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5)
前幾天帶寶寶出去玩,遇上幾個寶媽也都抱著孩子,大家共同探討育兒經驗,閑聊時發現有個寶寶耳朵上有個小洞,有些家長立馬說這個小洞叫“倉眼”,有“倉眼”的孩子聰明又聚財,以后肯定是個有福氣的人,當然這些只是迷信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不能相信。

有的寶寶出生時耳朵上就有小洞,一般還不疼不癢,寶寶在成長中也沒有表現出身體不適的現象,時間久了家長也不會放在心上,認為不用管也不會引發大問題。寶寶耳洞的小洞真的不用管嗎?它對寶寶會有什么影響嗎?
小洞形成的原因
耳朵上的小洞在醫學上有學名--耳前瘺管,它是先天發育存在缺陷造成的,一般都在耳朵上,單耳有小洞的情況比較多,而且還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小洞帶來的影響
小洞有時會有分泌物,分泌物大多是由身體新陳代謝引起的,如果有分泌物時,家長要做好清潔處理,盡量不要用東西去掏小洞,小洞看似不起眼,掏不好會破壞毛細血管和神經組織,引起細菌感染,耳前瘺管如果發生感染,會長成腫塊,一般醫護手段很難達到治療效果,只能通過手術切除才能治愈。
醫生提醒注意事項
注意清潔:小洞是與外耳相連的,如果有分泌物流出時,可以用棉簽擦干凈,切記用手擠或者用手去摸,手上細菌很多,很容易滋生細菌引發感染。

保持耳內干燥:一般給寶寶洗頭或洗澡時,容易忽略耳朵上的小洞,小洞中有水也易造成感染。另外家長還要提醒孩子不要用手摸小洞,尤其是手濕的時候。
增加免疫力:身體在免疫差的情況下,寶寶很容易引發各種炎癥,包括喉炎、氣管炎等,同時那個小洞也容易引起感染,本身寶寶的年齡小身體的免疫力就很差,尤其在冷熱交替的時候,更容易引發耳前瘺管的感染。

耳前瘺管的問題可大可小,家長一定要用理性的角度看待問題,如果寶寶耳朵上長了小洞,不要驚慌,只要采用正確、合理的方法處理,都能有效的解決問題。提醒家長,耳前瘺管雖說是一種小病,但也要引起重視,有些小病不及時處理也會變成大麻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006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