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父母為了給孩子取一個吉祥如意的姓名,可謂是絞盡腦汁,費盡心力。因為他們知道,一個響亮,有品位的姓名,不但可以迅速的打開你的人際交往,有時也可起到助運事業,趨吉避兇的效果。給自己的孩子起個好名字,是當父母的第一責任,也是明智之舉。那如何給嬰幼兒起一個好名呢?

1、姓氏特點法
兒女是父母真誠愛情的結晶。這種感情不僅體現在父母在生活中對兒女無微不至的照顧上,而且體現在兒女的名字上。根據父母姓氏的特點給孩子命名,這種名字于無形之中教育了兒女,使他們懂得,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要尊敬和愛戴父母,因為名字既體現了起名文化中的一種男女平等觀念,也促使兒女和父母的關系更加緊密、和睦。有的姓氏中存在明顯的意義,因此在起名時應回避內容所引起的的反面意思和諧音的意義。如:郝——有“好”之意趙——有“照、兆、罩”之意孟——有“夢”之意吳——有“無、毋、梧”之意龔——有“共”之意粱——有“粱、良、涼”之意沈——有“沉”之意于——有“魚、余、娛”之意馮——有“逢”之意賈——有“甲、價、假”之意劉——有“留、流”之意宋——有“送、頌”之意潘——有“盼、攀”之意姚——有“遙、搖”之意譚——有“談、彈”之意秦——有“勤、擒”之意薛——有“雪、學”之意韓——有“寒、含”之意這些姓氏的諧音、轉化意義往往靈活多變、豐富多彩,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興趣進行選擇。
2、雙姓合璧法
千家姓氏中許多姓氏都有一定的意思和內涵,起名時它們的字面意義對人們來說猶如激發感情和聯想的酵母,最易激起人們的想像力,而且有許多姓氏只要我們能夠注意思索和發掘,都能讓名與姓從字義上直接地、生動形象地聯系起來,使之構成一個充滿哲理、生機,或充滿韻味和意境。因此,有的孩子起名是直接從父母姓氏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例如趙子康(又名趙康澤):父親姓趙,母親姓康,由是而名;趙康澤,則取父母姓再加澤被蒼生、感懷父母恩澤之意。如父親姓宋,而母親姓梅,女兒便可為“宋梅”。還有父親姓王而母親江。兒子名可為“王江”,還有諸如上官康、司馬揚、孫蒲、李柳、肖白等,這種情況通常是二字名,有些人便考慮到需要再“點睛”式的加入一個或兩個字,使名字更加有趣而光彩煥發,如楊青葉或(楊葉青),楊和葉中間(或后邊)加了一個“青”字,頓時使名字增色三分。再如花寒舒,一個花姓,一個舒姓,如果單是簡單加在一塊名日“花舒”。只是一種很平常而淺顯的現象。但加入“寒”字后便增加了無窮的空間。讓人回味。使人在優雅意境中暢想。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繼承一姓。把另一姓以其諧音的形式與之“合壁”,這樣的名既形象又有趣,如夏華昌(花)、羅文賦(付)、陳舟(“周”諧音)等,還有許多,如路遙(珧)、高偉(魏)、孫立(李)、趙夢得(孟)、古章(張)等等。拆姓生名法拆姓生名,這是以漢字的結構分析為基礎,把姓氏分解成為兩個字組成的名字,或把一個字分解成兩個獨體字。連同姓氏構成名字。
起名字有技巧,其中一項便是妙拆姓氏。例如下列姓氏就可以這樣拆:明——日月計——十言晏——日安巫——從工岑——今山翦——前羽?!砩新劇T耳扈——啟巴桂——杜土強——弓雖厲——萬廠伊——人尹呂——雙口麻——廣林、林廣龐——廣龍、龍廣賀——加貝、貝加夏——百友、友百岳——丘山、山丘許——言午、午言黃——田共、共田佟——人冬、冬人欒——亦木、木亦雷——雨田、田雨章——立早、早立李——子木、木子舒——舍予、予舍何——可人、人可孫一子系、系子;柏——木白、白木;姜——女羊、羊女;邵——邑召、召邑;唐———口庚、庚口;冀——北異、異北。吳——口天、天口:王——工一、一工;馮——二馬、馬二:陳——耳東、東耳;呂一二口、口二;苗——草田、田草;方——點萬、萬點;羅——四夕、夕四;江——水工、工水;周——用口、口用、十同、同十;章——音十、十音、立早、早立;王——干一、一土、一士、一三、一千、一川、川一。但是,同時也應該知道,并非每一個合體字姓氏都能任你妙拆,有些字雖能拆,但怎么搭配都不會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意義,如解、梅、葉等,所以請您在給自己或別人起名時注意這一點,只有在拆字和意思之間達到一種奇妙的平衡,兩者俱佳,才是一個好名字。
