科。

小科,男,21周歲,大三學生,胞一行一。
因為首診的心理測驗很重要,也會很全面,所以首次心理測驗的時間都會較長,小科大約用時60多分鐘。測驗過后,我明顯地感覺到,小科變的更為焦躁。為盡快地安撫小科的情緒,首次治療,我決定采取沙盤治療的方式。
一進入沙盤室,小科就被展柜上陳列的沙具吸引,迅速地走到展柜前,拿起不同的沙具反復端詳,大約歷時35分鐘,一幅名為《寧靜的村落》的沙具作品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附:經過當事人同意,咨詢師拍照并承諾僅用于案例教學及討論
當看到小科擺放的沙世界時,我的內心滋生出些許心疼。在沙盤室,經常有青少年擺放沙具會選擇戰斗的士兵、飛機、坦克,但小科是使用得最多最全的,他幾乎把所有的士兵、飛機、坦克甚至裝甲車都擺了出來。
要知道,沙盤是一個介于個體內心世界和外在生活的“中間地帶”,來訪者的內心世界和外在生活在這里得以逐步呈現和自我揭示。沙盤治療為來訪者提供了接觸內在感覺或心靈的通道,使得來訪者可以用意象來呈現發生在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事。小科擺放的沙盤中如此多的戰斗場面,也足以見得這個大三學生內心中有多少的憤怒。
小科向我介紹他擺放的沙世界:

我也不知道要擺什么,但是看到有拿槍的士兵、戰斗機、坦克后,我就想到了戰斗,然后我有看到了一些讓我很討厭、反感的大蟲子,他們就像我看到了科幻電影中的那種會噴射毒液的蟲子一樣,我就想創作這樣一幅作品。我給它取名叫《寧靜的村落》。
原本這就是個像世外桃源一樣的村落,雖然也有城市中的建筑,但是這里的人們都很淳樸,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鄰里間生活的很和睦,人們也都十分的團結。有一天,以兩個巨型巨甲蟲為首的蟲群,攻擊了村落,村民奮起反抗,無奈蟲群太多,最后國家派出最先進的裝甲部隊前來消滅蟲群。”

我提問:“你講述的故事很精彩,你的作品也很精致,根據你講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為什么作品要叫做《寧靜的村落》,那最后的結局呢?蟲群被擊退了嗎?”
小科笑著回答:“我也不敢確定。畢竟他們是蟲子,他們打不過的時候可以逃跑、可以遁土,但是,當那些高科技的部隊撤退了,他們可能又要再次卷土重來,也或許,他們被真正地一舉殲滅,但誰又能說的準呢?”
咨詢師繼續問道:“在你的話語中,我似乎感受到,你很在意這個村落,它有什么是讓你非常留戀向往的嗎?”

小科回答:“那種寧靜安靜的感覺,那種和諧溫馨的氛圍。”咨詢師觀察到小科有情緒波動,他似乎很激動,但是又表現得很無奈,“你知道嗎?這種感覺是我從未曾體驗過的,我的家就像是抗日戰爭劇一樣,幾乎天天都要充斥著戰爭,沒有寧靜的生活,更不用說和諧的感覺了。”
咨詢師意識到,關鍵問題即將出現,這時候的小科需要的是一個傾聽者。
家庭“戰爭”
咨詢師回應他:“家對于每個人來說不都是遮風避雨的港灣嗎?為什么你的家給不了你寧靜和諧呢?”
小科此時一臉怒氣,開始傾訴:

還不都是拜那二位所賜!
我從出生到現在一直都是跟父母生活,就寒暑假會去爺爺奶奶家,和爺爺奶奶關系還算挺好,和父母的關系不好。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整天在我耳邊嘮嘮叨叨說不停,一件事要反復重復很多次,就是想強加給我,只有我妥協了,同意了,這件事才能過去。
父親更嚴重,他決定的事情不允許我有任何的遲疑,否則就是一頓胖揍。我記得小時候只要惹到他們不高興了,都會打到我身上,所以說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和父母熱戰,沒有冷戰那一說。小時候我記得我很瘦,后來我就猛吃猛喝為了就是讓我自己長的胖點壯點,能夠打贏他們。

上高中之后,我沒再怎么挨過打,因為我已經200多斤了,他們也打不過我了,但是他們叨叨的功力一直沒減!上了大學,他們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你沒事能不能出去跑跑步減減肥,看你胖的那個樣,人家那誰家的孩子,又高又瘦比你好看多了,再看看你,胖的和個豬似的。因為這樣的嘲諷,家中爆發出很多次戰爭,到最后都是母親坐那哭,父親數落我,他們都是為我好,我不領情,我是白眼狼。有的時候,我真的很想掐死自己得了!
但我更想掐死我爸,他總是那個挑起戰爭的人。我們去奶奶家吃飯,他必須要我站起來說兩句話,總是說鍛煉我,培養我的酒桌意識,但是我不需要!我很煩他這樣!
醫生,你說我該怎么繼續活下去?我都已經上大學了,就放假回來這幾天都讓我安生不了,本來高中那會想的是,只要上了大學擺脫了他倆,我就啥也不用管了,他倆在家愛怎么打怎么打,可現在看來,我始終走不出這個漩渦。

