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怎么分辨馬牙和鵝口瘡(如何區分嬰兒馬牙)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6)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很多家長容易把馬牙和鵝口瘡相混淆,這樣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口腔炎癥或者耽誤鵝口瘡的治療時機,都會對寶寶產生危害。那么,家長該怎么區別馬牙和鵝口瘡呢?

1、產生原因不同
馬牙原因:馬牙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加厚,形成牙板,牙板繼續發育形成乳牙胚;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牙板就會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這就是“馬牙”,也叫“板牙”。
鵝口瘡原因:鵝口瘡是一種由真菌感染的兒童口腔疾病,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表現于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當寶寶身體較弱時會發病。

2、癥狀不同
馬牙癥狀: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
鵝口瘡癥狀:鵝口瘡通常在牙齦周圍形成,周圍無炎癥反應,有斑片狀白膜附著,形似奶塊。用棉簽可輕輕剝去。剝去白色黏膜后,基底部充血明顯。輕微感染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的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3、發生群體不同
馬牙:無特殊群體,一般發生在4-6個月的寶寶身上,會出現馬牙,并在滿百日后逐漸消失,并不再發生。
鵝口瘡:通常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4、產生的后果不同
馬牙產生后果:正常生理現象,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于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
鵝口瘡產生后果:如果不及時治療,斑點狀霉菌會越長越多,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且厚度增加。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霉菌性腸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5、處理方法不同
馬牙處理方法:會自行脫落,無需處理,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愈合。
鵝口瘡處理方法:可以用2~3克碳酸氫鈉(小蘇打)溶于100克水中(1.5%的碳酸氫鈉溶液也可以),每天飯后清洗口腔,一日3次;如果癥狀沒有緩解要去醫院檢查治療。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108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