3、拆字拆音法
所謂拆字,就是把一個字拆成兩個字。許多古人喜歡用這個辦法起名,如毛奇變為毛大可。這種方法適用于單名。單名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母姓為名,一是以普通字眼兒為名。對于以母姓為名者,拆字法是理想的命名方法之一。像這樣以父姓為姓,母姓為名的名字,效果是不太理想的。像張王、嚴何、呂李,倘若把這些粗淺的單名拆成雙名,效果就會截然不同。例如張一工、嚴可人、呂木子等。雖然這些姓名有點怪,卻耐人尋味。這種含有幾分怪味的名字,比起那些一本正經,千人一面的名字,更容易引人注目。拆字說起來容易,其實不然,拆字不能隨意地拆,如果拆得不倫不類,就失去了拆字的意義。拆字后就可以與姓配合使用。我們列舉以下數例使用拆字法命名的姓名來證實一下拆字后的效果。如:李禾子(季)褚今山(岑)徐加貝(賀)田午言(許)房廣龍(龐)周古月(胡)薛義人(儀)丁兌心(悅)黃公羽(翁)曹尚巾(常)卓元阜(既)古可木(柯)辛東木(棟)刁大可(奇)郭九日(旭)鄭雨展(震)胡方舟(舫)張一弓(引)寥三原(源)郝如心(恕)彭一寧(宇)孟丁戊(成)蔣重日(昌)賈公木(松)魏高山(篙)秦日京(景)姚乃未(秀)沈日華(曄)拆音其實就是利用反切音去造成一個新字。反切的原理是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例如:“毛”其實就是“莫”的聲母與“袍”的韻母合并反切發出來的,同樣,“該”為古哀切,“訴”為桑故切。其實,反切就是把一個字離析為兩個音節。這也意味著可以利用反切的原理變單名為雙名。方法之一,我們可以利用古代現成的反切。反切字可以從古書上查得。
下面是中國某些姓氏的反切:王——萬方切;卜——博木切;錢——齊延切;孫——思魂切;柯——居何切;楊——余章切;江——古雙切;他——陳知切;柳——力九切;柴——鋤加切;宮——居雄切;周——之由切;金——居吟切;過——古禾切;韋——于非切;黃——胡光切;顧——古慕切;祖——則古切;但有些人更喜歡自己動手制造反切。因為古人的反切字由于古今讀音和字形、字體的流變,許多已經不能準確地反切出現今的字來。并且,古人制造的反切字大多較單一,并且總是那么幾個字來回切來切去,沒有新意。不如自己制造反切。比如,一個姓王的人想給兒子起名“王寧”,但這個名字肯定會與別人重名。那么他可以試著自己找幾對反切音出來一一比較。例如乃鈴、南明、男萍、內情、南亭、乃亭、南萍。他最后發現,“乃亭”這個名字應該是最好的,因為他不僅保留了王寧這個名字的義,而且保留了這個名字的音,并且文雅得多。下列一些名字也是今人制造的反切字。例如:吳吉雅(賈)賈亦房(楊)史白軍(畢)武之光(莊)白了然(蘭)姜萬磊(偉)程鸛歸(輝)牛布音(賓)拆字拆音為名在中國當代人名中,可謂異軍突起,獨領風騷。
4、音韻起名法
依音韻起名字,最近很流行,特別注意的是名字的音首先要響亮明朗。除了這個基本要求之外,名字的聲韻還應該富有樂感,叫起來朗朗上口。還要注意意義要好,不然要鬧出笑話來的。讓人聽得清楚明白,是對名字聲韻的最起碼的要求,否則名字的交往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得到體現。因此,起名的時候,就應該盡量避免使用聲韻啞仄的字眼。一個聲韻啞仄的名字和一個聲韻響亮的名字給人的感覺自然會有所不同,讀來啞仄自然會讓人聽來模糊,會使人聯想到名字的主人同樣是缺乏銳氣鋒芒,老氣橫秋的人。然而一個讀來響亮,聽來清晰的名字效果則大不相同,會使人聯想名字的主人光明磊落、氣勢恢弘等。
毛澤東的名字,最后一個字聲韻極其開闊有力,陰平聲調又使韻律平穩悠長。富有很強的穿透力。我國語言的特點之一即是富有變化,要求寫詩作詞要講究韻腳,而且駢文、對聯等等都要講究抑揚頓挫,姓名自然也概奠能外。
要做到名字動聽,具體做法如下:
①力避聲母相同。聲母是指漢字音節開頭的輔音,如果姓和名的聲母相同,讀起來就不響亮,而且很繞嘴。例如“李梨”這個名字的聲母都是“L”。所以不好聽:“王武”這個名字也犯了同樣的毛病,既逆耳又頂舌。
②力避韻母相同。韻母是指一個漢字的音韻。除聲母外其余的音素。起名時,如果名字的韻母相同。讀起來也不響亮。例如“張廣旺”(韻母都是ang)這個名字就不太好聽。還有“于玉秋”等等。
