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小孩尿頻是什么引起的(可能是催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5)
來源:【生命時報】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沙玉英 □主任 吳 珺
有些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小小年紀,頻繁跑廁所,尤其是無所事事時,一會兒就去一趟。但去醫院檢查又沒有任何問題,好端端的怎么尿頻了?

正常尿量在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尿量與腎臟本身、攝入量、精神因素活動量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新生兒期大約排尿20次/日,3歲時平均排尿約11次/日,學齡兒童排尿次數減少為6~7次/日。
而尿頻是指尿液總量正常,排尿次數增加,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尿路感染、結石、糖尿病等原因均可出現尿頻,但此時會伴有發熱、尿痛、腹痛等表現,或有喝水多、吃飯多、排尿多、體重減輕等癥狀。如果孩子沒有上述癥狀,查體沒有尿道口紅腫等體征,化驗檢查也沒發現問題,一般考慮為“生理性尿頻”。生理性尿頻多見于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一部分原因是家長過分關注,時常把尿或催促小便所致。比如有些家長在孩子玩高興時,會抱起孩子去衛生間把尿,或者在孩子專心做事時,突然提醒,“別尿褲子了”。這些行為對孩子自主排便有不良影響。
因為小兒大腦皮層發育尚未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差,容易被過度頻繁的訓練影響小便習慣,引發尿頻。此外,孩子長期靠家長把尿或催促才小便,會形成依賴,難以養成自主排尿的習慣,甚至會影響孩子括約肌功能的發育。
2歲開始,家長就該培養孩子自主排尿、排便的習慣。熟悉寶寶的排便規律,尤其要留心觀察孩子 一般在什么時間尿尿,又或者是幾天拉一次臭臭,以此來判斷排尿排便是否規律。如果出現尿褲子、尿床,不要打罵,正確引導孩子及時上廁所。如果出現尿頻現象,到醫院檢查后又沒有發現問題,可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改善尿頻癥狀,并進行適當的憋尿訓練。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005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