小科情緒很激動,語速也很快,表情也很猙獰,仿佛在講述的過程中,再次身陷當時的場景,看的出來他又一次的焦慮了起來,甚至直喘粗氣,我能夠感受到他強烈的憤怒。”
由此可見,小科所展示的沙盤中所有戰斗的場景都是他內心和現實的真實寫照,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大學生還會每天和父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能夠做出這些行為,也足以說明其內心的憤怒有多重。
根據小科的描述,咨詢師甚至大膽地猜想那兩只“巨甲蟲”就是小科對父母的意象化,而其他無孔不入的蟲子更像是平日里父母攻擊的言語,而反抗的士兵也正是小科內心和現實中與父母相互斗爭的場景。

咨詢師追問:“如果你憤怒到失控了,你會怎樣嗎?”
小科嘆氣道:“其實無非就是和父母干一仗,我腦子里好像天生就會打架一樣,我不知道還有什么其他方法能發泄我的憤怒。我的父母好像把我封到小箱子里,我只能通過暴力砸開一個出口。說什么這是為我好那是為我好,在我看來他們只顧著他們自己,從來也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我之前說,我向往寧靜和諧的生活,其實我也不愿意和父母干仗,不單是說出去讓人家笑話,我自己也挺愧疚的,之前打不過的時候,很生氣就想讓自己變強,等他們打不過我的時候,我又不知道該怎么做,總不能天天在家打父母吧!”
最終,小科提出了他的目的:“今天之所以來到這,也是因為我真的很痛苦,我知道我的家庭現在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甚至懷疑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是不是有暴力傾向。我希望醫生您能幫幫我,幫幫我們家,我也想控制自己的行為,但是他們在我耳邊一嘮叨,我就像是本能反應,立馬就進入戰斗狀態。我該怎樣才能改變呢?”
分析和建議

咨詢師根據小科的情況,給出了分析和建議:
“其實這不單單是你的問題。你也說了你感覺到你的家庭出現了問題,那就需要我們整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作為你,我覺得可以考慮讓自己角色轉換一下。你仿佛這么多年一直習慣了把自己當成一個‘被照顧者’,就算你已經成年了,上大學了,你也很享受這樣的待遇,如果你嘗試著讓自己作為‘照顧者’呢,你也在不斷地長大,父母也在慢慢變老,就和你說的他們打不過你了,那你為什么要繼續用戰斗的方式去和他們相處呢,為什么不可以把戰斗換做照顧呢?
其實,不管是戰斗還是照顧,都是一種關心,有些父母他們之所以會打罵孩子,那是他們覺得恨鐵不成鋼,他們希望孩子變得更好別走彎路,只是‘打罵’這個方式用錯了,那你為什么就不可以換個方式呢?如果你相信‘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有用錯愛的方式的父母’,那我希望你可以去嘗試換換自己的角色,讓你的父母也感受一下,他們的孩子是長大了,而不是長壞了。”
小科聽完之后,神情突然放松了好多,像是找到了答案,我再一次看到了他渴望的眼神:“我愿意嘗試,只是我不確定他們繼續嘮叨的時候,我會不會又像條件反射一樣的握緊拳頭。”
咨詢師鼓勵他:

“既然你愿意嘗試,總歸是要克服困難的,你需要學會忍耐,更需要學會溝通。你的家庭中缺少了語言的溝通,就像你小時候父母一言不合就開揍,勢必會造成我們的家庭是一個‘啞巴家庭’,沒有溝通,有的是拳頭,那你也在不經意間傳承了這部分自覺性,你才會覺得生氣了就該用暴力解決問題。所以想要去嘗試去改變,你需要先張開嘴,學會表達你的憤怒,就像今天這樣,把你的憤怒、不開心、委屈,都說出來,講給他們聽。
同時,你也要聽父母講他們的情緒和感受,這樣的一個循環才是一段有效溝通。”
小科點點頭,很嚴肅地說:“我明白了,醫生,我愿意去嘗試,謝謝您!”咨詢師回應他:“不客氣,我只是在做我該做的事情,剩下幾分鐘的時間,我想同你的父母溝通一下,你感覺可以嗎?”小科回答道:“可以,我也是真希望他們能明白我的苦心。”說完小科起身離開診室,步伐不再像來時那么輕盈看上去挺沉重,表情也是若有所思的樣子。

過后,我邀請小科的父母進到咨詢室,由于大部分情況涉及小科內心的感受,在未經小科允許的情況下,我并沒有向他的父母透露太多。其次,此次心理治療只是關于小科的個體心理治療,并不是家庭治療,所以咨詢師也只是針對小科當前的情況及長期以來的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向兩位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
案例到此呈現完畢,相信很多讀者看后會很震驚,一個21歲的孩子,都上了大學了,怎么還能在家里和父母大打出手?但是在筆者看來,這位青少年并不是不愛他的父母,否則,他可以任由自己把前些年挨地打受的氣都找回來。他只是張不開嘴,或者說,這么多年,沒有人教給他如何與人溝通,如何通過語言表達憤怒。這也是小科由一個花季少年發展成暴力少年的罪魁禍首。

語言溝通本來就是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的高級技能,這個天生的技能卻讓人們最容易忽視。希望通過此文章能夠讓更多的讀者意識到,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同時,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樣一個憤怒的小孩,那您學會該怎么幫助他了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423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