③力避同聲組合。漢字的字調同聲組合,也就少了聲調的變化,當然也就沒有音樂節奏感可言,起出的名字,也就不響亮,不好聽。自然,姓名各字的音韻組合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總的原則是盡量講究好聽、響亮,使名字富有音樂性和節奏感為佳。
字義起名法根據字義起名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用太顯俗氣的字眼。名字是人們相互交往的一個重要工具,而且在很多場合,往往影響人的第一印象。有的字眼給人很庸俗、浮淺直露的感覺,比如“財旺”、“大富”、“雙喜”、“柱子”、“富貴”、“翠姑”等,很容易讓人誤解,顯得有些粗俗、土里土氣。
太土的名字,在文學的意義上卻有大俗即是大雅的表現,譬如我國青年詩人王小妮,有俗中見雅的效果。還有“珍妮”來自美國的著名小說家,它對于我們現代的女性都是十分適宜的。這種對起名文化的高層次的把握,需要深厚的知識底蘊。它多來源于文化階層。
(2)要顧及名與姓組合后的字義變化。起名字字義組合很重要。幾個字連在一起就可能會變為另一個意思,就不再是一個好名字了。如:“溫柔”這個名字,就是姓與名的最佳結合。“柔”單獨看時并沒有特別動人的意義,但把它與姓“溫”放到一起,立刻就構成了一個高雅、雋永的好名字。起名時一定要考慮到姓氏可能包含的意義,以及不同字詞組合的效果。
(3)取帶洋味的名字時應注意的傾向。現在起洋名字已悄悄流行起來。如果用好,聽起來挺有新意的,因為舶來品畢竟和國有的不同,可是如果用得不當或濫用那就很俗氣了。如亨特的名字,冠在我們的身上,就有些不倫不類了。與大俗即大雅說法相反,過于洋化不僅失去了本真,而且容易變成俗不可耐。因此起名時還要多斟酌,權衡利弊得失,注意掌握分寸。以免使人徒生厭惡感,影響與別人的正常交往,也妨礙自己的事業發展。
5、仰賢達意法
用愿望理想命名法起名字,就是將自己的愿望,通過姓名的方式表達出來。如仰慕先賢或表達愛國、向黨、志勇等。另外還有表達紀念意義。體現興邦報國。振興中華的赤子之心等。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字長卿,小名犬子。談起司馬相如,人們便會想到他與卓文君私奔的故事。司馬相如年輕時勤奮好學。讀書不倦,為人瀟灑倜儻,疏放不羈。據《史記》載:“司馬相如者……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日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另外,人們常常把祖國比作自己的母親,也常常為自己是祖國的兒女而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種情感經過理性化的升華,交織成牢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信念,從而形成其神圣的愛國主義思想。如:葉朝輝、童永春、馮驥才、費振剛、袁宏道、馬致遠、辛棄疾、康有為、張金有、叢培香、趙金禾、畢必成、路長琴等,這些名字蘊含著自己美好的理想。
這樣的名字是起名者應該效仿的:寄托著崇敬、向往之情,凝聚著思念情愫,蘊含著感人的故事。另外,命名時也可以表達對古代的制度和人物的景仰,類似于孔子所說的“信“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如:雷淵,字希顏(顏回);曹子輿,字希孟(孟柯字子輿);吳中旦,字希周(周公旦);范學朱,字用晦(朱熹字用晦);祖蒙正,字希呂(呂蒙正)。有些仰慕先達昔哲者,則直接在名字中間加仰、慕、宗等字.如:錢宗尼、于慕淵、方敬輿、魯希良、明式鴻、吳仰何、聶景白等。

給寶寶取名的十忌
1、不宜用生僻字
2、不用拗口字
3、不宜用直白字
4、不宜用“丑惡”字
5、不宜用貶義字
6、不宜用“嫌疑”字
7、忌用字搭配不當
8、不宜字義俗氣陳舊
9、不宜抄襲洋人、名人
10、不宜無性別差異
“個性育兒” gexingyuer (長按可復制)
父母們的育兒小貼士,分享豐富的育兒知識!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111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