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哺乳期新媽媽該吃肉還是喝湯(哺乳期切忌大魚大肉)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不過很多寶媽或許會有疑問,如果自己每天進食量不少,而且會喝各種雞湯、魚湯之類的,那還有額外補充營養的必要嗎?
營養缺乏問題在哺乳期媽媽中普遍存在中國疾控中心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公共機構曾做過這樣一項調查,研究人員針對北京、廣州、蘇州3個城市中,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的哺乳期媽媽進行了營養方面的相關統計,并且與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s)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
1.只有不到16%的哺乳期媽媽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攝入量達到標準;
2.總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推薦值55-65%,而總脂肪供能比卻高于推薦值20-30%;
3.鈣、鋅的攝入量,只有不到8%的哺乳期媽媽達標,鐵元素稍好。
從這份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營養缺乏問題再哺乳期媽媽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各種維生素、鈣鐵鋅等微量元素的攝入情況,均不容樂觀。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事實上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寶媽要達到營養攝入要求,每天需要進食的食物種類繁多,而因為自身食量、飲食習慣、家庭條件等原因,往往很難做到。
且當寶媽來到哺乳期時,對于營養攝入的要求又比平時會高很多,比如能量要多500千卡,鈣元素由800mg增加到1000mg,蛋白質由55g增加到80g。
所以一方面難以保持均衡、多樣化的飲食,無法通過飲食攝入足夠的營養,另一方面自身對于營養攝入有著高需求,寶媽在哺乳期時會更容易營養缺乏。
而一旦哺乳期媽媽長期保持這樣的狀態,不僅很難滿足寶媽自身身體恢復的要求,使寶媽出現免疫力下降、牙齒松動、四肢無力等問題,還會使得母乳中的營養成分不足,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哺乳期媽媽營養補充很重要,但切忌“濫補”
很多寶媽來到哺乳期后,為給孩子提供更有營養的母乳,也為了能讓自身更快地恢復,于是會選擇“大補特補”,吃各種大魚大肉,大幅度增加進食量,表面上身體發福了不少,好像確實攝入了不少營養。
而事實上雖然營養補充對哺乳期的媽媽很重要,但是“濫補”同樣不可取。
雖然為了保證正常的營養攝入,哺乳期寶媽需要進食許多種類的食物,但是從食量上來說增加的幅度并不大。
來到哺乳期后,寶媽的主食攝入量每天只增加了50g(約一碗半米飯),綠葉菜攝入量僅增加了100g。
如果寶媽選擇通過大量飲食來補充營養,最后的結果可能是自己比孕期里又胖上了好幾圈,而營養攝入的結果卻并不理想。
哺乳期正確補充營養,這幾種微量元素要跟上有的寶媽在哺乳期中,可能會發現自身面色蒼白、容易頭暈,這往往是鐵元素缺乏導致的貧血癥狀。
還有的寶媽可能會出現腰酸背痛、牙齒松動、足跟痛等“月子病”,而這一般是哺乳期缺鈣的典型癥狀。
除此之外,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神經衰弱、食欲不振、記憶力差等問題,缺乏維生素B2會導致口腔發炎、易頭暈,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免疫力降低,視力減退。
寶媽在哺乳期補充營養時,對以上這些微量元素有必要進行額外的補充。
而與單一的維生素補充劑相比,復合維生素中含有的維生素更全面,更能滿足哺乳期媽媽對營養元素的補充。
尤其針對于寶媽在孕期與哺乳期中不同的營養需求,很多復合維生素還進行了配方上的調整,更有利于寶媽對于營養的補充。
當然有的寶媽可能在平時十分注意自身的飲食習慣,通過飲食能夠比較好地達到營養攝入的要求,為此寶媽可以提前去醫院進行營養狀況評價,評判是否需要對某些營養元素進行補充,確保“有的放矢”。
老苗結語:
寶媽在來到哺乳期后,身體對于營養攝入的需求是比較高的,必須要重視起來。
不過對于營養的補充,寶媽一定要講究方法,通過加大進食量來“濫補”并不可取,科學、健康地來進行營養攝入才是更好的選擇。
今日話題:你在哺乳期時有特別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級奶爸,也是醫院里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061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